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维亨专利>正文

一种睡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29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包括有:一底垫部、至少一覆盖部、一造型部以及至少一支架结构。该底垫部是可提供铺设置放于一平面上。该覆盖部是与该底垫部外围相连接,并有部份未连接而形成至少一开口。该造型部是与该覆盖部相连接,且凸出于该覆盖部的外缘表面。该支架结构是设于该底垫部上,使该覆盖部撑离该底垫部一高度,而形成一容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睡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提供多种造型及可改变造型的睡袋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睡袋通常具有固定的材质与厚度,不仅造型简单,而且为设计符合人体的形状,基本上也相对限缩了人体活动的空间,因此并无法适应所有的使用环境。而贴合在人体的睡袋虽然有保温的功效,却也相对引起闷热的感觉,甚至因汗水沾到睡袋而感觉湿潮。现在一般幼儿园或托儿所,常要求小朋友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但又无法提供另外寝室给小朋友睡午觉,因此通常会准备睡袋让小朋友躺睡在教室地面上。上述的睡袋对一般活动力旺盛的青少年或小朋友,不仅无法接受其单调乏味的外观,更因限缩其活动的范围,会因闷热感觉而使对睡袋的接收度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由覆盖物不贴在使用者身体,以达到减少闷湿与不透气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提供支架结构将覆盖部撑高,以达到睡袋具有较大容置空间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提供在撑高覆盖部外表面设计相对应造型的图案,以达到睡袋更具美观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由支架结构将覆盖部撑高后,将可提供进行折曲该支架结构,以达到变化睡袋造型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由可改变造型,以达到作为儿童游戏工具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睡袋结构,其是容置空间的增加与改变,满足幼儿的躲藏心理,满足其安心与游戏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底垫部,是可提供铺设置放于一平面上;至少一覆盖部,是与该底垫部外围相连接,并有部份未连接而形成至少一开口;一造型部,是与该覆盖部相连接,且凸出于该覆盖部的外缘表面;至少一支架结构,是设在该底垫部上,使该覆盖部撑离该底垫部一高度,而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复数个定位部及由定位部定位的至少一可挠性条状物。所述的造型部设有一声光体,该声光体可使该造型部提供光线及声音讯号。所述的支架结构是为泡棉材质制成。所述的覆盖部是设在该支架结构内。所述的支架结构为一中空件,且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可挠性杆体。所述的支架结构其是为一中空件,且内部灌入空气。所述的睡袋结构包括有一被体部,该被体部是设在该底垫部与该覆盖部的间。所述的底垫部为呈一弧形形状的结构。所述的睡袋结构包括有一头盖部,该头盖部其是与该开口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下列优点1、提供一般睡袋功能。2、覆盖物不贴在使用者身体,减少闷湿与不透气的感觉。3、提供造型(如动物、交通工具、卡通、用品等),让使用者或旁观者具有较愉悦的心情。4、作为儿童游戏的工具。5、由容置空间的增加与改变,满足幼儿的躲藏心理,满足其安心与游戏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透视示意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透视示意图;图2C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透视示意图;图2D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四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透视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一造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二造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三造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第四造型立体外观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垫部;2、2a、2b、2c、2d-覆盖部;21开口;22容置空间;3支架结构;31定位部;32可挠性条状物;4平面;5使用者;6、6a、6b、6c、6d-造型部;61声光体;7、7a-被体部8、8a、8b、8c、8d-头盖部;h高度。