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7099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在模板剂存在的条件下,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生成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再以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为种子,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晶体异向生长法合成了球‑棒结构状介孔Janus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制得的Janus纳米粒子是一种含有球状介孔二氧化钛及棒状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复合体,特点在于球型介孔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表面长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棒,结合强度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可负载药物分子,作为药物控释的载体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Janus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91年,DeGennes首次向科学界提出了“Janus纳米粒子(Janusnanoparticles,JNP)”的概念,Janus粒子由不同侧面组成,每个面上的理化性质或极性不同,且具有双重性质如亲水/疏水、极性/非极性,因此在众多领域都表现出优异的应用特性。常见的Janus纳米粒子包括球体、圆盘型及橡子状、雪人状、圆柱形等其他较复杂的形状(ZiyangWu,LiLi,TingLiao,etal.Janusnanoarchitectures:Fromstructuraldesigntocatalyticapplications[J].NanoTaday,2018,22,62-82.),在组成和结构方面独特的各向异性特征赋予其广泛的应用,如药物输送、颗粒稳定剂、光学传感器、催化剂和纳米马达等领域。目前,制备Janus纳米粒子的方法包括微乳液聚合法、界面自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在模板剂存在的条件下,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生成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再以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为种子,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晶体异向生长法合成了球-棒结构状介孔Janus纳米粒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在模板剂存在的条件下,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生成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再以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为种子,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通过晶体异向生长法合成了球-棒结构状介孔Janus纳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解于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氨水和钛酸四丁酯,恒温搅拌,静置,得到白色胶体A品;
(2)将A品分散于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反应釜陈化,得到白色沉淀B品;
(3)将B品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得到球状介孔钛纳米颗粒C品;
(4)采用晶体异向生长法,以C品为种子,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种子C品、氨水和硅酸四乙酯,搅拌,得到球-棒结构的Janus纳米粒子D品;
(5)将D品置于马弗炉中煅烧,得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球-棒结构的介孔Janu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按下述比例,将1.8~2.2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120~180ml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在温度为30~50℃,搅拌速率为600~1000转每分钟的条件下,先加入1.5~2.5ml氨水,搅拌4~6分钟,然后再加入2.2~2.4ml钛酸四丁酯,搅拌3~6小时后,停止搅拌,静置12~15小时,得到白色胶体A品。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焱杨威宋方祥王帅张黎王红霞曾先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