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16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申请涉及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属于电缆料技术领域,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5~100份、高密度聚乙烯65~71份、氢氧化镁15~25份、氢氧化铝44~56份、淀粉5~15份、纳米二氧化硅16~24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4~12份、纳米碳酸钙4~5.8份、茶皂素0.05~0.10份、超分散剂25~35份混合均匀,并在135~145℃的温度下密炼10~16min,之后在126~134℃的温度下挤出造粒,本申请的电缆料具有提高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
本申请涉及电缆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
技术介绍
微束管全称微管集束管,微管电缆料是现时代微缆最有效的外保护套管,由于微管电缆料内部为光滑表面,因此使用微管电缆料作为外保护套管,可以减小微缆与微管电缆料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微缆出现磨损的可能性,起到保护的微缆的作用。多根微缆在工厂内生产成形,即为集束管,通常有12种色谱可做标识。微束管电缆料即为包裹在多根微管外的保护套管。多根微管与微管电缆料通常采用共挤出工艺,可以使微管电缆料与多根微管之间紧密的粘合,防止微管电缆料与多根微管之间产生空隙,降低微管产生破损的可能性,从而延长微管的使用寿命。但是在工程连接时,需要将微管与配件进行连接,而微管电缆料与微管之间过于紧密的粘合,会对微管的连接使用产生影响,降低了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其具有提高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的效果。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5~100份、高密度聚乙烯65~71份、氢氧化镁15~25份、氢氧化铝44~56份、淀粉5~15份、纳米二氧化硅16~24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4~12份、纳米碳酸钙4~5.8份、茶皂素0.05~0.10份、超分散剂25~35份混合均匀,并在135~145℃的温度下密炼10~16min,之后在126~134℃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密度聚乙烯通常作为电缆料的骨架主体材料,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发烟量很低,可以提高电缆料热态时的强度和抗开裂性能,同时可以降低电缆料的发烟量,但是高密度聚乙烯的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因此与其他填料混合时相容性较低,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分子具有极性键,可以与其他填料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同时其还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化学稳定性好,因此将高密度聚乙烯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按照此范围比例混合使用,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并且与其他填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骨架,提高电缆料中所有填料分布的均匀性,可以提高电缆料的力学性能。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属于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吸收热量,反应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覆盖在电缆料的表面,可以隔绝热量和氧气的传递,阻止电缆料的持续燃烧,提高了电缆料的氧指数,从而提高了电缆料的阻燃性能,若使用阻燃剂通常需要较大的添加量,才能发挥较高的阻燃作用,但是过多的阻燃剂在电缆料中分散不均匀,会出现部分团聚或脱粘分层现象,使得电缆料中各组分的结合力变弱,降低了电缆料的力学性能,所以利用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协效阻燃性,可以使用较低量的阻燃剂,发挥较高的阻燃作用,使得电缆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淀粉是一种多羟基物质,在燃烧时可以交联成炭,可以作为阻燃体系中的碳源,茶皂素又称差皂甙,是山茶科植物中含有的一类具有五环三萜类结构的天然糖苷化合物,与淀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在此范围内混合使用,可作为阻燃体系中的气源,利用自身较强的发泡、分散等性能,提高阻燃体系中各阻燃剂的分散性,从而提高电缆料的阻燃性能;按照此范围将淀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茶皂素混合搭配使用,使得电缆料中不存在卤素,有效的提高阻燃剂的分散性,并利用彼此的协同作用,降低了阻燃剂的添加量,降低了较多添加量的阻燃剂在电缆料中分布不均匀的可能性,在提高了电缆料阻燃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缆料的力学性能。纳米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强度,在此范围内添加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提高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无机颗粒与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聚合物之间的作用力,提高电缆料的力学性能;并且纳米二氧化硅可以在电缆料上形成许多凸起,降低了电缆料与微管之间在共挤出后粘合的过于紧密的可能性,在需要将微管与配件连接时,工人较为容易的通过手撕将电缆料与微管分离,使微管露出与配件进行连接,提高了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但若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过多,会使得电缆料整体的硬度过大,导致脆性升高,易被冲击断裂;在此范围内,向电缆料中添加