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热环境调节、采暖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
技术介绍
我国建筑能耗大,而采暖能耗又是建筑能耗中的重要部分。我国的碳减排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北方大部分地区大气污染问题严重,这使得原来的粗放式无差别供暖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的室内供暖设备大多不具备结构调节功能,散热器的结构在安装完成后便无法调整。而现实中,使用人员在室内活动时往往会在某些不同区域进行短期停留,针对这种情况,现有的散热器无法做出调整以优化人员体验。现有散热器的散热功率只能采取开关阀门、调节温控阀或者依靠采暖设备与室内温度的温差变化进行被动调节。这些调节方法只能实现散热功率的小幅度调节,且不能实现室内热环境的精细化定向控制。基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现有的采暖设备进行改装,使其具有更好的散热功率调节功能和散热方向可变的精细化供暖功能。在供暖节能已经成为大趋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实现供暖的精细化调节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1)、子散热器(2)、散热器背部反射模块;所述主散热器(1)、子散热器(2)内均通有循环热水;/n所述主散热器(1)包括: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循环热水腔体及空气导流腔体交错排列在两根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之间;两根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同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主散热器矩形金属管(6);/n所述子散热器(2)包括: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循环热水腔体及空气导流腔体交错排列在两根所述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之间;两根所述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同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子散热器矩形金属空心管(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散热器(1)、子散热器(2)、散热器背部反射模块;所述主散热器(1)、子散热器(2)内均通有循环热水;
所述主散热器(1)包括: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循环热水腔体及空气导流腔体交错排列在两根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之间;两根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同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主散热器矩形金属管(6);
所述子散热器(2)包括: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循环热水腔体及空气导流腔体交错排列在两根所述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之间;两根所述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同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子散热器矩形金属空心管(5);
所述子散热器矩形金属空心管(5)与主散热器矩形金属管(6)通过扭矩蝶形铰链(3)连接,所述子散热器(2)能够通过扭矩蝶形铰链(3)向主散热器(1)的正面旋转并使子散热器(2)在任意旋转角度固定;
所述散热器背部反射模块包括:固定反射板(9)、滑动反射板(10);所述固定反射板(9)的一面固定在所述主散热器(1)的反面上;推拉滑轨(14)固定在所述固定反射板(9)的另一面上,滑动反射板(10)安装在所述推拉滑轨(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的端部为弧形支架管(16),所述主散热器矩形金属管(6)与所述弧形支架管(1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与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通过挠性软管(1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方向可变、对流辐射比例可调式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器底部横管(18)与子散热器底部横管(4)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主散热器连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登甲,李维嘉,刘艳峰,霍兴成,刘加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