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757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包括沉沙池、曝气池、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湖,沉沙池的入水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沉沙池的出水依次经曝气池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后引入人工湖,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前序与曝气池之间设有除藻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前序设置除藻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水中的藻类增值,对污水净化,可以有效的壁面藻类在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湖中繁殖;通过净化,可以使人工湖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景观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小区、公园内开发商都建设了人工湖或小型景观水体,然而,现有建设中或已完成建设的人工湖水体时常面临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人工湖缺乏自我净化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净化效果好的人工湖湿地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包括沉沙池、曝气池、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湖,所述沉沙池的入水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所述沉沙池的出水依次经所述曝气池和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后引入所述人工湖,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前序与所述曝气池之间设有除藻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前序设置除藻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水中的藻类增值,对污水净化,可以有效的壁面藻类在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湖中繁殖;污水通过净化,可以使人工湖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效益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除藻区内设有光触媒除藻装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光触媒除藻装置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藻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进一步,所述曝气池为太阳能曝气池。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太阳能曝气池能够使污水增氧,同时使污水低层缺氧区与表层的富氧区交换,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包括生物基层以及种植在所述生物基层上侧的湿地植物,所述湿地植物为水芹、蒲草、水葱、芦苇、菖蒲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物基质能够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COD,使污水中COD能够吸收、转化被湿地植物吸收。进一步,所述生物基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土壤层、石英砂层、砾石层、碎瓦片层、泥炭层、沸石层以及纳米碳酸钠层。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生物基层的层状设置,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好氧分解作用好,COD的去除效果好。进一步,所述人工湖的湖体边缘设有景观路面,所述景观路面与所述人工湖之间倾斜的设有护坡,所述护坡上依次种植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护坡能够削减对由景观路面向人工湖的外部污染物,减少面源污染向人工湖带来的污染物,同时乔木和灌木的根系发达,可以稳固湖岸。进一步,所述护坡的倾斜坡度为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7%的护坡坡度能够削减进入人工湖水流的护坡的冲刷和侵蚀。进一步,所述护坡由底泥和碎石混合构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碎石和底泥构成的护坡,稳定性好,掺杂碎石,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固定,对植物的保护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护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水源,2、沉沙池,3、曝气池,4、灭藻区,5、垂直流人工湿地,6、人工湖,7、护坡,8、景观路面,9、草本植物,10、灌木,11、乔木,12、湿地植物,13、土壤层,14、石英砂层,15、砾石层,16、碎瓦片层,17、泥炭层,18、沸石层,19、纳米碳酸钠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包括沉沙池2、曝气池3、垂直流人工湿地5以及人工湖6,沉沙池2的入水通过管路与水源1连接,沉沙池2的出水依次经曝气池3和垂直流人工湿地5后引入人工湖6,垂直流人工湿地5的前序与曝气池3之间设有除藻区4。除藻区4内设有光触媒除藻装置,光触媒除藻装置能够高效杀死固定层浮游藻类,有效抑制其增值,顺利激活可将富余营养盐类附着分解的藻类,从而通过物理、生物氧化的双重作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能有效杀灭水中的各种细菌、藻类,同时能有效改变水分子的电化学性能,使水分子的溶解性、渗透力增强,水中的钙质无法稳定结合生成坚硬的水垢,而只能生成无定形的软垢,易于排除。曝气池3为太阳能曝气池,采用太阳能曝气,以太阳能作为设备运转的直接动力,通过叶轮旋转提升作用,将底部缺氧水转移到水体表面与表层富氧水混合;表层富含水通过离心旋转横向水平扩散、纵向进入底层缺氧区。由此实现水体解层、增氧和纵横向循环交换三重功效,最大限度地将表层超饱和溶解氧水转移到水体底层,增加底层水体溶解氧,消除自然分层,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如图3所示,垂直流人工湿地5包括生物基层以及种植在生物基层上侧的湿地植物12,湿地植物12为水芹、蒲草、水葱、芦苇、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选用芦苇和菖蒲混合种植,种植密度为3~20株每平方米;由表层湿地植物12和生物基质构成,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利用、基质的吸附以及微生物膜联合作用高效去除污水中COD;垂直流人工湿地5的进出水方式增加了基质与空气的接触,大气复氧效果好提高了基质中微生物的好氧分解作用,同时,这种进出水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整个湿地床空间,让污水与基质、植物根系得到更加充分的接触促使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够更多的吸收、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了进水COD的去除效果。垂直流人工湿地5面积小于1500m2,长宽比为3:1,表面的水利坡度为0.5~1.0%,生物基层由上至下包括土壤层13、石英砂层14、砾石层15、碎瓦片层16、泥炭层17、沸石层18以及纳米碳酸钠层19,纳米碳酸层19为纳米碳酸钠颗粒平铺构成,土壤层13选用松软黏土或松软壤土。如图2所示,人工湖6的湖体边缘设有景观路面8,景观路面8与人工湖6之间倾斜的设有护坡7,护坡7上依次种植有草本植物9、灌木10和乔木11;护坡的倾斜坡度为7%,护坡7由底泥和碎石混合构成;草本植物9选用羊茅草或四叶草密植,宽度为7m;灌木10选用六月雪、琼花和珊瑚树依次沿坡向种植,行距50cm,株距50cm;乔木11选用垂柳、枫香和榉树,单行混交种植,株距5m。利用护坡7的过滤、渗透、吸收、沉积等物理或生物作用,削减进入河湖水体的外部污染负荷,大幅度减少面源污染带来的污染物;乔、灌木发达的根系可以稳固湖岸,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流对湖岸的冲刷与侵蚀;植物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减缓径流速度,并且草本植物特有的根系系统,能够增大土壤孔隙,增强其渗透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沙池(2)、曝气池(3)、垂直流人工湿地(5)以及人工湖(6),所述沉沙池(2)的入水通过管路与水源(1)连接,所述沉沙池(2)的出水依次经所述曝气池(3)和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5)后引入所述人工湖(6),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5)的前序与所述曝气池(3)之间设有除藻区(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沙池(2)、曝气池(3)、垂直流人工湿地(5)以及人工湖(6),所述沉沙池(2)的入水通过管路与水源(1)连接,所述沉沙池(2)的出水依次经所述曝气池(3)和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5)后引入所述人工湖(6),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5)的前序与所述曝气池(3)之间设有除藻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藻区(4)内设有光触媒除藻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3)为太阳能曝气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湖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5)包括生物基层以及种植在所述生物基层上侧的湿地植物(12),所述湿地植物(12)为水芹、蒲草、水葱、芦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耀贵邓玉兰黄甜薇王天龙罗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谷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