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99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包括机架和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送线轮、布线器、线缆滚筒以及分别驱动送线轮、丝杆和线缆滚筒的送线轮电机、丝杆电机和线缆滚筒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按照设定时序启动电机,并研究出适用于绕线装置的多电机速度匹配方法,能够使线缆排布更加有规律性、可靠性、可调节性,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线缆能够多层均匀排布,且排布整齐有序,增大绕线收放卷量,绕线效果稳定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自动绕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某些无尘密闭腔体进行作业时,若在腔体内使用的线缆杂乱无章的散落在外部手孔处,容易相互打结交错,沾上灰尘杂物,具有一定的危险,此时需要有相应的装置来进行收纳和传递。现有的绕线装置一般采用绕辊及电机驱动进行缠绕,缠绕装置若没有针对绕线进行规律性排布,经常会出现线缆重叠、锁线的现象,需要松线后再进行缠绕,增加了绕线的时间和不确定性。现有的具有排布功能的绕线装置通常使用设计定型的机械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电机进行直接控制使其转动。也有使用控制器,如PLC或单片机控制,通常使用上述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有逻辑性的控制,例如PID调速、远程控制、电机负载预警等功能。但是现有的绕线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不能对线缆排布效果进行调节,通常整个装置体积较大,控制器占用空间也较大,且缠绕效果不稳定,没有反馈装置或者针对布线装置的控制算法或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上述现有绕线装置容易导致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线缆收线或放线,其包括机架(1)和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的送线轮(2)、布线器和线缆滚筒(3),所述布线器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丝杆(4)和通过布线滑块(5)安装在丝杆(4)上的布线轮(6),所述布线轮(6)两侧对应的机架(1)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布线器移动位置的光电开关传感器(7),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分别驱动送线轮(2)、丝杆(4)和线缆滚筒(3)的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线缆滚筒电机(10)以及用于控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运转的控制系统;/n收线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线缆收线或放线,其包括机架(1)和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的送线轮(2)、布线器和线缆滚筒(3),所述布线器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丝杆(4)和通过布线滑块(5)安装在丝杆(4)上的布线轮(6),所述布线轮(6)两侧对应的机架(1)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布线器移动位置的光电开关传感器(7),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分别驱动送线轮(2)、丝杆(4)和线缆滚筒(3)的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线缆滚筒电机(10)以及用于控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运转的控制系统;
收线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启动时序为先驱动送线轮电机(8),再驱动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
放线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启动时序为先驱动线缆滚筒电机(10),再驱动送线轮电机(8)和丝杆电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器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光杆(11),所述布线滑块(5)与光杆(11)滑动连接、与丝杆(4)螺纹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滑块(5)上还设置有光电触板(12),所述光电触板(12)与光电开关传感器(7)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均匀绕线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导向卡(13),所述导向卡(13)位于送线轮(2)与布线轮(6)之间,所述线缆滚筒(3)上还设置有线缆压线器(14)。


5.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绕线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驱动模块组、光电信号采集模块(19)以及分别与电机驱动模块和光电信号采集模块(19)电性连接的主控模块(15);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组用于控制送线轮电机(8)、丝杆电机(9)和线缆滚筒电机(10)运转,并将采集的电机信号反馈给主控模块;
所述光电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光电开关传感器发送的光电开关电信号,并将光电开关电信号反馈给主控模块;
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向电机驱动模块组发送电机运转指令,并依据来自电机驱动模块组和光电信号采集模块(19)反馈的信号对各电机速度进行匹配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5)板载MCU处理器和外部存储芯片;所述MCU处理器用于发送指令、并实现各电机速度匹配调节;所述外部存储芯片用于上电后恢复数据继续使用;所述主控模块(15)还连接有外部控制器,用于实现人机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佃松宜蒋宗池杨立超李景华杨家勇陈玉黄显伟崔国柱李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