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锁式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46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锁式车门,属于汽车车门领域,该车门基于现有车门增设了第二门锁和用于开启第二门锁的第二把手,第二把手与第二门锁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上开设有卡槽,卡槽的正上方设有卡块;车门外侧设置可张开和收拢的辅助后视镜,第一微型电磁铁的通电控制电路上设有延时计时器,辅助后视镜的上方和汽车本身的后视镜的顶部均设有闪烁警示灯,第二门锁对应的第二微型电磁铁的通电控制电路上还设有解除开关。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满足车门的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帮乘车人养成荷兰式开门法的习惯,并确保足够的观察区域和观察时间,且能警示周边车辆和行人对应的车门即将打开,从而能多方面降低由于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锁式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锁式车门,能够帮乘车人养成荷兰式开门法的习惯。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汽车开门方式不当,使得后方车辆躲闪不及,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究其主要原因,是乘车人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一种良好的开门习惯能够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荷兰式开门法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开门方法。所谓的荷兰式开门法是指:下车时使用距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去开车门上半身就会随之转动头部和肩膀向外,眼睛就会自然观察后方来车情况。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好的习惯。故而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帮乘车人养成荷兰式开门习惯的双锁式车门,就能降低由于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锁式车门,其能在满足车门的实际应用需求的基础上有效帮乘车人养成荷兰式开门法的习惯,并确保足够的观察区域和观察时间,且能警示周边车辆和行人对应的车门即将打开,从而能多方面降低由于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锁式车门,包括车门、安装在车门开闭侧的第一门锁、铰接在车门内侧面上对应车门铰接侧所在侧上方的门内把手和铰接在车门外侧面上对应车门开闭侧的门外把手,所述第一门锁包括钩形弹片、与钩形弹片固定连接的转动弹片、垂直并贯穿转动弹片的中心轴及连接于第一门锁固定位置与转动弹片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门内把手与第一门锁的转动弹片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车门开闭侧设有位于第一门锁下方且结构与第一门锁相同的第二门锁,所述车门内侧面上对应车门开闭侧的下方铰接有用于开启第二门锁的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与第二门锁的转动弹片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卡槽,所述车门内侧固定有位于卡槽正上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底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连接有第一升降块,所述第一升降块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升降块的内部分别对应内置有第一微型电磁铁和第一铁块,当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块与卡槽卡合;所述第一连杆上固定有第一触片,所述车门内侧固定有位于第一触片背向第一门锁一侧的第二触片,且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构成控制第一微型电磁铁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所述第一门锁和第二门锁的转动弹片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铁块,所述第一门锁和第二门锁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二铁块相适配的第二微型电磁铁,所述门外把手的铰接端设有水平设置的铰接轴及转动套装在铰接轴上的两个分别与门外把手固定连接的套环体,两个所述套环体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三触片,两个所述套环体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三触片相适配的第四触片,且两个第三触片与相应的第四触片构成分别对应控制两个第二微型电磁铁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内侧固定有位于门内把手正下方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顶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簧连接有第二升降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升降块的内部分别对应内置有第三微型电磁铁和永磁体,当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块的顶部位于门内把手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上固定有第五触片,所述车门内侧固定有位于第五触片背向第二门锁一侧的第六触片,且第五触片与第六触片构成控制第三微型电磁铁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在驱动第二把手开启第二门锁的同时,第五触片与第六触片碰触,可连通第三微型电磁铁的通电线路,使得第三微型电磁铁产生与永磁体朝向第三微型电磁铁一侧的磁性相同的磁性,在磁斥力的作用下可推动第二升降块上升,至卡在门内把手内侧,可阻止门内把手复位,则在开启第二门锁就可松开门内把手,只需一只手握住第二把手即可,便于进行打开车门的动作,另外,还可使得在复位过程中,只有当第二连杆先复位,卡槽随之复位后,第一连杆才能复位,卡块才复位,便于卡块顺利卡入卡槽内。