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惠颖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34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功能区域、多个圆形过厅和盲道,所述每个圆形过厅与多个功能区域连通,所述盲道以圆形过厅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所述圆形过厅包括由多个弧形墙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在现有的住宅结构的基础上,对墙体和地面进行改造,既可兼顾共同生活的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又能满足盲人的居住需求,同时还具有设计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残疾人口为85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4%,其中视力残疾1263万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14.86%。由此可见,视力残疾人群在我国有较大的数量。盲人群体不能像其他正常人一样获取外界的视觉信息,这种情况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困难。在室外以及公共建筑中有盲道及无障碍设施满足其基本需求,但盲人群体的家居生活没有受足够的重视,造成盲人在家居生活中不方便、易受伤的情况。而在现存商品楼的户型设计中,大部分住宅结构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要,居住在这类住房中虽然能满足盲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需求,但却忽视了盲人生理上的缺陷,使其不得不适应普通人的生活模式,很少能在居住中得到真正的舒适与便捷。在国际上,有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关于残疾人集体化管理和无障碍化住宅建设。在中国,这类建筑的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上能提供给视障人士的较少,主要以福利工厂的形式出现。由于能满足盲人舒适生活需求的专用住宅一般需采用高科技以及特殊材质,造价相对较高,而福利工厂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以及集中管理的社区模式不能为盲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导致其被社会边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在现有的住宅结构的基础上,对墙体和地面进行改造,既可兼顾共同生活的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又能满足盲人的居住需求,同时还具有设计美感。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包括多个功能区域(1)、多个圆形过厅(2)和盲道(4),每个圆形过厅(2)与多个功能区域(1)连通,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1),圆形过厅(2)包括由多个弧形墙(21)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优选的,还包括多个走廊(3),每个走廊(3)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圆形过厅(2)。优选的,走廊(3)包括封闭墙面(32),走廊(3)的封闭面墙(32)与相邻功能区域(1)的墙面通过弧形墙(21)连接。优选的,走廊(3)还包括半封闭墙面(31),半封闭墙面(31)的两端设置有弧形墙(21)。优选的,弧形墙(21)设置在两相邻功能区域(1)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一侧或者两侧。优选的,弧形墙(21)上设置有盲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在现有的住宅结构基础上对墙体和地面进行改造来实现,减少装修和改造成本,本结构不仅兼顾共同生活的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又能满足盲人的居住需求,同时还具有设计美感,从而减轻盲人社会边缘化现象。2、本技术设置有圆形过厅,为盲人营造安全交通流线,圆形过厅连通各个功能区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交通核心部位尖锐处及拐角处的出现,保障了盲人日常室内活动的安全性和流畅性,且圆形过厅增加了盲人与墙面的接触面积,便于盲人触摸和攀扶。3、本技术设置有圆形过厅,可以使盲人沿着环形的墙壁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行走,就可以到达任意想去的房间。将四个方向的判断才能到达目的地简化为通过单方向的前进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对于盲人来说是十分方便的,同时也给盲人更多的安全感。4、本技术设置有圆形过厅,由于圆形过厅在住宅中形成开敞大空间,围绕核心转换空间布置交通流线,使各个功能空间与此圆形过厅直接联系。5、本技术设置有盲道以及在墙面设置盲文,引导盲人顺利进入各功能区域。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一室两厅无走廊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两室一厅无走廊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三室两厅无走廊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三室两厅有走廊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功能区域;2、圆形过厅;3、走廊;4、盲道;11、共用墙;21、弧形墙;31、半封闭墙面;32、封闭墙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包括至少5个功能区域1、1个圆形过厅2和盲道4,圆形过厅2与多个功能区域1连通,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1,圆形过厅2包括由多个弧形墙21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其中弧形墙21具体设置在两相邻功能区域1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一侧或者两侧,弧形墙21上设置有盲文。如图1,该住宅单元布置结构适用于60平的一室两厅无走廊的住宅结构,该功能区域1包括厨房、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客厅和餐厅,圆形过厅2与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客厅和餐厅均相连通,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卫生间、卧室、储藏室、客厅和餐厅;其中,卧室与卫生间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卫生间与储藏室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储藏室与餐厅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卧室与客厅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上述弧形墙21组合成1个圆形过厅2。如图2,该住宅单元布置结构适用于60平的两室一厅无走廊的住宅结构,该功能区域1包括厨房、卫生间、2个卧室和客厅,圆形过厅2与卫生间、2个卧室、客厅均相连通,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卫生间、2个卧室、客厅;其中,卧室与卫生间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卫生间与客厅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相邻2个卧室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卧室与客厅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两侧设置有弧形墙21,上述弧形墙21组合成1个圆形过厅2。实施例2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包括8个功能区域1、1个圆形过厅2和盲道4,圆形过厅2与多个功能区域1连通,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1,圆形过厅2包括由多个弧形墙21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其中弧形墙21具体设置在两相邻功能区域1的共用墙11自由端的一侧或者两侧,弧形墙21上设置有盲文。如图3,该住宅单元布置结构适用于120平的三室两厅无走廊的住宅结构,该功能区域包括厨房、2个卫生间、3个卧室、客厅和餐厅,正常人群以客厅、餐厅为活动中心,而盲人通常是以使用频率最高的卫生间以及厨房为中心,故将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按照相关性强弱决定相邻关系,并呈放射状布置在圆形过厅周围,以求加强室内空间的联系性,使盲人和正常人都能以最方便的方式使用住宅。圆形过厅2与2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功能区域(1)、多个圆形过厅(2)和盲道(4),所述每个圆形过厅(2)与多个功能区域(1)连通,所述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1),所述圆形过厅(2)包括由多个弧形墙(21)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功能区域(1)、多个圆形过厅(2)和盲道(4),所述每个圆形过厅(2)与多个功能区域(1)连通,所述盲道(4)以圆形过厅(2)为起点铺设至各个功能区域(1),所述圆形过厅(2)包括由多个弧形墙(21)组合而成的圆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走廊(3),所述每个走廊(3)的一端或者两端设置有圆形过厅(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盲人居住的住宅单元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廊(3)包括封闭墙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惠颖刘玉婷吴昕潞谢远涵欧辉键林子皓任添翼
申请(专利权)人:伍惠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