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D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睡袋结构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的外观及数个使用状态较佳实施例透视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睡袋结构,其是包括有一底垫部1、至少一覆盖部2、一造型部6以及一支架结构3。该底垫部1是可提供铺设置放在一平面4上,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垫部1是为棉、羽毛、布料或其合成品所制成,可使一使用者5平躺时具有较舒适感觉,当然在野外环境使用时,难免会潮湿,因此该底垫部1与接触该平面4的表面,也可设计为尼龙或其合成品所制成。为预防使用者5反复翻转而造成睡袋结构的坍塌,因此该底垫部1其更可设计为略呈一弧形形状的人体工学结构,不仅使使用者5平躺时较为舒适,更使得使用者5翻转时,可沿该弧形翻转至相对位能最低的平衡处,以防止睡袋坍塌。该覆盖部2是与该底垫部1外围相连接,并有部份未连接而形成至少一开口21。该造型部6是与该覆盖部2相连接,且凸出在该覆盖部2的外缘表面,该造型部6更具有一声光体61,该声光体61可使该造型部6提供光线及声音讯号。该支架结构3是设在该底垫部1上,且该支架结构3将该覆盖部2撑离该底垫部1一高度h,恰使该底垫部1与该覆盖部2间形成一容置空间22,因此该使用者5可自该开口21进入该容置空间22中。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架结构3其是可为一中空件,且该支架结构3的二端分别设在该覆盖部2的二侧边,因此该支架结构3内部可设置有一可挠性杆体,可藉由施力该支架结构3进行变形,以获得不同形状的该支架结构3。当然该支架结构3也可是密闭,而封入空气的结构设计,诸如此类的变化在此并不再多加赘述。当然该支架结构3也可设计为包括有复数个定位部31以及由定位部31定位的可挠性条状物3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该定位部31是可为结合在该覆盖部2的一套袋,提供套入该可挠性条状物32,当然也可是设计为连结在该覆盖部2的一绳带,提供绑住该可挠性条状物32,其它利用如环扣、扣带或魔鬼毡等方式提供定为该可挠性条状物32,是乃熟悉此项技艺者所能依据上述的说明加以变化实施,故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要义所在,也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围,在此并不再多加赘述。该支架结构3也可是若干个刚性件所组成的一刚性结构。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该支架结构3是位于该覆盖部2的中间部位,因此该覆盖部2是呈现出半球形形状,当然该覆盖部2是可设在该支架结构3内,也可设在该支架结构3外,该支架结构3配合该造型部6是在该覆盖部2外部表面绣制或贴设有若干各饼图案,而呈现出瓢虫造型的睡袋结构,而该声光体61可提供间断性光线闪烁及夏日虫叫声。当然为强化该覆盖部2的结构,以及可在该覆盖部2多个位置进行变形,相对也配合不同该造型部6,以呈现出不同种类的造型,因此该支架结构3可设计为二个或更多。当然该支架结构3也可是半圆球状以泡棉材质所制成,也相对可支撑起该覆盖部2。当然上述该支架结构3可为塑料条、塑料片、弹簧钢条、泡棉、泡棉条、气泡条、玻璃纤维条以及碳纤维条等其中的一所制成。而为避免因使用者5进入容置空间22中,而无法达到隔温效果,请参阅第2B图,因此该睡袋结构可包括有一被体部7,该被体部7可为独立的单一件体,设在该容置空间22中,且位于该底垫部1与该覆盖部2的间。在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第2C图,该被体部7a的外围其是与该底垫部1的外围相连接,且同时连接在该覆盖部2的内缘外围。如第图2D中,该睡袋结构更包括有一头盖部8,该头盖部8其是与该开口21相连接,该头盖部8底侧是为一般的枕头结构,而顶面侧不仅可提供眼罩的功效,更可支撑起所设计动物造型头部的功效。以下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它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组件是相同或类似在前述实施例,因此相同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垫部,是可提供铺设置放于一平面上;至少一覆盖部,是与该底垫部外围相连接,并有部份未连接而形成至少一开口;一造型部,是与该覆盖部相连接,且凸出于该覆盖部的外缘表面;至少一支架 结构,是设在该底垫部上,使该覆盖部撑离该底垫部一高度,而形成一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垫部,是可提供铺设置放于一平面上;至少一覆盖部,是与该底垫部外围相连接,并有部份未连接而形成至少一开口;一造型部,是与该覆盖部相连接,且凸出于该覆盖部的外缘表面;至少一支架结构,是设在该底垫部上,使该覆盖部撑离该底垫部一高度,而形成一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复数个定位部及由定位部定位的至少一可挠性条状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型部设有一声光体,该声光体可使该造型部提供光线及声音讯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结构是为泡棉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亨
申请(专利权)人:杨维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