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57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滤芯组件包括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的滤瓶;封堵开放端并具有入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的滤芯接头;沿滤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滤瓶内的第二滤芯和第二滤芯与封闭端间的第一滤芯;第一滤芯具有外侧面的第一进水端、内侧面的第一出水端和从第一滤芯的面向开放端的端面沿轴向方向向封闭端延伸并由该内侧面包围形成的第一中心孔;以及填充在第一中心孔内的阻垢剂,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外侧面与滤瓶的内侧面间隔开形成环形流道,入水通道、环形流道、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第一中心孔、第二滤芯和第一出水通道依次连通。这样,第一滤芯在阻垢剂前,并和第二滤芯集成在滤芯组件内,净水机结构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机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滤芯组件和具有该滤芯组件的净水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净水机的普及将越来越广,新技术的产品正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反渗透滤芯是净水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反渗透技术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过滤技术。由于各地水质好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水质较硬,易结垢,导致反渗透膜堵膜,严重影响反渗透滤芯的使用寿命。于是,出现了在反渗透滤芯内部设置阻垢剂来阻止水结垢的技术。阻垢剂主要用于与原水中的钙、镁、锰等金属发生相互作用,减少原水中上述金属离子的含量,防止其在反渗透滤芯表面结垢而降低其使用寿命。而且,原水中还具有砂砾、淤泥、余氯等多种杂质,这些杂质同样很容易造成反渗透滤芯堵塞,因此还需要在反渗透滤芯之前设置一级或多级前置滤芯。大部分净水机是采用阻筛过滤原理渐进式结构的方式,由多级滤芯首尾串接而成,滤芯精密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以实现多级滤芯分摊截留污物,从而减少反渗透滤芯堵塞和拆洗的次数,延长更换滤芯的周期。但是,首尾串接的结构导致净水机整体尺寸偏大,占用空间较大,尤其在净水机趋于小型化的形势下,是非常不利的。此外,首尾串接的结构还导致净水机内的水流通道过长,流通阻力增大,进而导致整机功率偏大,违背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包括滤瓶和滤芯接头,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所述滤芯接头封堵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入水通道和第一出水通道;沿所述滤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沿轴向方向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具有位于其外侧面的第一进水端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滤芯的内侧面包围形成所述第一中心孔;以及阻垢剂,所述阻垢剂填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内,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均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其中,所述入水通道、所述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依次连通。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阻垢剂之前设置第一滤芯,并且可以使第一滤芯、阻垢剂以及第二滤芯全部集成在滤芯组件内。水流可以先通过第一滤芯过滤掉砂砾、淤泥、余氯等多种杂质后,然后由阻垢剂除去钙、镁、锰等金属离子,再通过第二滤芯进行进一步过滤,使得滤芯组件可以适用于水质较硬的地方。与此同时,净水机内滤芯占用的空间得到大幅度减小,净水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净水机更加精致小巧,其在各种场所中布局的可选择性更多。同时,又能缩短了净水机内流道的长度,减小水流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示例性地,第二滤芯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具有位于其第一端面的第二进水端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端面面向所述封闭端,所述第二滤芯的内侧面包围形成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二出水端经由所述第二中心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这样,滤芯组件内的水流流通顺畅,水流的流通阻力较低。示例性地,所述的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三滤芯,所述第三滤芯插入到所述第二中心孔内,所述第三滤芯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三中心孔,所述第三滤芯具有位于其外侧面的第三进水端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三出水端,所述第三中心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滤芯组件具有更多层次的滤芯,使通过滤芯组件过滤的水流的水质更为优质。示例性地,所述第二中心孔为具有第一台阶的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面向所述封闭端,所述第二中心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第一段,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端帽,所述第一端帽具有从其外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三滤芯插接至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端帽在所述第一端面处封堵所述第二中心孔。通过这种设置,第一端帽可以将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在水路上分隔开,使经由第一滤芯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水可以全部从第二滤芯的第一端面进入第二滤芯进行过滤。同时,第三滤芯的靠近封闭端的端部可以稳固地卡持在第一环形凸缘形成的凹槽内。示例性地,所述第三中心孔贯通所述第三滤芯。这样,可以增大第三出水端的尺寸,从而减小水流的流通阻力,降低净水机的功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示例性地,所述台阶孔还具有面向所述封闭端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相比于所述第一台阶更靠近所述开放端,所述第二中心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端帽,所述第二端帽包括环形托和从所述环形托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轴套,所述环形托的外周缘具有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的翻边,所述轴套插接至所述第二中心孔的所述第二段内且抵靠所述第二台阶,所述环形托抵靠所述第一台阶,所述第三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接至所述翻边包围的空间内。第二端帽可以配合第一端帽将第三滤芯固定牢靠,同时使经由第二出水端流出的水流可以全部进入第三滤芯过滤。示例性地,所述第三滤芯包括活性炭滤芯、超滤膜滤芯或者它们中的多种复合形成的复合滤芯。通过这种设置,可以提升通过滤芯组件过滤的水流的口感,水质更为优质。