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纤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87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0
一种尾纤加工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插芯固定机构、设置在支撑台上的三维调节机构、及设置在支撑台上的放大检测机构;三维调节机构包括靠近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在X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X轴调节组件、在Y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Y轴调节组件、及在Z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Z轴调节组件;放大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一感光口的放大摄像机;第一感光口朝向插芯固定机构靠近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通过放大摄像机确认光纤与插孔准确对应后,利用X轴调节组件将光纤端部引移至插孔中,从而避免光纤端面与陶瓷插芯表面发生碰撞,保证光纤端面的平整度或膜片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纤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尾纤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尾纤属于一种带陶瓷插芯的光纤,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一般耦合尾纤进行激光输出。为保证激光传输效果,在尾纤中,其纤芯外露出陶瓷插芯的端面要求镀膜,与陶瓷插芯配合的同心度高,而且要求光纤稍微露出陶瓷插芯1.2-1.5mm。传统制作方式中,为避免镀膜受损,一般先穿好光纤到陶瓷插芯中,再磨露出的光纤端面,最后对光纤端面镀膜。然而,由于光纤是露出陶瓷插芯的,磨平光纤端面时容易出现断纤;由于加了陶瓷插芯放置后,在镀膜过程中端面很难放平,导致端面镀膜不均匀。若在完成光纤端面研磨及镀膜后再光纤穿入到陶瓷插芯中,虽可避免端面磨平时的断纤或镀膜不均匀,但由于光纤的直径较小,约125μm,光纤端面及膜片较脆弱,即使与陶瓷插芯发生轻微接触,也会导致光纤端面的平整度或膜片的完整性受损,另外,为保证同心度,陶瓷插芯的插孔内径约130μm,导致完成端面磨平及端面镀膜的光纤难以准确插入陶瓷插芯中。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完成端面磨平及端面镀膜的光纤在插入陶瓷插芯时,其端面容易与陶瓷插芯表面发生碰撞导致光纤端面的平整度或膜片的完整性受损的问题,提供一种尾纤加工装置。一种尾纤加工装置,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插芯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三维调节机构、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放大检测机构;所述三维调节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在X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X轴调节组件、在Y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Y轴调节组件、及在Z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Z轴调节组件;所述放大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一感光口的放大摄像机;所述第一感光口朝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上述尾纤加工装置,通过将陶瓷插芯安装到插芯固定机构上,将光纤端部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上后,利用X轴调节组件、Y轴调节组件、及Z轴调节组件调整光纤端部与陶瓷插芯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放大摄像机确认光纤端部与陶瓷插芯的插孔准确对应后,利用X轴调节组件将光纤端部引移至插孔中,从而避免光纤端面与陶瓷插芯表面发生碰撞,保证光纤端面的平整度或膜片的完整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推移机构、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平行检测机构;所述推移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所述平行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二感光口的平行摄像机;所述第二感光口平行所述支撑台表面且朝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从而有利于光纤准确穿入陶瓷插芯,避免光纤端部与陶瓷插芯内壁发生碰撞及光纤准确穿出合适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在所述插芯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插芯固定机构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插芯座;所述插芯座上设有芯槽;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向调节组件上的第二夹座;所述第二夹座上设有第二光纤槽,所述第二光纤槽与所述芯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的调节方向与所述第二光纤槽或所述芯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从而避免光纤在移动过程中偏离陶瓷插芯的轴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插芯座铰接的第一压片、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片内侧的第一缓冲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向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导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滑座、及与所述导轨传动配合的旋柄;从而可利用旋柄的转动带动滑座沿导轨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座与所述滑座之间通过调节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行检测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平行支架;所述平行摄像机安装在所述平行支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Y轴调节组件、所述X轴调节组件、及所述Z轴调节组件依次连接;所述三维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Z轴调节组件的托柄;所述托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芯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托柄的端部上;从而避免三维调节机构对插芯固定机构或推移机构的操作造成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柄上的第一夹座、及与所述第一夹座铰接的第一夹片;所述第一夹座上设有第一光纤槽;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一夹座之间通过磁体吸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检测机构还包括连接所述支撑台的侧支架;所述推移机构设置在所述插芯固定机构与所述侧支架之间;所述侧支架包括连接所述支撑台的主架体、及与所述主架体枢接的座体;所述放大摄像机安装在所述座体上;从而方便调整第一感光口的角度,使第一感光口与陶瓷插芯的插口准确对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尾纤加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尾纤加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支撑台已隐藏;图3为图2所示的尾纤加工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的尾纤加工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尾纤加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放大检测机构及平行检测机构已隐藏;图6为图5所示的尾纤加工装置的B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尾纤加工装置的使用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尾纤加工装置100,用于将光纤准确穿插至陶瓷插芯800中。该尾纤加工装置100包括支撑台20、设置在支撑台20上的插芯固定机构30、设置在支撑台20上的三维调节机构40、及设置在支撑台20上的放大检测机构50;三维调节机构40包括靠近插芯固定机构30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41、在X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41位置的X轴调节组件42、在Y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41位置的Y轴调节组件43、及在Z轴方向上调节第一夹持组件41位置的Z轴调节组件44;放大检测机构50包括设有第一感光口511的放大摄像机51;第一感光口511朝向插芯固定机构30靠近第一夹持组件41的一侧。通过将陶瓷插芯800安装到插芯固定机构30上,将光纤端部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41上后,利用X轴调节组件42、Y轴调节组件43、及Z轴调节组件44调整光纤端部与陶瓷插芯800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放大摄像机51确认光纤端部与陶瓷插芯800的插孔准确对应后,利用X轴调节组件42将光纤端部引移至插孔中,从而避免光纤端面与陶瓷插芯800表面发生碰撞,保证光纤端面的平整度或膜片的完整性。具体地,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与支撑台20表面平行,X轴方向与Y轴方向相垂直,陶瓷插芯800的轴向或光纤的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纤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插芯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三维调节机构、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放大检测机构;所述三维调节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在X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X轴调节组件、在Y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Y轴调节组件、及在Z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Z轴调节组件;所述放大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一感光口的放大摄像机;所述第一感光口朝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纤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插芯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三维调节机构、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放大检测机构;所述三维调节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在X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X轴调节组件、在Y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Y轴调节组件、及在Z轴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位置的Z轴调节组件;所述放大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一感光口的放大摄像机;所述第一感光口朝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设置的推移机构、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的平行检测机构;所述推移机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远离或靠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移动的轴向调节组件;所述平行检测机构包括设有第二感光口的平行摄像机;所述第二感光口平行所述支撑台表面且朝向所述插芯固定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纤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在所述插芯固定机构的一侧设有垫板;所述插芯固定机构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垫板上的插芯座;所述插芯座上设有芯槽;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轴向调节组件上的第二夹座;所述第二夹座上设有第二光纤槽,所述第二光纤槽与所述芯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轴向调节组件的调节方向与所述第二光纤槽或所述芯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纤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少剑刘猛廖东升黄海翔刘健黄治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