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秀文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07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该发明专利技术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水质净化效率高,能耗小,操作简单,实用性高,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地表水污染状况堪忧,全国七大流域水体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城镇中产生大量工业及生活污水,严重危害饮用水安全,尤其石油化工以及造纸农药等工业企业产生大量有机污染物,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多通过电解、生物氧化和化学药剂法,处理耗时较长,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彰显不出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多通过电解、生物氧化和化学药剂法,处理耗时较长,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彰显不出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处理后的水体利用电吸附技术EST,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氯气,使雾化处理箱内的液面维持在雾化处理箱的三分之一处;步骤六:出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出水口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COD检测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和出水COD检测传感器通过串行通讯模块连接远程无线终端;步骤七:对步骤三中污垢进行压滤处理,干燥收集回收,对步骤六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记录。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的隔油调节池采用地埋式玻璃钢隔油池,含油的污水在池内的流速不得大于0.004m/s,含油的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10min。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加入絮凝剂采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电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20-140r/min。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由臭氧通过微纳米陶瓷膜后形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电吸附装置的核心是电吸附模块,电吸附模块通常由电极、集电极、隔离体、固定端板、紧固件及电引线和配套管路管件等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聚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微纳米臭氧气泡具有超强氧化效果可以分解水中正常条件下也难以分解的污染物,实现水质的净化。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溶解率超过85%,溶解氧浓度可以达到饱和浓度以上。2、EST技术对氟、氯、钙、镁离子去除效果尤佳,电吸附技术对资源的利用率高,可以分离含量低、常规方法难以分离的物质,电吸附技术污染小、能量利用率高,整个过程不会有副产物产生,对环境友好,电吸附过程操作简单,使污水处理过程节能环保。3、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氯气,使分散的水体与氯气充分接触,杀菌效率显著,可杀死99%以上的有害细菌。4、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且重复3次操作,高效除去水中污垢和颗粒物质。5、该污水处理工艺较为简单,耗能小,人力物力成本较低,继而处理效率较高,节能环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处理后的水体利用电吸附技术EST,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氯气,使雾化处理箱内的液面维持在雾化处理箱的三分之一处;步骤六:出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出水口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COD检测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和出水COD检测传感器通过串行通讯模块连接远程无线终端;步骤七:对步骤三中污垢进行压滤处理,干燥收集回收,对步骤六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记录。其中,所述步骤一的隔油调节池采用地埋式玻璃钢隔油池,含油的污水在池内的流速不得大于0.004m/s,含油的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为5-10min。其中,所述步骤二中加入絮凝剂采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电动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为120-140r/min。其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臭氧微纳米气泡由臭氧通过微纳米陶瓷膜后形成。其中,所述步骤四中电吸附装置的核心是电吸附模块,电吸附模块通常由电极、集电极、隔离体、固定端板、紧固件及电引线和配套管路管件等组成。其中,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聚合物。实施例2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处理后的水体利用电吸附技术EST,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臭氧,使雾化处理箱内的液面维持在雾化处理箱的三分之一处;步骤六:出水流量传感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n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n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n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n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处理后的水体利用电吸附技术EST,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n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氯气,使雾化处理箱内的液面维持在雾化处理箱的三分之一处;/n步骤六:出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出水口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COD检测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和出水COD检测传感器通过串行通讯模块连接远程无线终端;/n步骤七:对步骤三中污垢进行压滤处理,干燥收集回收,对步骤六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记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废水高效节能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废水通入隔油调节池,把污水出口置于油水分离池带格栏的进口,并将油水分离池调整到水平位置;
步骤二:将步骤一油水分离后的水体压入到中间水池,中间水池内底部通过卷扬机吊设有收集网槽,利用臭氧微纳米气泡机对水体连续鼓入臭氧微纳米气泡30-50min,再加入絮凝剂静置20-30min;
步骤三:将步骤二沉淀产生的污垢利用卷扬机将收集网槽提升后集中收集处理,重复步骤二进行3次处理后,将水体压入到静电吸附池;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处理后的水体利用电吸附技术EST,带电电极表面吸附水中离子及带电粒子,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它带电物质在电极的表面富集浓缩;
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水体通过压力泵压至雾化处理箱内利用雾化喷头雾化喷出,在雾化处理箱内持续通入氯气,使雾化处理箱内的液面维持在雾化处理箱的三分之一处;
步骤六:出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出水口处,出水口处设置有出水COD检测传感器,出水流量传感器和出水COD检测传感器通过串行通讯模块连接远程无线终端;
步骤七:对步骤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秀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