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495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包括下钢制密封槽、设置于下钢制密封槽底部的上钢制密封槽、以及设置于下钢制密封槽与上钢制密封槽之间的密封垫,其中: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钢挡水板和第二钢挡水板;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与第二密封垫容置槽组成密封垫容置槽,用于容置密封垫,第一钢挡水板置于第一挡板槽内,第二钢挡水板置于第二挡板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混凝土管片密封槽处发生破损形成渗漏途径,通过物理方式固定密封垫,防止密封垫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式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
技术介绍
盾构法隧道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盾构隧道逐渐向大埋深、高水压方向发展,隧道防水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已有工程实践经验,盾构隧道管片接缝是地下水渗漏的频发位置。管片接缝多以一道三元乙丙弹性橡胶密封垫抵抗外界高水压,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通过专用的橡胶氯丁胶粘贴于混凝土管片预制密封槽里。密封垫工作原理主要为管片闭合压缩密封垫,依靠密封垫与密封垫接触面压缩应力及密封垫与混凝土管片密封槽间压缩应力阻挡水压的渗入。管片接缝处发生渗漏主要由三方面原因造成:1)隧道不均匀沉降造成管片接缝张开量、错台量增大,密封垫压缩应力减小,不足以抵抗外界水压;2)管片密封垫在运输及管片拼装过程中发生脱落,导致密封垫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3)管片密封槽或接缝其他位置发生破损开裂,形成新的渗水途径。同时,经过众多学者研究表明,钢制密封槽对密封垫防水性能提升要高于混凝土密封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对现有混凝土管片受力影响较小,又能显著提高密封垫防水性能的复合型密封槽。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现有混凝土管片密封槽不足之处主要有:密封垫在运输及管片拼装过程中若黏贴不牢易发生脱落,导致管片接缝防水失效;混凝土管片密封槽部位易发生破损形成新的渗漏途径;现有密封垫直接承受外界水压,导致密封垫压缩变形发生变化,与设计过程中密封垫由数值模拟得到的压缩变形状态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包括下钢制密封槽、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底部的上钢制密封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与所述上钢制密封槽之间的密封垫,其中: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钢挡水板和第二钢挡水板;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组成密封垫容置槽,用于容置密封垫,所述第一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槽内,所述第二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二挡板槽内。优选地,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下锚固板和第二下锚固板,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上锚固板和第二上锚固板,其中:所述第一下锚固板与所述第一上锚固板上均设有预留螺栓孔。优选地,还包括遇水膨胀条,所述遇水膨胀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内。优选地,所述密封垫包括密封垫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垫本体上的多个孔洞,所述密封垫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橡胶凸刺。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包括第一钢槽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槽底板两侧的第一钢槽侧边;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包括第二钢槽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槽底板两侧的第二钢槽侧边。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槽侧边与所述第一钢槽底板之间设有夹角;所述第二钢槽侧边与所述第二钢槽底板之间设有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槽侧边与所述第二钢槽侧边上均设有卡槽结构。优选地,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内还设有下钢槽锚固板,所述下钢槽锚固板包括两块,两块所述下钢槽锚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槽底板的两侧;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内还设有上钢槽锚固板,所述上钢槽锚固板包括两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钢槽底板的两侧。优选地,所述下钢制密封槽与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均采用2mm厚的钢材一体成型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在不影响混凝土受力性能基础上局部加强混凝土管片密封槽,避免出现由于混凝土管片密封槽破损产生的渗漏途径;2.实现混凝土管片密封槽无法成型的特殊侧边形式,通过物理方式固定密封垫;3.通过预制钢挡板抵挡外界水压,减少密封垫直接受水压冲击造成密封垫变形发生较大变化;4.通过挡水板与挡板槽的对接还可控制管片拼装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下钢制密封槽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上钢制密封槽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钢制密封槽2、上钢制密封槽3、密封垫10、第一密封垫容置槽20、第二密封垫容置槽101、第一下锚固板102、预留螺栓孔103、第一挡板槽104、第二下锚固板105、下钢槽锚固板106、第二挡板槽107、第一钢槽底板108、第一钢槽侧边201、第一上锚固板203、第一钢挡水板204、第二上锚固板205、上钢槽锚固板206、第二钢挡水板207、第二钢槽底板208、第二钢槽侧边301、橡胶凸刺302、孔洞303、遇水膨胀条4、混凝土管片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下钢制密封槽1、设置于下钢制密封槽1底部的上钢制密封槽2、以及设置于下钢制密封槽1与上钢制密封槽2之间的密封垫3,本实施例中,下钢制密封槽1与上钢制密封槽2均采用2mm厚的钢材一体成型设置,其中:图2是本实施例下钢制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钢制密封槽1包括:第一密封垫容置槽10、以及设置于第一密封垫容置槽10两侧的第一挡板槽103和第二挡板槽106;第一挡板槽103深15mm,第二挡板槽106深21mm,管片拼装时将挡水板对齐挡板槽可起到一定控制管片拼装精度作用。挡水板宽度、厚度及挡板槽深度、宽度可根据设计进行更改。。图3是本实施例上钢制密封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钢制密封槽2包括:第二密封垫容置槽20、以及设置于第二密封垫容置槽20两侧的第一钢挡水板203和第二钢挡水板206,第一钢挡水板203和第二钢挡水板206均采用钢材,并且长度为20mm,第一钢挡水板203设置为钢挡水板,可阻挡外界压力水对密封垫3的冲击,若密封垫3防水失效,第二钢挡水板206可进一步阻挡外界水;第一密封垫容置槽10与第二密封垫容置槽20组成密封垫容置槽,用于容置密封垫3,第一钢挡水板203置于第一挡板槽103内,第二钢挡水板206置于第二挡板槽106内。使用时,下钢制密封槽1、上钢制密封槽2为2mm厚预制成型的整体钢槽,在混凝土管片4浇筑前,将钢制密封槽放入混凝土管片4模具中,然后浇筑混凝土并保证混凝土振捣均匀,避免在钢板与混凝土间出现空隙导致混凝土与钢板间形成渗水途径。密封垫3通过橡胶凸刺301与钢槽第一钢槽侧边108、第二钢槽侧边208通过物理方式与少量氯丁密封胶或者其他盾构隧道密封垫专用胶黏胶配合固定到钢槽第一钢槽底板107和第二钢槽底板207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下钢制密封槽1包括第一下锚固板101和第二下锚固板104,上钢制密封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钢制密封槽、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底部的上钢制密封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与所述上钢制密封槽之间的密封垫,其中:/n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n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钢挡水板和第二钢挡水板;/n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组成密封垫容置槽,用于容置密封垫,所述第一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槽内,所述第二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二挡板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钢制密封槽、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底部的上钢制密封槽、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与所述上钢制密封槽之间的密封垫,其中:
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
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两侧的第一钢挡水板和第二钢挡水板;
所述第一密封垫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密封垫容置槽组成密封垫容置槽,用于容置密封垫,所述第一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槽内,所述第二钢挡水板置于所述第二挡板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下锚固板和第二下锚固板,所述上钢制密封槽包括第一上锚固板和第二上锚固板,其中:
所述第一下锚固板与所述第一上锚固板上均设有预留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遇水膨胀条,所述遇水膨胀条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槽和第二挡板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衬砌管片密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包括密封垫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亮褚丝绪姜云龙成永旭李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