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08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包括污泥原位消解床和水蚯蚓清洁分拣床;污泥原位消解床包括折流反应池和暂存池;折流反应池包括多个消解区,消解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每个消解区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水蚯蚓养殖板,水蚯蚓养殖板将所述消解区分隔为截面为U型的消解通道;多个所述消解区的消解通道组成折流结构;水蚯蚓清洁分拣床包括斜坡区和暂养槽。并公开了使用该装置进行水蚯蚓高效养殖和清洁分拣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对污泥进行原位减量的同时使污泥中的能量物质得到充分利用,产出高经济利用价值的水蚯蚓;污泥原位消解过程中可连续进水处理,水蚯蚓养殖板可以抽离,并在水蚯蚓清洁分拣床中实现水蚯蚓高效清洁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市政污泥作为市政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产量通常为污水处理量的千分之三。未经处理的市政污泥中成分复杂,通常需要进一步处理后才可进行填埋或资源化利用。传统的污泥减量方法通常为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和干燥处理,使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进而在体积上减少,但其干物质量从根本上并未减少。细胞溶解隐性生长法是通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将活性污泥机械捣碎、氧化破解,以提高剩余污泥的生物可降解性;内源代谢法通过添加解偶联剂并延长曝气时间,强化细菌处于内源呼吸状态,以此来减少剩余污泥产量;虽然上述两种办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的产量,但其投资和耗能较高,无法从源头进行减量控制,同时污泥中的能量在减量过程中白白损失。通过饲养具有经济价值的微型生物对污泥进行处理,可有效降低污泥产量,并且污泥中的能量物质也能得以利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减量方法。水蚯蚓是一种附着型寡毛类蠕虫,其生长稳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吞噬污泥,并且其分泌的酶有助于对污泥进行分解和消化,便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进一步转化和降解。国内外研究发现,水蚯蚓投入至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污泥产率减少了250mgMLSS/gCOD,而SVI大约降50%;并且水蚯蚓可消纳粪渣、沼液。此外,水蚯蚓营养全面,干品含粗蛋白高达62%,必需氨基酸含量达35%,是饲养多种水产动物的理想饵料,因此可作为污泥处理的副产品进行销售,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目前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工艺通常将水蚯蚓直接投加于污水处理装置中,水蚯蚓与其排泄物混杂于附着基质中,无法得到高效分离;并且处理过程一般为间歇进水,无法实现连续运行。因此,如何利用水蚯蚓实现污泥减量的连续进水处理,并且在处理后实现水蚯蚓高效分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与方法,可实现污泥减量的连续处理和水蚯蚓收集功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包括污泥原位消解床和水蚯蚓清洁分拣床;污泥原位消解床包括折流反应池和暂存池;折流反应池包括多个消解区,消解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每个消解区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水蚯蚓养殖板,水蚯蚓养殖板与分隔板将消解区分隔为截面为U型的消解通道;水蚯蚓养殖板顶部高于分隔板,使多个消解区的消解通道组成折流结构;每个消解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折流反应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处安装有延伸至暂存池底部的导流管;暂存池一侧设置有暂存池出水口,暂存池底部安装有回流泵,回流泵用于将污水回流至折流反应器的进水口;水蚯蚓清洁分拣床包括斜坡区和暂养槽;斜坡区具有一斜坡,斜坡上方设置有倾斜的养殖板安装位,用于放置水蚯蚓养殖板;养殖板安装位上方设置有照明灯;斜坡区还设置有进水管和自动出水装置;暂养槽位于斜坡区底部,用于收集水蚯蚓。