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针对车辆后侧的车门,所述门内把手的铰接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套装有与门内把手固定连接的第一缺齿轮,所述第一缺齿轮朝向车门外侧面的一侧啮合式设有水平设置的齿条,且所述齿条的两侧面均布有啮合齿,所述齿条背向第一缺齿轮的一侧啮合式设有第二缺齿轮,所述第二缺齿轮背向齿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架板,所述转动架板对应收拢状态时朝向车门内侧面的一侧安装有辅助后视镜。初始状态下,转动架板收拢在车门外侧面上,在转动门内把手打开第一门锁的同时,第一缺齿轮可带动齿条横向移动,齿条再带动第二缺齿轮转动,就能带动转动架板发生转动,将辅助后视镜外翻,便于后侧的乘车人通过辅助后视镜观察车辆后方的行车情况,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缺齿轮和第二缺齿轮上设有轮齿的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为40°~90°。当辅助后视镜转动该区域内的任意角度时,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后方车况。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架板上设有位于辅助后视镜上方的闪烁警示灯,所述汽车本身的后视镜的顶部也设有闪烁警示灯,且闪烁警示灯的通电与否由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构成的通电开关控制。即在通过门内把手开启第一门锁的同时可启动闪烁警示灯,从而能在即将可打开车门的时候警示周边车辆和行人对应的车门即将打开,便于他们及时避让,从而可再进一步的降低由于对后方车况观察不到位而引起的事故。进一步地,所述门内把手的自由端朝向车门的开闭侧,所述第一连杆连接门内把手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到第一缺齿轮上的拉紧绳索,且第一缺齿轮上连接拉紧绳索的位置位于第一缺齿轮朝向车门内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拉紧绳索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在车门上的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杆连接第一门锁的一端固定有贯穿相应转动弹片的圆柱形杆,且该转动弹片上供该圆柱形杆穿过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通口;所述第二把手的铰接端朝向车门的开闭侧,所述第二把手的铰接处设有另一根固定轴,且该固定轴上转动套接有一个转动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第二把手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到转动环上的拉紧绳索,且转动环上连接拉紧绳索的位置位于转动环朝向车门内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拉紧绳索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在车门上的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杆连接第二门锁的一端固定有贯穿相应转动弹片的圆柱形杆,且该转动弹片上供该圆柱形杆穿过的位置处开设有条形通口。门内把手和第二把手的朝向设置,便于实际应用,且能较为方便的驱动辅助后视镜的打开,通过第一缺齿轮的转动,可通过拉紧绳索拉动第一连杆横向移动,再带动转动弹片发生转动,实现钩形弹片的解锁;在复位过程中,复位弹簧可推动转动弹片复位,从而带动第一连杆复位,其通过相应的拉紧绳索带动第一缺齿轮和门内把手复位;而在通过门外把手打开车门的情况下,转动弹片被第二铁块带动转动,可推动第一连杆横向移动,而相应的拉紧绳索会处于放松状态,则门内把手不需要转动,同理,在此情况下,第二把手也不需要转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微型电磁铁的通电控制电路上设有延时计时器。在第一门锁被打开时(即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碰触时),给延时计时器通电,开始计时,当延时计时器计时结束时才能给第一微型电磁铁通电,之后才能实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锁式车门,包括车门(1)、安装在车门(1)开闭侧的第一门锁(2)、铰接在车门(1)内侧面上对应车门(1)铰接侧所在侧上方的门内把手(3)和铰接在车门(1)外侧面上对应车门(1)开闭侧的门外把手(4),所述第一门锁(2)包括钩形弹片(201)、与钩形弹片(201)固定连接的转动弹片(202)、垂直并贯穿转动弹片(202)的中心轴(203)及连接于第一门锁(2)固定位置与转动弹片(202)之间的复位弹簧(204),所述门内把手(3)与第一门锁(2)的转动弹片(20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1)开闭侧设有位于第一门锁(2)下方且结构与第一门锁(2)相同的第二门锁(6),所述车门(1)内侧面上对应车门(1)开闭侧的下方铰接有用于开启第二门锁(6)的第二把手(7),且第二把手(7)与第二门锁(6)的转动弹片(202)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8),所述第二连杆(8)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卡槽(9),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卡槽(9)正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底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