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91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包括电源降压电路、控制芯片电路、电源输出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磁锁连接电路;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与外部电磁锁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通道闸的多个开闸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能够进行分段式接触导通,提高电路安全系数,不产生火花,能够多路并联输出电压,满足多个电压产品的电源输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通道闸
,尤其涉及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闸机控制电路在工作时,两个同等电源电压的上电电路,在电源相接时,会产生火花,同时,容易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控制电路发热,严重时还会产生烧毁的情况。现有的闸机控制电路没有备用电源的控制电路,无法实现对备用电源的充电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能够进行分段式接触导通,提高电路安全系数,不产生火花,能够多路并联输出电压,满足多个电压产品的电源输入。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包括电源降压电路、控制芯片电路、电源输出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磁锁连接电路;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与外部电磁锁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通道闸的多个开闸电机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芯片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1、电容C9以及电容C10,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1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2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以及所述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3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4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VCC引脚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以及极性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优选的,所述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2、电容C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三端稳压管U2、二极管D1以及稳压二极管D2;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正极引脚与所述二级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负极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正极引脚与所述二级管D1的正极端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端、极性电容C4的正极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管U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端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输出端与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8、二极管D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N沟道MOS管Q4、微调电阻VR1、微调电阻VR2以及继电器J1;所述二极管D3并联在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J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极性电容C6的负极端、所述极性电容C7的负极端、所述极性电容C8的负极端以及所述输出接口电路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6的正极端、所述极性电容C7的正极端以及所述极性电容C8的正极端与所述输出接口电路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微调电阻VR1的一端、所述微调电阻VR2的一端以及所述N沟道MOS管Q4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微调电阻VR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微调电阻V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Q4的源极接地,所述N沟道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包括二极管D4、二极管D5、连接器JP1、接线端子P4、继电器J2以及熔丝管FUSE1;所述熔丝管FUSE1的一端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熔丝管FUSE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器JP1的引脚4以及所述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电连接,所述连接器JP1的引脚3接地,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并联在所述连接器JP1的引脚2和所述连接器JP1的引脚1之间,所述二极管D4并联在所述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端与所述连接器JP1的引脚1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端以及所述接线端子P4的引脚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与所述接线端子P4的引脚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端接地。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调试接口电路,所述调试接口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所述调试接口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1,所述接线端子P1的引脚1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引脚2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9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1的引脚3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10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指示灯电路,所述电源指示灯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和电阻R4,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5电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优选的,所述输出接口电路包括接线端子P2,所述接线端子P2的奇数引脚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一个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P2的偶数引脚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的另一个输出端电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电源降压电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降压电路、控制芯片电路、电源输出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磁锁连接电路;/n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与外部电磁锁电连接;/n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n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通道闸的多个开闸电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降压电路、控制芯片电路、电源输出电路、输出接口电路和电磁锁连接电路;
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与外部电磁锁电连接;
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
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接口电路与通道闸的多个开闸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包括控制芯片U1、电容C1、电容C9以及电容C10,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1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以及所述电容C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2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以及所述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3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引脚4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1的VCC引脚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以及极性电容C5的一端电连接,极性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GND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接口P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2、电容C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三端稳压管U2、二极管D1以及稳压二极管D2;
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正极引脚与所述二级管D1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负极引脚接地;
所述电源输入接口P3的正极引脚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端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电磁锁连接电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
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之间的电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
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端、极性电容C4的正极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三端稳压管U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端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
所述三端稳压管U2的输出端与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端以及电容C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端以及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极性电容C5的正极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道闸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8、二极管D3、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N沟道MOS管Q4、微调电阻VR1、微调电阻VR2以及继电器J1;
所述二极管D3并联在所述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端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路以及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向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合众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