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29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包括承载车,承载车用于盛放反应锅清洗后的废水,承载车一侧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远离承载车的一端通入下水道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排水管将承载车内废水排入下水道,防止承载车将废水倾倒出的过程中,废水被排至地面,从而污染工作环境,通过排水管排出废水减少了工作环境清理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清理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可倾式反应锅废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
技术介绍
可倾式反应锅一般均设有转动装置,通过转动装置将可倾式反应锅翻转,从而将用于清理的废水倾倒出。现有技术中,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742527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可倾式反应锅包括底座和反应锅体,反应锅体通过轴承座铰接安装于底座的顶部,反应锅体包括锅体内层和锅体外层,锅体内层与锅体外层之间形成蒸汽夹层,锅体外层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转轴分别转动安装在轴承座上,底座上还设有翻转装置,反应锅体通过翻转装置控制其翻转角度,当反应锅清理时,将清理后的污水置于废水桶内,通过废水桶将废水倒入下水道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清理可倾式反应锅时,往往反应锅的废水倒入废水桶内后,需要人工将废水桶内废水导致下水道内,且废水桶倾倒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废水流出的可能,从而污染了工作环境,增加了清理的劳动强度,废水处理的过程费时费力,降低了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可省力地将可倾式反应锅内废水排出,并且可减少废水流至地面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清理速度,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主权的内容: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包括承载车,所述承载车用于盛放反应锅清洗后的废水,所述承载车一侧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远离承载车的一端通入下水道口。<br>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锅清洗后将废水置于承载车内,并在盛载车一侧连接有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承载车内废水排入下水道,防止承载车将废水倾倒出的过程中,废水被排至地面,从而污染工作环境,通过排水管排出废水减少了工作环境清理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清理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车下侧设有转动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转动轮使得承载车移动更加方便、省力,当未使用到盛载车时,可省力地将承载车移动至其他地方,节省了移动时间,从而提高了清理效率,防止承载车重量过重不易移动而妨碍其他工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车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承载车内底面最低处,且所述出水口与排水管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排出废水的出水口设置于承载车的最底面,且出水口与排水管连接,使得废水的排出更干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载车内底面沿远离排水管的一侧至靠近排水管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载车内盛有废水时,由于承载车的内底面倾斜设置,使得承载车内废水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流动,从而促进承载车内废水的排出,同时提升了废水排出的速率,使得承载车内废水排出更干净,减小承载车内凹凸不平之处的废水无法排出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与承载车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水管无需使用时,可将排水管拆下进行收纳,并可以将排水管拆下进行清理、更换,防止排水管内发生堵塞等情况影响承载车的使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排水管套接于出水管外侧,所述出水管外侧设有卡箍,所述卡箍内侧设有固定柱,所述出水管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排水管外侧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柱与固定槽插接,所述固定槽与凹槽重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箍内侧设有固定柱,出水管外侧设有凹槽,使得出水管内侧凸起,排水管外侧设有固定槽,将卡箍套接于排水管外侧,使得卡箍的固定柱与排水管的固定槽插接,排水管套接于出水管外侧,使得排水管的固定槽与出水管的凹槽重叠,进而使得排水管与出水管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脱离。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靠近出水管的一端内侧设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排水管内侧的密封垫,使得排水管与出水管固定更加严密,减少废水由出水口处排出的可能性,进而保护工作环境的卫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排水管靠近出水管的一端设为第一管体,所述排水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径与第一管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第二管体可与另一排水管的第一管体套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外侧可套接另一排水管,使得排水管的长度可加长,当下水道口与承载车距离较远时,可增长排水管,从而适应下水道的位置,保证废水不致排至地面,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工作环境的卫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管体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大小与固定槽相吻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管的第二管体外侧设有安装槽,且固定槽与安装槽相吻合,当相邻的两根排水管固定时,借助固定槽与安装槽重叠,使得相邻两根排水管固定更加牢固,并借助第一管体内侧的密封垫使得相邻排水管密封严密。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排水管将承载车内废水排入下水道,防止承载车将废水倾倒出的过程中,废水被排至地面,从而污染工作环境,通过排水管排出废水减少了工作环境清理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清理效率;2.承载车内底面倾斜设置,使得承载车内废水向靠近排水管的一侧流动,从而促进承载车内废水的排出,同时提升了废水排出的速率,使得承载车内废水排出更干净,减小承载车内凹凸不平之处的废水无法排出的可能性;3.在卡箍内侧设有固定柱,出水管外侧设有凹槽,使得出水管内侧凸起,排水管外侧设有固定槽,将卡箍套接于排水管外侧,使得卡箍的固定柱与排水管的固定槽插接,排水管套接于出水管外侧,使得排水管的固定槽与出水管的凹槽重叠,进而使得排水管与出水管固定更加牢固,不易脱离;4.在排水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外侧可套接另一排水管,使得排水管的长度可加长,当下水道口与承载车距离较远时,可增长排水管,从而适应下水道的位置,保证废水不致排至地面,从而进一步保护了工作环境的卫生。附图说明图1是废水盛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废水盛载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体现出水管与第一管体连接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B部分体现两根相邻排水管连接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承载车;11、移动架;111、横杆;112、固定杆;12、车体;121、集水槽;122、出水口;13、转动轮;14、出水管;141、凹槽;142、插接块;2、排水管;21、第一管体;211、固定槽;212、密封垫;213、凸块;214、凸柱;22、第二管体;221、安装槽;222、安装块;3、卡箍;31、固定柱;32、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包括承载车(1),所述承载车(1)用于盛放反应锅清洗后的废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一侧连接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远离承载车(1)的一端通入下水道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包括承载车(1),所述承载车(1)用于盛放反应锅清洗后的废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一侧连接有排水管(2),所述排水管(2)远离承载车(1)的一端通入下水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下侧设有转动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包括出水口(122),所述出水口(122)位于承载车(1)内底面最低处,且所述出水口(122)与排水管(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车(1)内底面沿远离排水管(2)的一侧至靠近排水管(2)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与承载车(1)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倾式反应锅的废水盛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22)处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