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行业或大型安装行业,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不同结构进行加固回顶或者设置临时支撑。传统支撑体系使用型钢简单制作,无法连续精确调整高度,同时在回顶施工过程中,无法直接实现顶紧。且现有支撑体系多采用焊接方式调节高度,拆除困难,且焊接变形等影响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及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支撑体系使用型钢简单制作,无法连续精确调整高度,同时在回顶施工过程中,无法直接实现顶紧的问题,同时解决多采用焊接方式调节高度,拆除困难,且焊接变形影响不可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包括下拖结构、活动插接在下拖结构内的上顶结构、设置在下拖结构内顶升上顶结构的千斤顶及插接在上顶结构和下拖结构之间的楔形插板。上顶结构包括顶板、垂直焊接在顶板下表面中部的一块台阶板、对称垂直焊接在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拖结构(2)、活动插接在下拖结构(2)内的上顶结构(1)、设置在下拖结构(2)内顶升上顶结构(1)的千斤顶(3)及插接在上顶结构(1)和下拖结构(2)之间的楔形插板(4);/n上顶结构(1)包括顶板(1.1)、垂直焊接在顶板(1.1)下表面中部的一块台阶板(1.2)、对称垂直焊接在顶板(1.1)下表面的两组上定位板(1.3),两组上定位板(1.3)分别位于台阶板(1.2)的两侧,并上定位板(1.3)与台阶板(1.2)高度平齐;台阶板(1.2)的中部开设有三级台阶状的千斤顶放置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拖结构(2)、活动插接在下拖结构(2)内的上顶结构(1)、设置在下拖结构(2)内顶升上顶结构(1)的千斤顶(3)及插接在上顶结构(1)和下拖结构(2)之间的楔形插板(4);
上顶结构(1)包括顶板(1.1)、垂直焊接在顶板(1.1)下表面中部的一块台阶板(1.2)、对称垂直焊接在顶板(1.1)下表面的两组上定位板(1.3),两组上定位板(1.3)分别位于台阶板(1.2)的两侧,并上定位板(1.3)与台阶板(1.2)高度平齐;台阶板(1.2)的中部开设有三级台阶状的千斤顶放置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每组上定位板(1.3)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块上定位板,并每块上定位板(1.3)上均匀间隔开设有矩形的上定位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下拖结构(2)包括支撑圆管(2.1)、焊接在支撑圆管(2.1)顶面的圆管封板(2.2)、对称垂直焊接在圆管封板(2.2)上表面的两组内定位板(2.3)、位于内定位板(2.3)外侧且对称垂直焊接在圆管封板(2.2)上表面的两组外定位板(2.4)及垂直焊接在内定位板(2.3)内侧面上的加劲板(2.5),位于同侧的单组内定位板与单组外定位板之间形成插口,内、外定位板前后对齐、且高度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圆管封板(2.2)为方形板,且边长大于支撑圆管(2.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标高简易回顶支撑,其特征在于:单组内定位板(2.3)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块内定位板,且内定位板上均匀间隔开设有第一下定位孔(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兴光,朱沈来,郝海龙,胡鹏,郑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