11)连接有第一升降块(12),所述第一升降块(12)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与卡槽(9)相适配的卡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0)和第一升降块(12)的内部分别对应内置有第一微型电磁铁(14)和第一铁块(15),当第一弹簧(1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块(13)与卡槽(9)卡合;所述第一连杆(5)上固定有第一触片(16),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第一触片(16)背向第一门锁(2)一侧的第二触片(17),且第一触片(16)与第二触片(17)构成控制第一微型电磁铁(14)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n所述第一门锁(2)和第二门锁(2)的转动弹片(202)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铁块(18),所述第一门锁(2)和第二门锁(6)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二铁块(18)相适配的第二微型电磁铁(19),所述门外把手(4)的铰接端设有水平设置的铰接轴(20)及转动套装在铰接轴(20)上的两个分别与门外把手(4)固定连接的套环体(21),两个所述套环体(21)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三触片(22),两个所述套环体(21)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三触片(22)相适配的第四触片(23),且两个第三触片(22)与相应的第四触片(23)构成分别对应控制两个第二微型电磁铁(19)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锁式车门,包括车门(1)、安装在车门(1)开闭侧的第一门锁(2)、铰接在车门(1)内侧面上对应车门(1)铰接侧所在侧上方的门内把手(3)和铰接在车门(1)外侧面上对应车门(1)开闭侧的门外把手(4),所述第一门锁(2)包括钩形弹片(201)、与钩形弹片(201)固定连接的转动弹片(202)、垂直并贯穿转动弹片(202)的中心轴(203)及连接于第一门锁(2)固定位置与转动弹片(202)之间的复位弹簧(204),所述门内把手(3)与第一门锁(2)的转动弹片(20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1)开闭侧设有位于第一门锁(2)下方且结构与第一门锁(2)相同的第二门锁(6),所述车门(1)内侧面上对应车门(1)开闭侧的下方铰接有用于开启第二门锁(6)的第二把手(7),且第二把手(7)与第二门锁(6)的转动弹片(202)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8),所述第二连杆(8)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卡槽(9),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卡槽(9)正上方的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10)的底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弹簧(11)连接有第一升降块(12),所述第一升降块(12)的下端面上固定有与卡槽(9)相适配的卡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0)和第一升降块(12)的内部分别对应内置有第一微型电磁铁(14)和第一铁块(15),当第一弹簧(1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块(13)与卡槽(9)卡合;所述第一连杆(5)上固定有第一触片(16),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第一触片(16)背向第一门锁(2)一侧的第二触片(17),且第一触片(16)与第二触片(17)构成控制第一微型电磁铁(14)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
所述第一门锁(2)和第二门锁(2)的转动弹片(202)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二铁块(18),所述第一门锁(2)和第二门锁(6)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二铁块(18)相适配的第二微型电磁铁(19),所述门外把手(4)的铰接端设有水平设置的铰接轴(20)及转动套装在铰接轴(20)上的两个分别与门外把手(4)固定连接的套环体(21),两个所述套环体(21)上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三触片(22),两个所述套环体(21)的旁侧分别设有与相应的第三触片(22)相适配的第四触片(23),且两个第三触片(22)与相应的第四触片(23)构成分别对应控制两个第二微型电磁铁(19)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锁式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门内把手(3)正下方的第二固定块(24),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顶部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弹簧(25)连接有第二升降块(26),所述第二固定块(24)和第二升降块(26)的内部分别对应内置有第三微型电磁铁(27)和永磁体(28),当第二弹簧(25)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升降块(26)的顶部位于门内把手(3)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8)上固定有第五触片(29),所述车门(1)内侧固定有位于第五触片(29)背向第二门锁(6)一侧的第六触片(30),且第五触片(29)与第六触片(30)构成控制第三微型电磁铁(27)通电与否的通电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生钱立宏吴贤黄胜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