示例性地,所述第二滤芯包括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二滤芯还具有位于其第二端面的第二附加出水端,所述第二端面面向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附加出水端的第二出水通道。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反渗透滤芯正常工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示例性地,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水流分隔帽,所述水流分隔帽在所述第二端面处套接至所述第二滤芯,所述水流分隔帽上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水流分隔帽的中心且连通至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至所述第二滤芯的所述第二附加出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这样,该结构可以确保浓水和纯水分离,并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示例性地,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沿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之间的安装座,所述第一滤芯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滤芯的端部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座通孔,所述安装座通孔与所述第一中心孔对准。安装座一方面可以保持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的位置,并且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水流分隔作用,以使水流具有期望的流向。示例性地,所述安装座包括隔板,所述安装座通孔位于所述隔板的中心;内周壁,其从所述隔板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延伸;以及第一外周壁和第二外周壁,分别从所述隔板的外周缘朝向所述封闭端和所述开放端延伸,所述内周壁、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一外周壁形成环形槽,所述第一滤芯的靠近所述开放端的端部插入到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滤芯的靠近所述封闭端的端部插入到所述第二外周壁包围的空间内,所述第二滤芯的靠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滤瓶(200)和滤芯接头(300),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所述滤芯接头封堵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入水通道(310)和第一出水通道(320);/n沿所述滤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第一滤芯(400)和第二滤芯(500),所述第一滤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中心孔(410),所述第一中心孔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沿轴向方向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具有位于其外侧面的第一进水端(420)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一出水端(430),所述第一滤芯的内侧面包围形成所述第一中心孔;以及/n阻垢剂(600),所述阻垢剂填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内,/n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均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210),/n其中,所述入水通道、所述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依次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瓶(200)和滤芯接头(300),所述滤瓶具有开放端(201)和封闭端(202),所述滤芯接头封堵所述开放端,所述滤芯接头具有入水通道(310)和第一出水通道(320);
沿所述滤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滤瓶内的第一滤芯(400)和第二滤芯(500),所述第一滤芯位于所述第二滤芯与所述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一滤芯具有第一中心孔(410),所述第一中心孔从所述第一滤芯的面向所述开放端的端面沿轴向方向向所述封闭端延伸,所述第一滤芯具有位于其外侧面的第一进水端(420)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一出水端(430),所述第一滤芯的内侧面包围形成所述第一中心孔;以及
阻垢剂(600),所述阻垢剂填充在所述第一中心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均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间隔开,以在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外侧面与所述滤瓶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210),
其中,所述入水通道、所述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进水端、所述第一滤芯的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芯(500)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二中心孔(510),所述第二滤芯具有位于其第一端面(550)的第二进水端(520)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二出水端(530),所述第一端面面向所述封闭端(202),所述第二滤芯的内侧面包围形成所述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滤芯的第二出水端经由所述第二中心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滤芯(700),所述第三滤芯插入到所述第二中心孔(510)内,所述第三滤芯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三中心孔(710),所述第三滤芯具有位于其外侧面的第三进水端(720)和位于其内侧面的第三出水端(730),所述第三中心孔连通至所述第一出水通道(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心孔(510)为具有第一台阶(540)的台阶孔,所述第一台阶面向所述封闭端(202),所述第二中心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端面(550)之间的第一段(511),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一端帽(560),所述第一端帽具有从其外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201)延伸的第一环形凸缘(561),所述第三滤芯插接至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第一端帽在所述第一端面处封堵所述第二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心孔(710)贯通所述第三滤芯(7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还具有面向所述封闭端(202)的第二台阶(570),所述第二台阶相比于所述第一台阶(540)更靠近所述开放端(201),所述第二中心孔(51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二台阶之间的第二段(512),所述第二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二端帽(580),所述第二端帽包括环形托(581)和从所述环形托的内周缘朝向所述开放端延伸的轴套(582),所述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素平官阔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