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61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节能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一级燃烧室、二级燃烧室、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旋风收尘装置、布袋收尘装置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燃烧技术,既能有效地使生物质细粉颗粒燃烧完全,又能使操作过程简单易于自动化,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质细粉颗粒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节能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它来源广泛,每年都有大量的农副产品及森林废弃物产出,若是不能作为能源被利用,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将是令人头痛的事情,生物质能源结构疏松,能量密度低,为标准煤的一半多点,但它也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具体如下:1)它是一种产量极大且稳定的可再生资源;2)含硫、氮低,燃烧后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低;3)生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CO2,因此,大量使用可以减少CO2净排放,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4)生物质充分燃烧后灰份量少、烟尘量低,因此,生物质能源是清洁能源。由此可见,研究开发高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技术不仅可以满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要,而且减少了矿物质燃料的污染,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一级燃烧室、二级燃烧室、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旋风收尘装置、布袋收尘装置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所述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包括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箱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将下腔室内生物质细粉颗粒向中腔室上部输送的进料控制组件,所述中腔室内安装有搅拌布气组件,所述上腔室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的气泵,上腔室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布气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箱体的顶部中间还安装有燃烧室连接管,且所述燃烧室连接管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雾化导管与中腔室顶部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通过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的结构设置,下腔室方便生物质细粉颗粒的储放,进料控制组件能够将物料提升到中腔室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搅拌布气组件转动,可对生物质细粉颗粒进行充分打散,且通过气泵向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利于中腔室内生物质细粉颗粒的雾化,后通过雾化导管向燃烧室连接管输送,进而输送到一级燃烧室充分燃烧;通过一级燃烧室和二级燃烧室的设置,采用两段燃烧的方式使生物质在锅炉中燃烧充分,高温段二次燃烧,使有害气体燃烧充分,有效地避免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有利于烟气达标排放;通过利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能够加热锅炉进水,即能使锅炉进水温度升高超过70℃,又能有效地降低烟气的温度,有利于烟气的后序处理;采用旋风收尘装置和布袋收尘装置能够将燃烧后产生的灰尘进行分级收尘处理;通过脉冲静电除尘装置除去细微颗粒和有害气体后,使烟尘气体达标排放。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燃烧技术,既能有效地使生物质细粉颗粒燃烧完全,又能使操作过程简单易于自动化,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质细粉颗粒的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上料管上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2-一级燃烧室,3-二级燃烧室,4-烟气余热利用装置,5-旋风收尘装置,6-布袋收尘装置,7-脉冲静电除尘装置,8-箱体,9-进气管,10-上腔室,11-气泵,12-输气管,13-燃烧室连接管,14-雾化导管,15-第一电机,16-中腔室,17-搅拌管,18-搅拌杆,19-布气管,20-排气口,21-加料口,22-下腔室,23-上料管,24-第二电机,25-支撑腿,26-从动齿轮,27-主动齿轮,28-转管,29-上料轴,30-螺旋叶片,31-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一级燃烧室2、二级燃烧室3、烟气余热利用装置4、旋风收尘装置5、布袋收尘装置6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7,所述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包括有箱体8,所述箱体8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10、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所述箱体8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将下腔室22内生物质细粉颗粒向中腔室16上部输送的进料控制组件,所述中腔室16内安装有搅拌布气组件,所述上腔室10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的气泵11,上腔室10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布气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箱体8的顶部中间还安装有燃烧室连接管13,且所述燃烧室连接管13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雾化导管14与中腔室16顶部连通,安装时需注意雾化导管14不要与气泵11和驱动机构产生干涉。其中,一级燃烧室2、二级燃烧室3、烟气余热利用装置4、旋风收尘装置5、布袋收尘装置6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7采用现有的技术结构实现即可,不作具体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的结构设置,下腔室22方便生物质细粉颗粒的储放,进料控制组件能够将物料提升到中腔室16内,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搅拌布气组件转动,可对生物质细粉颗粒进行充分打散,且通过气泵11向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利于中腔室16内生物质细粉颗粒的雾化,后通过雾化导管14向燃烧室连接管13输送,进而输送到一级燃烧室2充分燃烧;通过一级燃烧室2和二级燃烧室3的设置,采用两段燃烧的方式使生物质在锅炉中燃烧充分,高温段二次燃烧,使有害气体燃烧充分,有效地避免有害气体进入大气,有利于烟气达标排放;通过利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4能够加热锅炉进水,即能使锅炉进水温度升高超过70℃,又能有效地降低烟气的温度,有利于烟气的后序处理;采用旋风收尘装置5和布袋收尘装置6能够将燃烧后产生的灰尘进行分级收尘处理;通过脉冲静电除尘装置7除去细微颗粒和有害气体后,使烟尘气体达标排放。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燃烧技术,既能有效地使生物质细粉颗粒燃烧完全,又能使操作过程简单易于自动化,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质细粉颗粒的热效率。实施例2请参阅图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腔室10、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均为圆柱形结构,且下腔室22的下部呈锥形,利于进料控制组件的充分上料;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设有与下腔室22顶部连通的加料口21,通过加料口21用于物料的添加;所述箱体8的底部安装有多个支撑腿25,通过支撑腿25可对箱体8稳定支撑。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控制组件包括有上料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n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一级燃烧室(2)、二级燃烧室(3)、烟气余热利用装置(4)、旋风收尘装置(5)、布袋收尘装置(6)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7);/n所述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包括有箱体(8),所述箱体(8)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10)、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n所述箱体(8)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将下腔室(22)内生物质细粉颗粒向中腔室(16)上部输送的进料控制组件;/n所述中腔室(16)内安装有搅拌布气组件;/n所述上腔室(10)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的气泵(11),上腔室(10)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布气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n所述箱体(8)的顶部中间还安装有燃烧室连接管(13),且所述燃烧室连接管(13)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雾化导管(14)与中腔室(16)顶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的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一级燃烧室(2)、二级燃烧室(3)、烟气余热利用装置(4)、旋风收尘装置(5)、布袋收尘装置(6)和脉冲静电除尘装置(7);
所述生物质细粉颗粒雾化装置(1)包括有箱体(8),所述箱体(8)的内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上腔室(10)、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
所述箱体(8)的下部安装有用于将下腔室(22)内生物质细粉颗粒向中腔室(16)上部输送的进料控制组件;
所述中腔室(16)内安装有搅拌布气组件;
所述上腔室(10)内安装有用于向所述搅拌布气组件输送压缩空气的气泵(11),上腔室(10)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布气组件旋转的驱动机构;
所述箱体(8)的顶部中间还安装有燃烧室连接管(13),且所述燃烧室连接管(13)通过周向分布设置的多根雾化导管(14)与中腔室(16)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10)、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均为圆柱形结构,且下腔室(22)的下部呈锥形;
所述箱体(8)的侧壁上设有与下腔室(22)顶部连通的加料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质锅炉雾化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控制组件包括有上料管(23)、第二电机(24)、上料轴(29)、螺旋叶片(30)和单向阀(31);
所述下腔室(22)的中部安装有上料管(23),上料管(23)的下端位于下腔室(22)的下部,上料管(23)与中腔室(16)和下腔室(22)之间的箱体(8)连接固定,上料管(23)的上端位于中腔室(16)的上部;
所述上料管(23)内设有上料轴(29),上料轴(29)上配合安装有用于对生物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中段友存高招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世纪垠天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