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离子液体中的阴阳离子会吸附在电缆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在电缆料与微管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降低了电缆料与微管之间在共挤出后粘合的过于紧密的可能性,使得电缆料易手撕,提高了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防腐润滑效果,具有较强的耐高低温和抗酸碱能力,在此范围内添加纳米碳酸钙可以在电缆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在电缆料与微管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降低了电缆料与微管之间在共挤出后粘合的过于紧密的可能性,使得电缆料易手撕,提高了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在此范围内将纳米二氧化硅、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纳米碳酸钙混合搭配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彼此的协同作用,降低电缆料与微管在共挤出时粘合的过于紧密的可能性,使得电缆料在使用时易手撕,提高了微管连接使用的便利性;若低于此范围,则不能起到降低电缆料与微管之间的粘合度的作用,但高于此范围,则会过度降低电缆料与微管之间的粘合度,使得电缆料不能很好的保护微管,提高了微管破损的可能性。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由两个不同性能和功能的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可以与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的羟基生成离子键,另一部分为溶剂化聚合链,可以与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聚合物更好的相容,因此按照此范围添加超分散剂可以使得阻燃剂与高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形成的骨架良好的结合,降低了阻燃剂在电缆料中分布不均匀的可能性,提高了电缆料的力学性能。本申请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7~98份、高密度聚乙烯67~69份、氢氧化镁18~22份、氢氧化铝47~53份、淀粉8~12份、纳米二氧化硅19~21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7~9份、纳米碳酸钙4.4~5.4份、茶皂素0.06~0.09份、超分散剂27~33份混合均匀,并在137~143℃的温度下密炼12~14min,之后在128~132℃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范围内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高密度聚乙烯混合使用,可以得到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并且与其他填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的骨架,提高电缆料中所有填料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在此范围内,将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淀粉、茶皂素混合搭配使用,利用彼此间相互的协同效应,添加较低量的阻燃剂,发挥较高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电缆料阻燃性能的,同时利用超分散剂与茶皂素配合,提高了阻燃剂在电缆料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电缆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在此范围内将纳米二氧化硅、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纳米碳酸钙配合使用,可以降低电缆料与微管之间的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5~100份、高密度聚乙烯65~71份、氢氧化镁15~25份、氢氧化铝44~56份、淀粉5~15份、纳米二氧化硅16~24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4~12份、纳米碳酸钙4~5.8份、茶皂素0.05~0.10份、超分散剂25~35份混合均匀,并在135~145℃的温度下密炼10~16min,之后在126~134℃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5~100份、高密度聚乙烯65~71份、氢氧化镁15~25份、氢氧化铝44~56份、淀粉5~15份、纳米二氧化硅16~24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4~12份、纳米碳酸钙4~5.8份、茶皂素0.05~0.10份、超分散剂25~35份混合均匀,并在135~145℃的温度下密炼10~16min,之后在126~134℃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得:先按重量份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97~98份、高密度聚乙烯67~69份、氢氧化镁18~22份、氢氧化铝47~53份、淀粉8~12份、纳米二氧化硅19~21份、左旋肉碱-柠檬酸离子液体7~9份、纳米碳酸钙4.4~5.4份、茶皂素0.06~0.09份、超分散剂27~33份混合均匀,并在137~143℃的温度下密炼12~14min,之后在128~132℃的温度下挤出造粒,得到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微束管电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改性:
将淀粉、甘油、琥珀酸酐在100~120r/min的转速下,130~135℃的温度下混合密炼6~10min,得到改性淀粉,其中淀粉、甘油、琥珀酸酐的重量比为(36~38):(24~25):(1.5~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易手撕低烟无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东何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方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