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裕芬专利>正文

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33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属于面料及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壳聚糖纤维、氨纶、棉线和聚酯纤维为原料,通过整纱、织造、封孔、染色、后整理及抗氧化涂层工艺制备抗辐射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牡蛎壳粉应用于织物涂层,能够很好的吸附和包裹维生素和褐藻多糖,包裹抗氧化能力强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制成微胶囊应用于纤维织物涂层,实现了纤维持久的抗氧化和防辐射效果,面料更柔软、更耐洗,其防辐射效果更持久,尤其是褐藻多糖的添加显著提升了纺织面料的防辐射效果和防辐射效果的持久性,并且以壳聚糖纤维替代银纤维,取得了显著的防辐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利用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制备抑菌抗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属于面料及纺织

技术介绍
现行防止电磁波辐射最直接的方式是穿着防辐射的衣物,通过衣物中特殊的抗辐射纤维或抗辐射镀层金属,起到减少或完全隔离电磁波辐射的目的。在面料里植入金属丝,从舒适性、放射性效果各方面来讲,银都是最佳选择。在织物当中添加银纤维可以赋予织物杀菌、防辐射等效果。银的导电性良好,可以非常快速且有效率的把电传导出去,这使得添加银纤维后可以起到抗防静电和电磁屏蔽的功能,并且银纤维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然而现有的银纤维纺织面料,在多次洗涤和使用之后,会出现银纤维氧化变色、银纤维脱落等问题,使得其杀菌和防辐射的性能降低。现有技术中关于防辐射面料的报道仍集中于银纤维防辐射面料,如专利201811541741.5公开了一种导电防辐射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乙二醇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S2、将硝酸银加入加热后的乙二醇中,然后加入步骤S1中制备的混合溶液,恒温搅拌反应,得到纳米银线;S3、将纳米银线加入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硝酸锌和硝酸铝混合溶液,反应结束后,高温处理,得到包覆掺铝氧化锌的导电纳米银线;S4、将包覆掺铝氧化锌的导电纳米银线和PET直接熔融共混,制备共混切片,将其加入到熔融纺丝机中的料筒中,得到初生纤维,最后水浴牵伸,并烘干得到牵伸纤维;S5、将牵伸后的纤维用于织造导电防辐射面料;专利201910152862.9公开了一种防辐射面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重组蛛丝蛋白纤维40-50份,甲壳素纤维20-30份,纳米银纤维12-20份,短梗霉多糖纤维8-15份,所述防辐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辐射性能,同时制得的面料透气性良好,耐洗涤,柔软舒适,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专利201811324806.0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辐射面料,其制备步骤为木材液化、纺丝液制备、木纤维的制备、面料的制备、涂抹银渗固液、紫外光照渗固;通过对木纤维和银渗固液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有效提升了面料的抗菌性能和防辐射性能;专利201910547147.5公开了一种防辐射面料,包括面料主体和防辐射单元,防辐射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层,防静电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保温层,保温层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紫外线层,防辐射单元:所述防辐射单元包括银纤维线、连接扣和尼龙线。综上,目前关于不含银纤维材料的抗辐射面料仍处于空白状态,开发新型抗辐射面料,避免因银纤维氧化变色、脱落导致抗辐射效果显著降低等技术瓶颈,提高抗辐射效果是抗辐射面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解决上述纺织面料中因银纤维氧化和脱落,导致面料防辐射和杀菌性效能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纱线:选取氨纶和棉线作为纬纱,壳聚糖纤维、聚酯纤维、棉线作为经纱;(2)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3)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4)织造:经纱混纺纱、纬纱混纺纱织造成织物,织物组织采用平纹;(5)封孔;(6)染色;(7)后整理:经柔软、还原清洗、定型处理后,得到成品面料。进一步,所述纬纱为2~4%的壳聚糖纤维、12~22%的氨纶以及75~85%的棉线,各组分之和为100%;所述经纱为0~3%的壳聚糖纤维、10~15%的聚酯纤维以及80~90%的棉线,各组分之和为100%。优选的,后整理工艺还包括抗氧化涂层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包括:将80~100份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溶液与0~20份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搅拌1~2h后超声分散30~40min均匀,真空脱泡,将所得涂层液倾倒在服装面料纤维织物上,用刮刀涂布,在60~80℃下干燥得涂层织物。