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集放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37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包括:鱼斗,下端设有进出口;盖板,实现进出口开启或关闭;浮球,通过浮力驱动盖板上升;卡轮结构,驱动盖板在重力作用下降时产生旋转,并控制盖板的下降距离。集鱼时,先将鱼斗放置于水下,浮球上浮,并带动盖板向上移动,进出口打开,鱼和水通过进出口进入鱼斗,集鱼完成后,将鱼斗从水下取出,浮力消失,盖板向下移动,卡轮结构控制盖板旋转并与进出口连接;放鱼时,将鱼斗放置于水下,浮球上浮,并带动盖板向上移动,进出口打开,然后将鱼斗取出,浮力消失,盖板向下移动,进出口处于打开状态,鱼和水顺利从进出口放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浮球和卡轮结构自动集鱼和放鱼,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集放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运输装置
,具体是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各大流域拦江大坝和水利枢纽的修建阻断了原本连通的河流,对鱼类及其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阶段,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均需建造过鱼设施,解决鱼类洄游及繁殖问题。一般通过过鱼通道或者过鱼船实现,耗费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过鱼设施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包括:鱼斗,下端设有进出口;盖板,实现所述进出口开启或关闭;浮球,通过浮力驱动所述盖板上升;卡轮结构,驱动所述盖板在重力作用下降时产生旋转,并控制所述盖板的下降距离,实现所述盖板与所述进出口连接或设有间距。集鱼时,先将鱼斗放置于水下,浮球上浮,并带动盖板向上移动,进出口打开,鱼和水通过进出口进入鱼斗,集鱼完成后,将鱼斗从水下取出,浮力消失,盖板向下移动,卡轮结构控制盖板旋转并与进出口连接,从而使进出口关闭;放鱼时,将鱼斗放置于水下,浮球上浮,并带动盖板向上移动,进出口打开,然后将鱼斗取出,浮力消失,盖板向下移动,卡轮结构控制盖板旋转并与进出口设有间距,进出口处于打开状态,鱼和水顺利从进出口放出;本专利技术通过浮球和卡轮结构自动集鱼和放鱼,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卡轮结构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槽口朝上且设有高度差,所述盖板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导向柱。通过导向柱卡接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的方式,实现盖板与进出口连接或设有间距,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卡轮结构设有多个对应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槽口朝下。第三卡槽用于限制盖板的上升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设有同向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卡槽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三卡槽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底正对所述第三斜面,所述第三卡槽的槽底正对所述第一斜面或所述第二斜面。盖板上升时,导向柱在第三斜面的导向作用下产生旋转并与第三卡槽卡接,盖板下降时,导向柱在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的导向作用下产生旋转并依次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实现盖板与进出口连接或设有间距。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浮球通过连杆连接,所述导向柱设于所述连杆,所述鱼斗设有两个导向所述连杆的导向套。导向套对连杆进行导向,使盖板能够准确到达进出口位置,实现进出口开启或关闭。进一步的,所述鱼斗上端设有网孔盖。网孔盖的设置,既能避免鱼从鱼斗中跳出,还保持水面与空气接触,确保鱼的氧气供应。进一步的,所述鱼斗上端还设有起吊架,所述起吊架设有多个视窗。视窗用于观察鱼斗中的情况,还使起吊架减重,便于起吊、运输。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口设有卡接所述盖板的凹台,所述盖板设有连接所述凹台的密封圈。凹台对盖板进行限位,密封圈实现盖板与进出口密封连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卡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卡轮结构的展开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鱼斗;2、盖板;3、浮球;4、卡轮结构;5、导向柱;6、连杆;7、导向套;8、网孔盖;9、起吊架;11、进出口;12、凹台;21、密封圈;41、第一卡槽;42、第二卡槽;43、第三卡槽;44、第一斜面;45、第二斜面;46、第三斜面;91、视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包括:鱼斗1,下端设有进出口11,如图2所示,进出口11设有凹台12,如图5所示,鱼斗1上端设有网孔盖8,网孔盖8用于避免鱼从鱼斗1中跳出,还保持水面与空气接触,确保鱼的氧气供应;起吊架9,位于鱼斗1上端,如图5所示,起吊架9设有多个视窗91,视窗91用于观察鱼斗1中的情况,还使起吊架9减重,便于起吊、运输;盖板2,通过卡接或脱离凹台12实现进出口11开启或关闭,如图2所示,盖板2下端设有连接凹台12的密封圈21,实现盖板2与进出口11密封连接;浮球3,通过连杆6与盖板2连接,并通过浮力驱动盖板2上升;连杆6上设有导向柱5;两个用于导向连杆6的导向套7,一个导向套7通过支撑杆安装于起吊架9的中间位置,另一个导向套7通过支撑杆安装于鱼斗1的中间位置;卡轮结构4,安装在导向套7上,如图3和图4所示,卡轮结构4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还设有多个对应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的第三卡槽43,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槽口朝上且设有高度差,第三卡槽43槽口朝下,第一卡槽41、第二卡槽42和第三卡槽43用于卡接导向柱5;第一卡槽41有同向的第一斜面44,第二卡槽42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44对应的第二斜面45,第三卡槽43设有对应第一斜面44和第二斜面45的第三斜面46,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的槽底正对第三斜面46,第三卡槽43的槽底正对第一斜面44或第二斜面45;集鱼时,先将鱼斗1放置于水下,浮球3上浮,并带动盖板2向上移动,导向柱5在第三斜面46的导向作用下旋转并与第三卡槽43卡接,进出口11打开,鱼和水通过进出口11进入鱼斗1,集鱼完成后,将鱼斗1从水下取出,浮力消失,盖板2向下移动,导向柱5在第一斜面44的导向作用下旋转并与第一卡槽41卡接,盖板2与进出口11连接,从而使进出口11关闭;放鱼时,将鱼斗1放置于水下,浮球3上浮,并带动盖板2向上移动,导向柱5在第三斜面46的导向作用下旋转并与另一个第三卡槽43卡接,进出口11打开,然后将鱼斗1取出,浮力消失,盖板2向下移动,导向柱5在第二斜面45的导向作用下旋转并与第二卡槽42卡接,进出口11处于打开状态,鱼和水顺利从进出口11放出;本专利技术通过浮球3和卡轮结构4自动集鱼和放鱼,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鱼斗(1),下端设有进出口(11);/n盖板(2),实现所述进出口(11)开启或关闭;/n浮球(3),通过浮力驱动所述盖板(2)上升;/n卡轮结构(4),驱动所述盖板(2)在重力作用下降时产生旋转,并控制所述盖板(2)的下降距离,实现所述盖板(2)与所述进出口(11)连接或设有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集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鱼斗(1),下端设有进出口(11);
盖板(2),实现所述进出口(11)开启或关闭;
浮球(3),通过浮力驱动所述盖板(2)上升;
卡轮结构(4),驱动所述盖板(2)在重力作用下降时产生旋转,并控制所述盖板(2)的下降距离,实现所述盖板(2)与所述进出口(11)连接或设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集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轮结构(4)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所述第一卡槽(41)与所述第二卡槽(42)槽口朝上且设有高度差,所述盖板(3)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槽(41)与所述第二卡槽(42)的导向柱(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集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轮结构(4)设有多个对应所述第一卡槽(41)与所述第二卡槽(42)的第三卡槽(43),所述第三卡槽(43)槽口朝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集放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41)设有同向的第一斜面(4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健陶勇钟鲁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武东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