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568040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将二氧化锌、二氧化锡和碱金属碱溶液混合,磁力搅拌后转入水热釜中反应后,清洗、干燥、煅烧得锡酸锌纳米带;将钨酸钠和稀酸混合得前驱体溶液,以锡酸锌纳米带作为基底放入所述的前驱体溶液中,转入反应釜中反应后,清洗、干燥得到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易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和锡酸锌纳米带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电导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580 mAh/g,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理想的可充电电池,它不仅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污染小等优点。随着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将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因此,研究与开发动力用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动力用锂离子电池而言,其关键是提高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而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提高的根本是电极材料,特别是负极材料的改善。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科技工作者开发出了层状结构的碳材料,碳材料是最早为人们所研究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商品化的材料,至今仍是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碳负极材料存在一些缺陷:电池化成时,与电解液反应形成SEI膜,导致电解液的消耗和较低首次库伦效率;电池过充时,可能会在碳电极表面析出金属锂,形成锂枝晶造成短路,导致温度升高,电池爆炸;另外,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1)锡酸锌纳米带制备:将摩尔比为2: 1: 300的二氧化锌、二氧化锡和碱金属碱溶液混合,磁力搅拌1~2 h至溶液澄清;转入水热釜中160~180℃反应24~36 h后,用稀酸清洗3~5次,真空干燥之后将其置于马弗炉中450~500℃煅烧2~4 h,得锡酸锌纳米带;/n(2)将钨酸钠和稀酸混合得钨(W)浓度为0.01~0.05 mol/L的前驱体溶液;/n(3)将锡酸锌纳米带作为基底放入上述前驱体溶液中,转入反应釜中140~160 ℃反应3~6 h,经过清洗和干燥,得到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锡酸锌纳米带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锡酸锌纳米带制备:将摩尔比为2:1:300的二氧化锌、二氧化锡和碱金属碱溶液混合,磁力搅拌1~2h至溶液澄清;转入水热釜中160~180℃反应24~36h后,用稀酸清洗3~5次,真空干燥之后将其置于马弗炉中450~500℃煅烧2~4h,得锡酸锌纳米带;
(2)将钨酸钠和稀酸混合得钨(W)浓度为0.01~0.05mol/L的前驱体溶液;
(3)将锡酸锌纳米带作为基底放入上述前驱体溶液中,转入反应釜中140~160℃反应3~6h,经过清洗和干燥,得到二氧化钨纳米线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大祥吴晓燕林琳王敬锋王岩岩徐少洪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