进一步的,所述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通过如下步骤制备:(1)先将40~60份牡蛎壳粉进行超声振荡,分别形成40nm-80nm的颗粒;(2)加入4~5份β-环糊精;(3)加入100~130份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分散均匀,得牡蛎壳粉与环糊精的混合溶液;(4)将1~2份维生素C、1~2份维生素E和0~2份褐藻多糖混合,按质量比1:10比例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均匀,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在60~65℃下加热、超声振荡1~2h后,冷却、过滤、低温真空烘干,得到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优选的,所述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通过如下步骤制备:(1)先将50份牡蛎壳粉进行超声振荡,分别形成40nm-80nm的颗粒;(2)加入5份β-环糊精;(3)加入120份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分散均匀,得牡蛎壳粉与环糊精的混合溶液;(4)将1.5份维生素C、1.5份维生素E和1.2份褐藻多糖混合,按质量比1:10比例加入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均匀,与步骤(3)所得溶液混合,在60~65℃下加热、超声振荡2h后,冷却、过滤、低温真空烘干,得到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进一步的,所述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制备方法如下:将5~15份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在80-85℃下1:10溶于正丁醇,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溶液。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保护由以上工艺制备的所有防辐射面料。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制备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将牡蛎壳粉应用于织物涂层,牡蛎壳含大量2-10μm微孔结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氨基多糖及特性蛋白,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容纳一定大小的分子,牡蛎壳与β-环糊精交联,能够很好的吸附和包裹维生素和褐藻多糖,包裹抗氧化能力强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制成微胶囊应用于纤维织物涂层,一方面能实现纤维持久的抗氧化和防辐射效果,另一方面牡蛎壳粉有效成分本身就有很好的抗氧化和防辐射效果;(2)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和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涂层整理之后的面料更柔软、更耐洗,其防辐射效果更持久,尤其是褐藻多糖的添加显著提升了纺织面料的防辐射效果和防辐射效果的持久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抗辐射纺织面料彻底的取代了银纤维在防辐射面料中的应用,取代的是壳聚糖纤维,通过制备工艺的改进,取得了显著的防辐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纱线:选取氨纶和棉线作为纬纱,壳聚糖纤维、聚酯纤维、棉线作为经纱;所述纬纱为3%的壳聚糖纤维、17%的氨纶以及80%的棉线;所述经纱为2%的壳聚糖纤维、13%的聚酯纤维以及85%的棉线;(2)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选取纱线:选取氨纶和棉线作为纬纱,壳聚糖纤维、聚酯纤维、棉线作为经纱;/n(2)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n(3)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n(4)织造:经纱混纺纱、纬纱混纺纱织造成织物,织物组织采用平纹;/n(5)封孔;/n(6)染色;/n(7)后整理:经柔软、还原清洗、定型处理后,得到成品面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纱线:选取氨纶和棉线作为纬纱,壳聚糖纤维、聚酯纤维、棉线作为经纱;
(2)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
(3)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
(4)织造:经纱混纺纱、纬纱混纺纱织造成织物,织物组织采用平纹;
(5)封孔;
(6)染色;
(7)后整理:经柔软、还原清洗、定型处理后,得到成品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为2~4%的壳聚糖纤维、12~22%的氨纶以及75~85%的棉线,各组分之和为100%;所述经纱为0~3%的壳聚糖纤维、10~15%的聚酯纤维以及80~90%的棉线,各组分之和为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整理工艺还包括抗氧化涂层工艺,具体工艺步骤包括:将80~100份聚醚共聚乙酰胺树脂溶液与0~20份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搅拌1~2h后超声分散30~40min均匀,真空脱泡,将所得涂层液倾倒在服装面料纤维织物上,用刮刀涂布,在60~80℃下干燥得涂层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辐射面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牡蛎壳粉—维生素多糖微胶囊通过如下步骤制备:(1)先将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裕芬
申请(专利权)人:刘裕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