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40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一的底面开口,构件二的顶面开口,所述构件二的顶部插入至构件一底部,且构件一与构件二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所述构件二底部固定底板,所述构件一、构件二在底板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实现对车载混凝土构件进行减震、减少裂纹现象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构件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构件出厂时经过专业技术人员质检、鉴定和签发,但是到了现场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例如局部小裂纹、贯穿裂纹的现象,容易造成返厂甚至报废的严重后果。现有技术中,尝试出厂时候加派人员数量和检测设备,保证每一块板每一块部位的质量,但是依然出现好多裂纹构件。究其原因在于运输过程中造成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实现对车载混凝土构件进行减震、减少裂纹现象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构件一、构件二,构件一的底面开口,构件二的顶面开口,所述构件二的顶部插入至构件一底部,且构件一与构件二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所述构件二底部固定底板,所述构件一、构件二在底板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上。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构件一、构件二上下分布,构件一的底面设置开口,构件二的顶面也设置开口,构件二插入至构件一底部的开口内,两者之间通过弹性件进行支撑。由于构件一、构件二在底板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上,因此当本申请承载时,构件一被混凝土构件下压,压缩弹性件,直至构件一的底端抵拢在底板上,完成对混凝土构件的支撑。本申请具有极好的减震效果,且同时能够满足对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支撑,有利于减少长途运输过程中的裂纹产生,显著降低返厂率与报废率。进一步的,若干弹性件在构件一与构件二之间阵列分布。弹性件的具体数量与排布,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运输的混凝土构件类型进行适应性设置即可。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刚性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构件二的外侧壁与构件一的内侧壁之间涂覆润滑油。润滑油可根据实际消耗情况定期补充,确保构件一与构件二之间灵活的进行相对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构件一的顶部固定一块塑性橡胶。塑性橡胶层具有抗侧滑的性质,保证预制构件发生水平方向的侧滑;此外塑性橡胶起到吸附和粘结、辅助减震的作用。塑性橡胶的分子结构中都具有刚性链段(硬段)和柔性链段(软段),前者主要影响产物的弹性、低温性能以及硬度、撕裂强度、模量等;后者则由于分子链间的氢键和易于形成晶区而产生轻度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它们在受热或溶解时被破坏,聚合物产生塑性流动,使得能够形成物理上的减震作用,但冷却后又恢复原状。进一步的,所述塑性橡胶粘接在构件一顶部。进一步的,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构件二顶部距离构件一开口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构件一底部距底板之间的距离。使得本申请作为垫块使用、上方放上混凝土构件时,构件一的轮廓下降正好接触到底板,防止破坏本申请,同时确保对混凝土构件提供稳定且充分的支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具有极好的减震效果,且同时能够满足对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支撑,有利于减少长途运输过程中的裂纹产生,显著降低返厂率与报废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未使用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构件一,2-构件二,3-弹性件,4-底板,5-塑性橡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包括上、下分布的构件一1、构件二2,构件一1的底面开口,构件二2的顶面开口,所述构件二2的顶部插入至构件一1底部,且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3;所述构件二2底部固定底板4,所述构件一1、构件二2在底板4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4上。一般装车预制构件按照8块进行计算,通常只考虑预制构件的自重的情况下,按照每块1.5T进行计算,自重产生的力大约为1.5×1000×10×8,布设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按照横向小于1600mm,纵向合理布置即可。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即作为垫块使用,整体尺寸300X220X160,按照混凝土构件受压构件进行核算,满足抗压强度,不产生破坏。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的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若干弹性件3在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阵列分布。所述弹性件3为刚性弹簧。所述构件二2的外侧壁与构件一1的内侧壁之间涂覆润滑油。所述构件一1的顶部固定一块塑性橡胶5。所述塑性橡胶5粘接在构件一1顶部。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构件二2顶部距离构件一1开口底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构件一1底部距底板4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的活动距离为30mm,弹性件3为K值系数很大的刚性弹簧(K取值5000~8000N/m),弹簧两端与上下面牢固连接。对于多层重叠的混凝土构件而言,每层设置一垫块,垫块刚度系数按照从上而下进行递增,取值原则按照30的可上下活动值为标准,取值的过程中尽量保证以自重为原则,可考虑失重和超重的情况(上下颠簸),保证两个原则1:上下保证振动幅度一致,防止出现悬空的情况2:保证板上下面手里均匀,避免挤压破坏。优选的,底板4与塑性橡胶5的形状、样式均相同,保持上下面正应力差值的最小化。同一层预制构件下使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本减震装置,防止发生因振幅不同造成的剪切破坏。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构件一(1)、构件二(2),构件一(1)的底面开口,构件二(2)的顶面开口,所述构件二(2)的顶部插入至构件一(1)底部,且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3);所述构件二(2)底部固定底板(4),所述构件一(1)、构件二(2)在底板(4)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分布的构件一(1)、构件二(2),构件一(1)的底面开口,构件二(2)的顶面开口,所述构件二(2)的顶部插入至构件一(1)底部,且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设置若干弹性件(3);所述构件二(2)底部固定底板(4),所述构件一(1)、构件二(2)在底板(4)顶部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落在底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弹性件(3)在构件一(1)与构件二(2)之间阵列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构件长距离运输时的车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为刚性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邹莹剑杨祥瑞安宏君姚丽周明皓严力李昊唐文俊宁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