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住宅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95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住宅楼,涉及通风住宅楼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管道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除尘过滤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所述管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管口,所述墙体朝向管口方向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墙口;所述管道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管口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侧壁与管道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管道的外侧壁设置有对密封门进行固定的锁止组件;达到了便于对除尘过滤器进行清洁跟换,保证管道内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住宅楼
本技术涉及通风住宅楼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通风住宅楼。
技术介绍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复合卫生标准。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9083049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通风效果强的住宅楼,包括房屋结构和管道,管道嵌入设置在房屋结构的内部,管道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设有除尘过滤器,且除尘过滤器嵌套设置在管道中,管道的下方设有四个排气板,排气板分别嵌入设置在管道中,排气板的下方开口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除尘过滤器的外侧均设有引风机,房屋结构内部的左下角通过螺母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这种住宅楼通过安装有引风机将大量的气流通过管道排入至住宅内部,并通过除尘过滤器除去气流中的粉尘颗粒等杂质,使得空气质量更好,从而提高了住宅楼的通风质量。但是,经常长时间使用后,除尘过滤器的内的灰尘杂质堆积,会影响除尘过滤器的除尘效果以及管道的通风效果,因此需要对除尘过滤器进行清洁跟换,现有技术中对除尘过滤器清洁较为麻烦,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住宅楼,其具有便于对除尘过滤器进行清洁跟换,保证管道内具有良好通风效果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住宅楼,包括墙体和管道,所述管道嵌入设置在墙体的内部,所述管道内设有除尘过滤器,所述管道的侧壁设置有排气板,所述排气板的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管道内且位于除尘过滤器的下方设置有引风机;所述管道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除尘过滤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所述管道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管口,所述墙体朝向管口方向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墙口;所述管道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管口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侧壁与管道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管道的外侧壁设置有对密封门进行固定的锁止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尘过滤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可将除尘过滤器从安装板上拆卸下来,并通过墙口和管口将除尘过滤器取出,便于对除尘过滤器进行清洁或者跟换,保证除尘过滤器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将新的除尘过滤器固定在安装板上,并利用锁止组件将密封门固定在管口处,密封门对管口进行密封,保证管道具有较强的通风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杆和供锁止杆进行插设的锁止槽,所述锁止杆转动设置在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锁止槽开设在密封门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锁止杆使其插设至锁止槽内,实现快速对密封门的固定,密封门有效对管口进行密封,保证强气流从排气板处排出,从而管道具有较强的通风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门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可以对密封门与管道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有灰尘从密封门与管道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杆朝向管道方向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表面为弧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止孔转动时,抵接块的表面与锁止槽内壁相抵,便于将锁止杆插设至锁止槽内,同时提高了对密封门的固定效果,密封门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三角状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与管道内侧壁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对安装板进行有效的支撑,提高了安装板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门上贯穿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内设置有双层玻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口便于室内人员对除尘过滤器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当密封门关闭时,双层玻璃对观察口进行密封,双层玻璃起到了一定的隔音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板的外侧壁与管道之间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排气板进行拆卸,对排气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堵塞排气板上的排气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除尘过滤器从管口和墙口内取出,便于对除尘过滤器进行清洁或更换,保证管道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同时将新的除尘过滤器固定在安装板上,利用锁止组件将密封门固定在管口处,从而保证管道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2、通过转动锁止杆,使锁止杆插设至锁止槽内,抵接块与锁止槽内壁相抵,快速对密封门进行固定,同时密封垫形变,密封垫可以对密封门与管道外壁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有灰尘进入室内;3、通过排气板的外侧壁与管道之间螺纹连接,便于对排气板进行拆卸,对排气板上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堵塞排气板上的排气孔。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通风住宅楼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密封门与管道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图中:1、墙体;11、管道;12、墙口;2、除尘过滤器;21、引风机;3、排气板;31、排气孔;4、安装板;41、通风孔;42、支撑块;5、管口;51、密封门;6、锁止组件;61、锁止槽;62、锁止杆;621、抵接块;7、密封垫;8、观察口;81、双层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通风住宅楼,参照图1,其包括墙体1和管道11,管道11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内部,管道11内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除尘过滤器2,安装板4的底端焊接设置有三角状的支撑块42,支撑块42的侧壁与管道11内侧壁焊接连接,支撑块42对安装板4进行稳固的支撑。参照图1,管道11内且位于除尘过滤器2的下方设置有引风机21,引风机21向管道11内通入强气流,管道11的侧壁螺纹连接排气板3,排气板3的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31,强气流通过排气板3经过排气孔31进入室内,实现通风,同时可将排气板3拆卸进行清洗。参照图1和图2,安装板4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41,强气流经过通风孔41进入除尘过滤器2内,除尘过滤器2对灰尘进行有效过滤;管道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管口5,墙体1朝向管口5方向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墙口12,通过墙口12和管口5可以将除尘过滤器2从管道11内取出。参照图2和图3,管道11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管口5的密封门51,密封门51的侧壁与管道1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管道11的外侧壁设置有对密封门51进行固定的锁止组件6,锁止组件6包括锁止杆62和供锁止杆62进行插设的锁止槽61,锁止杆62通过销轴转动设置在管道11的外侧壁上,锁止槽61开设在密封门51的侧壁上;转动锁止杆62将其插设至锁止槽61内,使密封门51固定在管道11的外侧壁,利用密封门51对管口5进行密封。参照图3,密封门51与管道1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7,密封垫7的材质为橡胶,密封垫7粘接固定在管道11的外侧壁,锁止杆62朝向管道11方向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抵接块621,抵接块621的表面为弧形状;转动锁止杆62插设至锁止槽61内,抵接块621表面与锁止槽61内侧壁相抵,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住宅楼,包括墙体(1)和管道(11),所述管道(11)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管道(11)内设有除尘过滤器(2),所述管道(11)的侧壁设置有排气板(3),所述排气板(3)的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31),所述管道(11)内且位于除尘过滤器(2)的下方设置有引风机(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1)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除尘过滤器(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上,所述安装板(4)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41);所述管道(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管口(5),所述墙体(1)朝向管口(5)方向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墙口(12);所述管道(11)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管口(5)的密封门(51),所述密封门(51)的侧壁与管道(1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管道(11)的外侧壁设置有对密封门(51)进行固定的锁止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住宅楼,包括墙体(1)和管道(11),所述管道(11)嵌入设置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管道(11)内设有除尘过滤器(2),所述管道(11)的侧壁设置有排气板(3),所述排气板(3)的下方开设有若干个排气孔(31),所述管道(11)内且位于除尘过滤器(2)的下方设置有引风机(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11)内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所述除尘过滤器(2)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安装板(4)上,所述安装板(4)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孔(41);所述管道(1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管口(5),所述墙体(1)朝向管口(5)方向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墙口(12);所述管道(11)的外侧壁转动设置有用于密封管口(5)的密封门(51),所述密封门(51)的侧壁与管道(1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所述管道(11)的外侧壁设置有对密封门(51)进行固定的锁止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风住宅楼,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6)包括锁止杆(62)和供锁止杆(62)进行插设的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旗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