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11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涉及电钻支架技术领域,其包括电钻、竖直设置的支撑杆、铰接于支撑杆的上压杆、固接于支撑杆上的固定杆、竖直的固接于固定杆上的导向筒、活动连接于上压杆上的升降杆以及安装在升降杆上的支撑轮,所述电钻固定于所述升降杆上端,所述升降杆竖直插入所述导向筒在中并沿导向筒上下滑动,所述上压杆的远离所述升降杆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施压端,所述支撑轮位于升降杆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并绕水平的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加厚墙体的施工作业中较为稳定的支撑体型较大的电钻进行打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钻支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装修中,为了加强墙体的承重能力,可以将墙体加厚。先在顶棚的靠近原有墙体的部分用电钻打孔,并在孔中固定钢筋,然后向墙面喷涂混凝土,将钢筋埋入混凝土中,从而增加墙体的厚度,提高墙体的承重能力。由于顶棚较高,使用电钻在顶棚进行打孔比较困难,可以利用辅助工具,在公开号为CN20577759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简易电钻打眼加长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电钻,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第一支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下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中间位置设置与第一支架的上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组装成四杆铰链机构,所述电钻通过绳索固定在第二支架的上端。下压第二支杆能够使第二支架上升,从而控制第二支架上端的电钻进行打孔作业。但是,加厚墙体时需要在顶棚上开设的孔的孔径较大,需要使用体型较大的电钻,将体型较大的电钻的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端后,由于电钻重量较重,支架不容易稳定支撑,对打孔作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能够在加厚墙体的施工作业中较为稳定的支撑体型较大的电钻进行打孔。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包括电钻、竖直设置的支撑杆、铰接于支撑杆的上压杆、固接于支撑杆上的固定杆、竖直的固接于固定杆上的导向筒、活动连接于上压杆上的升降杆以及安装在升降杆上的支撑轮,所述电钻固定于所述升降杆上端,所述升降杆竖直插入所述导向筒在中并沿导向筒上下滑动,所述上压杆的远离所述升降杆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施压端,所述支撑轮位于升降杆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并绕水平的轴线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厚墙体的施工作业中,将支撑杆竖直支撑于地面上,将电钻对准顶棚上需要打孔的位置,并将支撑轮支撑于需要加厚的墙体上,向下压动上压杆的第一施压端,使上压杆转动,能够驱动升降杆沿导向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杆上端的电钻向上移动进行打孔作业,另外,支撑杆支撑于地面上,而电机位于升降杆上端,电钻支架装置的重心向升降杆一侧偏移,不容易支撑稳定,升降杆上升时,支撑轮支撑在墙体上并沿墙体滚动,对升降杆进行支撑,能够提高稳定性,使支撑杆不容易倾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杆活动连接升降杆的一端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所述升降杆上固接有插入所述第一长孔的第一活动铰接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向筒的限制,上压杆转动时,升降杆与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变,上压杆能够绕第一活动铰接轴转动,第一活动铰接轴能够在第一长孔中滑动,从而能够调节升降杆与上压杆之间的连接位置,实现升降杆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上下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杆的第一施压端设置有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方便于工作人员抓握以转动上压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靠近下端处铰接有下压杆,所述下压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底端活动铰接,下压杆的远离升降杆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施压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钻较重,仅用手转动上压杆的第一施压端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比较费力,转动下压杆的施压端也能够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并且下压杆位置较低,可以用脚踩动,更加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杆活动连接升降杆一端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长孔,所述升降杆上固接有差入第二长孔的第二活动铰接