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83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各关节钢柱的上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各关节钢柱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最下侧关节钢柱的底部固定于下端板的上表面上,下侧关节钢柱的顶部插入于上侧关节钢柱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上侧关节钢柱的顶部自顶部钢柱的底部插入于顶部钢柱内,且顶部钢柱的上部固定于上端板的下表面上,相邻关节钢柱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与顶部钢柱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其中,各天然橡胶垫圈下侧的关节钢柱的顶部均穿过所述天然橡胶垫圈,该阻尼器能够实现转动耗能,耗能减震效果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抗震领域与减震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震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研究尤为重要。对建筑结构加阻尼器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适用的抗震方法,阻尼器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从而达到抗震减震目的。现今使用的阻尼器种类繁多,各种材质的阻尼器也五花八门,但是金属材料以其较好的延性和可塑性成为制造阻尼器的最佳材料,然而现有的阻尼器均不能实现转动耗能,因此耗能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该阻尼器能够实现转动耗能,耗能减震效果优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包括上端板、下端板、顶部钢柱及若干关节钢柱,其中,上端板、顶部钢柱、各关节钢柱及下端板自上到下依次分布;各关节钢柱的上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各关节钢柱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最下侧关节钢柱的底部固定于下端板的上表面上,下侧关节钢柱的顶部插入于上侧关节钢柱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上侧关节钢柱的顶部自顶部钢柱的底部插入于顶部钢柱内,且顶部钢柱的上部固定于上端板的下表面上,相邻关节钢柱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与顶部钢柱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其中,各天然橡胶垫圈下侧的关节钢柱的顶部均穿过所述天然橡胶垫圈;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固定有若干阻尼软钢片,其中,各阻尼软钢片沿周向依次分布,且各关节钢柱、各天然橡胶垫圈及顶部钢柱均位于所有阻尼软钢片围成的环形区域的内侧。上端板的上表面为凹型结构。阻尼软钢片为菱形结构。下端板的下表面为凹形结构。阻尼软钢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于上端板及下端板上。顶部钢柱的轴线、各关节钢柱的轴线及各天然橡胶垫圈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在具体操作时,关节钢柱模仿人体脊柱的设计,可以承受较大的竖向压力,同时可以发生上下的转动,相邻关节钢柱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与顶部钢柱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以减少关节钢柱之间的摩擦消耗。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当吸收外部地震能量时,关节钢柱伴随地震位移产生偏向的转动,以减少框架柱的弯矩保护框架柱整体不受破坏,同时进行转动耗能,另外,通过阻尼软钢片变形进行耗能,保证构件先于主体发生破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便于安装拆卸,材料廉价,能满足结构拆换的适用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关节钢柱2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图。其中,1为上端板、2为关节钢柱、3为天然橡胶垫圈、4为阻尼软钢片、5为下端板、6为固定螺栓、7为顶部钢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包括上端板1、下端板5、顶部钢柱7及若干关节钢柱2,其中,上端板1、顶部钢柱7、各关节钢柱2及下端板5自上到下依次分布;各关节钢柱2的上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各关节钢柱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最下侧关节钢柱2的底部固定于下端板5的上表面上,下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插入于上侧关节钢柱2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上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自顶部钢柱7的底部插入于顶部钢柱7内,且顶部钢柱7的上部固定于上端板1的下表面上,相邻关节钢柱2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2与顶部钢柱7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3,其中,各天然橡胶垫圈3下侧的关节钢柱2的顶部均穿过所述天然橡胶垫圈3;上端板1与下端板5之间固定有若干阻尼软钢片4,其中,各阻尼软钢片4沿周向依次分布,且各关节钢柱2、各天然橡胶垫圈3及顶部钢柱7均位于所有阻尼软钢片4围成的环形区域的内侧。上端板1的上表面为凹型结构;阻尼软钢片4为菱形结构;下端板5的下表面为凹形结构;阻尼软钢片4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于上端板1及下端板5上;顶部钢柱7的轴线、各关节钢柱2的轴线及各天然橡胶垫圈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参考图4,在实际操作时,将上端板1及下端板5固定于钢框柱的底部,当框架柱发生位移时,内部的关节钢柱2可以伴随位移发生转动耗能,保护框架柱主体不发生破坏,同时四周的阻尼软钢片4发生变形耗能,该阻尼器制作简单,与框架柱连接方便,破坏后容易更换。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下端板(5)、顶部钢柱(7)及若干关节钢柱(2),其中,上端板(1)、顶部钢柱(7)、各关节钢柱(2)及下端板(5)自上到下依次分布;/n各关节钢柱(2)的上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各关节钢柱(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最下侧关节钢柱(2)的底部固定于下端板(5)的上表面上,下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插入于上侧关节钢柱(2)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上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自顶部钢柱(7)的底部插入于顶部钢柱(7)内,且顶部钢柱(7)的上部固定于上端板(1)的下表面上,相邻关节钢柱(2)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2)与顶部钢柱(7)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3),其中,各天然橡胶垫圈(3)下侧的关节钢柱(2)的顶部均穿过所述天然橡胶垫圈(3);/n上端板(1)与下端板(5)之间固定有若干阻尼软钢片(4),其中,各阻尼软钢片(4)沿周向依次分布,且各关节钢柱(2)、各天然橡胶垫圈(3)及顶部钢柱(7)均位于所有阻尼软钢片(4)围成的环形区域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框架柱的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下端板(5)、顶部钢柱(7)及若干关节钢柱(2),其中,上端板(1)、顶部钢柱(7)、各关节钢柱(2)及下端板(5)自上到下依次分布;
各关节钢柱(2)的上端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各关节钢柱(2)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凹槽,最下侧关节钢柱(2)的底部固定于下端板(5)的上表面上,下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插入于上侧关节钢柱(2)下端面上的凹槽内,最上侧关节钢柱(2)的顶部自顶部钢柱(7)的底部插入于顶部钢柱(7)内,且顶部钢柱(7)的上部固定于上端板(1)的下表面上,相邻关节钢柱(2)之间以及最上侧关节钢柱(2)与顶部钢柱(7)之间均设置有天然橡胶垫圈(3),其中,各天然橡胶垫圈(3)下侧的关节钢柱(2)的顶部均穿过所述天然橡胶垫圈(3);
上端板(1)与下端板(5)之间固定有若干阻尼软钢片(4),其中,各阻尼软钢片(4)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甄国凯苏三庆宋鸿来李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