水蚯蚓养殖板与分隔板将消解区分隔为截面为U型的消解通道,折流反应池内形成折流结构,使得养殖空间得到立体化利用,养殖密度增加;水蚯蚓养殖板可拆卸,进而方便水蚯蚓的收集;每个消解区既相互连通又相互独立,当其中一个水蚯蚓养殖板被抽离,其所在的U型的消解通道被短流,而相邻消解区水流状态不受影响,可实现连续进水处理,并且排除水蚯蚓养殖板之间的干扰;每个消解区设置有曝气装置,可使消解区内维持含氧状态,避免缺氧导致水蚯蚓抱团甚至死亡;并且可避免污泥在消解区中沉积,促进污泥混合液水流推进,无需机械混合装置,不易堵塞。暂存池的设置可起到缓冲沉淀作用。水蚯蚓清洁分拣床内设置照明灯,利用水蚯蚓的趋光趋热特性促使水蚯蚓向下迁移;进水管和自动出水装置的设置可实现注水和排水,进而在水位下降过程中使水蚯蚓自发由水蚯蚓养殖板落至斜坡,进而进入暂养槽。优选地,水蚯蚓养殖板包括板框,网袋和填料;填料由网袋包覆,放置于板框内;填料由多个陶瓷棒平行堆叠组成;陶瓷棒上为多孔结构,并且陶瓷棒中央具有一通孔;陶瓷棒两端横截面分别朝向板框的两开口面。以陶瓷棒作为填料,其质量轻、结构强度大、耐磨损和机械碰撞、抗污染、堆叠产生的形状整齐、易抽取。多孔结构为水蚯蚓提供附着空间,不易形成堆积的淤泥巢穴;并且分离时水蚯蚓无法藏匿,易于收集;陶瓷棒中央具有一通孔,水蚯蚓可双向攀附,养殖密度大,并且方便蚯蚓粪便将随水流冲走,避免造成陶瓷棒堵塞,减少后续分离水蚯蚓时的杂质,进而获得高纯度的水蚯蚓。设置网袋可防止陶瓷棒泄露。进一步优选地,陶瓷棒横截面为梅花状,使得陶瓷棒之间具有空隙,方便蚯蚓粪便将随水流冲走,且增加水蚯蚓与污泥的接触面积。优选地,板框的两开口面上分别设置有多道固定条,两开口面上的固定条之间通过拉紧部件拉紧;板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槽,消解区的内壁上安装有与定位槽匹配的第一导轨,养殖板安装位处安装有与定位槽匹配的第二导轨;板框的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条;板框顶部设置有支撑杆和提拉部件,消解区设置有支撑架,水蚯蚓养殖板安装于消解区内时,定位槽与第一导轨嵌合,密封条贴紧消解区内壁,支撑杆搭设于支撑架上。固定条起骨架支撑作用,可防止填料脱出板框;拉紧部件可防止固定条撑胀变形;定位槽、支撑杆便于安装定位;密封条可避免水流通过两侧缝隙产生短流,也避免定位槽处出现淤泥堵塞;提拉部件方便水蚯蚓养殖板的拆装。优选地,板框由钢筋骨架焊制,密封条为橡胶材质。优选地,斜坡区顶部设置有遮阳网;斜坡区或暂养槽内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优选地,暂存池容积为折流反应池容积的0.2-0.5倍;消解通道间距为为水蚯蚓养殖板到分隔板距离,200-400mm;水蚯蚓养殖板顶部高于分隔板80-150mm;网袋网孔孔径为30-50目;陶瓷棒横截面积大于网袋网孔;斜坡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25-40°;养殖板安装位处的导轨与斜坡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暂养槽面积为板框开口面面积的1/4-1/3,可满足水蚯蚓富集形成蚓团的需求。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方法,使用上述装置进行污泥原位减量处理,包括以下步骤:S1.运行前准备:折流反应池的进水口分别连通污泥混合液的输送管路、与回流泵连相连的回流污泥管路;S2.污泥原位消解:初次使用时水蚯蚓养殖板上接种水蚯蚓;将水蚯蚓养殖板插入折流反应池的消解区,污泥混合液通入折流反应池,污泥混合液经折流反应池的折流结构流至暂存池,暂存池中沉淀的污泥通过回流泵经回流污泥管路由进水口循环返回折流反应池,上清液由暂存池出水口流出;S3.收获水蚯蚓:S31:水蚯蚓成熟后将水蚯蚓养殖板从消解区取出,相邻的两个消解区中的水蚯蚓养殖板收获间隔时间维持在3天以上;S32:水蚯蚓清洁分拣将S31取出的水蚯蚓养殖板置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污泥原位消解床和水蚯蚓清洁分拣床;/n所述污泥原位消解床包括折流反应池和暂存池;/n所述折流反应池包括多个消解区,所述消解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每个所述消解区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水蚯蚓养殖板,所述水蚯蚓养殖板与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消解区分隔为截面为U型的消解通道;所述水蚯蚓养殖板顶部高于所述分隔板,使多个所述消解区的消解通道组成折流结构;每个所述消解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