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
技术介绍
油污水中含有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质等油类物质,以及污泥、铁锈和沙石等固体颗粒。在处理前需要做三相分离。目前,对于三相分离器主要采用重力式沉降罐。这种重力沉降式设备体积较大,内部通常设置有堰板等组件,结构较为复杂。另外,由于是采用重力作用进行分离处理,因此具有处理时间长、工作不连续及占地面积庞大等突出的弊端。但是,对于油水很难分离。旋流器作为一种分离设备已经在我国获得了一定的应用,这种三相分离器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介质间的密度差而进行离心分离的,密度差越大,分离效果相对就越好。旋流器可以把油和水、渣分离,回收利用。但是由于旋流器旋转中心摆动,会导致已经分离的颗粒、水和油会再次在中心区混合,导致分离的油品质下降。因此,如何改进旋流器的结构、改善旋流器分离效果已成为油污水处理行业及相关行业实践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包括圆筒体上外壳(1)、圆锥形筒体下外壳(5),圆筒体上外壳(1)的上端侧壁沿切向接入有液流入口(2),圆筒体上外壳(1)内部设有旋流腔(14),圆筒体上外壳(1)顶部焊接有下紧固法兰(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紧固法兰(4)内部穿插有内置网筒(8),所述内置网筒(8)顶部固接连接环(9),所述内置网筒(8)的三分之二位于旋流腔(14)内,所述内置网筒(8)的网格从下至上由密变疏,网孔逐渐变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包括圆筒体上外壳(1)、圆锥形筒体下外壳(5),圆筒体上外壳(1)的上端侧壁沿切向接入有液流入口(2),圆筒体上外壳(1)内部设有旋流腔(14),圆筒体上外壳(1)顶部焊接有下紧固法兰(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紧固法兰(4)内部穿插有内置网筒(8),所述内置网筒(8)顶部固接连接环(9),所述内置网筒(8)的三分之二位于旋流腔(14)内,所述内置网筒(8)的网格从下至上由密变疏,网孔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9)上方设有上紧固法兰(11),所述上紧固法兰(11)、连接环(9)与下紧固法兰(4)之间开设有位置相同的螺纹孔,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紧固法兰(11)内部插接有上溢流管(10),所述上溢流管(10)底端位于内置网筒(8)内,所述内置网筒(8)直径大于上溢流管(10)直径小于三分之二圆筒体上外壳(1)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入口(2)的内壁贴合有耐磨橡胶(15),所述液流入口(2)的出液端与导向圆台(12)相对应,所述导向圆台(12)套设于内置网筒(8)外侧,且导向圆台(12)的顶部连接旋流腔(14)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上外壳(1)底部连接上外壳法兰(3),所述上外壳法兰(3)通过螺钉与圆锥形筒体下外壳(5)顶部的下外壳法兰(6)连接,所述圆锥形筒体下外壳(5)内部开设有分离腔(16),所述圆锥形筒体下外壳(5)末端固连底流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网筒式油污水分离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网筒(8)底部设有变流器(13),所述变流器(13)中部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变流器(13)包括导流球头(131),所述导流球头(131)下方连接圆柱载体(132),所述圆柱载体(132)下方连接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胡从智,王伟,陈奇益,唐冰琳,张仁坤,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