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在使用时需要经过混凝土搅拌机进行粉碎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将装置内部加入水,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后可直接使用,现有的混合装置一般采用将水泥和砂石一起放入混凝土混合筒内进行搅拌混合,不具备机械式的一边添加混合均匀的物料一边进行制造混凝土的功能,使混凝土的性能下降,从而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具备机械式的一边添加混合均匀的物料一边进行制造混凝土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合装置一般采用将水泥和砂石一起放入混凝土混合筒内进行搅拌混合,不具备机械式的一边添加混合均匀的物料一边进行制造混凝土的功能,使混凝土的性能下降,从而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漏斗(2)和横板(3),所述横板(3)位于漏斗(2)的下方,所述壳体(1)顶部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料管(4)和第二进料管(5),所述第一进料管(4)和第二进料管(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的底部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所述转杆(7)位于壳体(1)内腔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板(8),所述转杆(7)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叶片(9),所述漏斗(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圆管(10),所述圆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漏斗(2)和横板(3),所述横板(3)位于漏斗(2)的下方,所述壳体(1)顶部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一进料管(4)和第二进料管(5),所述第一进料管(4)和第二进料管(5)相对一侧的顶部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的底部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所述转杆(7)位于壳体(1)内腔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板(8),所述转杆(7)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叶片(9),所述漏斗(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圆管(10),所述圆管(10)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11),所述圆管(10)的底部与横杆(13)的顶部固定连通,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转轴的右端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4),所述横板(3)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竖管(15),所述竖管(15)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6),所述壳体(1)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加热丝(18),所述壳体(1)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水泵(19),所述水泵(19)位于水箱(17)的下方,所述水泵(19)进水管的顶部与水箱(17)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水泵(19)出水管的右端贯穿至壳体(1)的内腔并固定连通有第一水管(20),所述第一水管(20)底部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二水管(21),所述第一水管(20)远离水泵(19)的一端和第二水管(21)的底部均贯穿至竖管(15)的内腔并固定连通有喷水板(22),所述壳体(1)右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排料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庭全,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德绿色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