n所述折流反应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暂存池底部的导流管;/n所述暂存池一侧设置有暂存池出水口,所述暂存池底部安装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用于将污水回流至所述折流反应器的进水口;/n所述水蚯蚓清洁分拣床包括斜坡区和暂养槽;/n所述斜坡区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设置有倾斜的养殖板安装位,用于放置所述水蚯蚓养殖板;所述养殖板安装位上方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斜坡区还设置有进水管和自动出水装置;/n所述暂养槽位于所述斜坡区底部,用于收集水蚯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污泥原位消解床和水蚯蚓清洁分拣床;
所述污泥原位消解床包括折流反应池和暂存池;
所述折流反应池包括多个消解区,所述消解区之间通过分隔板分隔;每个所述消解区内可拆卸地安装有水蚯蚓养殖板,所述水蚯蚓养殖板与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消解区分隔为截面为U型的消解通道;所述水蚯蚓养殖板顶部高于所述分隔板,使多个所述消解区的消解通道组成折流结构;每个所述消解区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
所述折流反应池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延伸至所述暂存池底部的导流管;
所述暂存池一侧设置有暂存池出水口,所述暂存池底部安装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用于将污水回流至所述折流反应器的进水口;
所述水蚯蚓清洁分拣床包括斜坡区和暂养槽;
所述斜坡区具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上方设置有倾斜的养殖板安装位,用于放置所述水蚯蚓养殖板;所述养殖板安装位上方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斜坡区还设置有进水管和自动出水装置;
所述暂养槽位于所述斜坡区底部,用于收集水蚯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蚯蚓养殖板包括板框,网袋和填料;
所述填料由所述网袋包覆,放置于所述板框内;所述填料由多个陶瓷棒平行堆叠组成;
所述陶瓷棒上为多孔结构,并且所述陶瓷棒中央具有一通孔;
所述陶瓷棒两端横截面分别朝向所述板框的两开口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框的两开口面上分别设置有多道固定条,两开口面上的固定条之间通过拉紧部件拉紧;
所述板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消解区的内壁上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槽匹配的第一导轨,所述养殖板安装位处安装有与所述定位槽匹配的第二导轨;所述板框的两侧还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板框顶部设置有支撑杆和提拉部件,所述消解区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水蚯蚓养殖板安装于所述消解区内时,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导轨嵌合,所述密封条贴紧所述消解区内壁,所述支撑杆搭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坡区顶部设置有遮阳网;
所述斜坡区或暂养槽内设置有温度感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蜂箱式污泥原位减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存池容积为所述折流反应池容积的0.2-0.5倍;
所述消解通道间距为所述水蚯蚓养殖板到所述分隔板距离,200-400mm;
所述水蚯蚓养殖板顶部高于所述分隔板80-150mm;
所述网袋网孔孔径为30-50目;
所述陶瓷棒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网袋网孔;
所述斜坡相较于水平面倾斜角度为25-40°;
所述养殖板安装位处的导轨与所述斜坡之间的距离为250-350mm;
所述暂养槽面积为所述板框开口面面积的1/4-1/3。


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伟史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