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活动铰接轴能够在第二长孔中活动,调节下压杆和升降杆之间的连接位置,实现升降杆在水平方向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上下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杆的第二施压端设置有踏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踏板能够方便于踩踏下压杆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下端设置有支撑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座能够增强支撑杆支撑的稳固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座底部设置有数个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够方便于支撑座移动,从而方便于对顶棚不同位置进行打孔。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向下压动上压杆的第一施压端能够驱动升降杆沿导向筒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杆上端的电钻向上移动进行打孔作业,另外,由于电钻支架装置的重心向升降杆一侧偏移,不容易支撑稳定,支撑轮能够将升降杆支撑在墙体上,从而提高稳定性,使支撑杆不容易倾倒;2.踩动下压杆的施压端能够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从而更加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钻;2、支撑杆;3、上压杆;31、第一施压端;32、第一长孔;33、手柄;4、固定杆;5、导向筒;6、升降杆;61、第一活动铰接轴;62、第二活动铰接轴;7、支撑轮;8、下压杆;81、第二施压端;82、第二长孔;83、踏板;9、支撑座;10;万向轮;11、墙体;12、顶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包括电钻1、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铰接于支撑杆2上的上压杆3、固接于支撑杆2上的固定杆4、竖直的固接于固定杆4上的导向筒5、与上压杆3活动连接的升降杆6以及安装在升降杆6上的支撑轮7,电钻1固定于升降杆6的上端,升降杆6竖直的插入导向筒5中,并沿导向筒5上下滑动,上压杆3的远离升降杆6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施压端31,支撑轮7安装在升降杆6的远离支撑杆2一侧,其绕水平的转动轴转动,支撑轮7能够支撑于墙体11上并沿墙体11上下滚动。在加厚墙体11的施工作业中,将支撑杆2支撑于地面上,将支撑轮7支撑于墙体11上,并将电钻1对准顶棚12上需要打孔的位置,然后向下压动上压杆3的第一施压端31,能够驱动升降杆6沿导向筒5向上滑动,从而固定在升降杆6顶端的电钻1能够进行打孔作业,导向筒5能够限制升降杆6的位置,从而保证电机打孔位置的准确性。整个电钻支架装置通过支撑杆2进行支撑,而电钻1位于升降杆6的上端,重心偏离支撑杆2,需要施工人员进行扶持,由于需要在顶棚12上开设的孔的孔径较大,需要使用体型较大且较重的电钻1,扶持比较费力,容易向升降杆6一侧倾倒,不容易稳定支撑,而支撑轮7能够对升降杆6进行支撑,提高电钻1支架装置的稳定性。上压杆3位于固定杆4上方,其铰接于支撑杆2的顶端,并能够于竖直方向上转动。由于升降杆6上下移动时受到导向筒5限制,其在水平方向不发生移动,上压杆3在上下转动时与升降杆6之间的连接位置需要发生改变,所以在上压杆3的活动连接升降杆6一端延其长度方向开设第一长孔32,在升降杆6上固接水平设置的第一活动铰接轴61,第一活动铰接轴61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钻(1)、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铰接于支撑杆(2)的上压杆(3)、固接于支撑杆(2)上的固定杆(4)、竖直的固接于固定杆(4)上的导向筒(5)、活动连接于上压杆(3)上的升降杆(6)以及安装在升降杆(6)上的支撑轮(7),所述电钻(1)固定于所述升降杆(6)上端,所述升降杆(6)竖直插入所述导向筒(5)在中并沿导向筒(5)上下滑动,所述上压杆(3)的远离所述升降杆(6)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施压端(31),所述支撑轮(7)位于升降杆(6)远离支撑杆(2)的一侧并绕水平的轴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钻(1)、竖直设置的支撑杆(2)、铰接于支撑杆(2)的上压杆(3)、固接于支撑杆(2)上的固定杆(4)、竖直的固接于固定杆(4)上的导向筒(5)、活动连接于上压杆(3)上的升降杆(6)以及安装在升降杆(6)上的支撑轮(7),所述电钻(1)固定于所述升降杆(6)上端,所述升降杆(6)竖直插入所述导向筒(5)在中并沿导向筒(5)上下滑动,所述上压杆(3)的远离所述升降杆(6)一端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施压端(31),所述支撑轮(7)位于升降杆(6)远离支撑杆(2)的一侧并绕水平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杆(3)活动连接升降杆(6)的一端延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长孔(32),所述升降杆(6)上固接有插入所述第一长孔(32)的第一活动铰接轴(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撑轮的电钻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杆(3)的第一施压端(31)设置有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泽宇陈国富杨再飞迟红伟陈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博恒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