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湿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49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湿交换器,包括热湿交换器主体、湿度传感器、第一纤维内芯、第三纤维内芯、电子阀门、呼气排气管、吸气排气管、二次过滤膜、第二纤维内芯、温度传感器、第一过滤膜、导气渗透层、双向止回阀、吸气进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的一种热湿交换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进过一次热湿处理的气体是否达标,并通过三个电子阀门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了气体的热湿效果,让患者吸气变的更加舒适,其次二次过滤能够最大程度清除气体的杂质,且呼出气体易排出,故广泛适用于各个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湿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热湿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湿交换器又叫人工鼻,有上壳、下壳、过滤膜以及纤维内芯组成,过滤膜与纤维内芯设置在上下壳形成的内腔内,作用为高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安全性的湿化和温化、有效的隔离和过滤、帮助患者脱机锻炼等。现有的热湿交换器其产出的气体很多都存在,热湿程度不够,导致患者在吸入气体时会有感觉不适的情况,而且其进入的气体仅仅进行热湿,却未将气体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消除,这同样影响了患者吸气时的舒适性,其次患者呼出的气体,需从热湿交换器的吸气口排出,行程过长,不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湿交换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热湿交换器,包括热湿交换器主体、湿度传感器、第一纤维内芯、第三纤维内芯、电子阀门、呼气排气管、吸气排气管、二次过滤膜、第二纤维内芯、温度传感器、第一过滤膜、导气渗透层、双向止回阀、吸气进气口,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且热湿交换器主体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线圈,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顶部设有吸气进气口,且吸气进气口底部设有导气渗透层,所述导气渗透层底端设有第一过滤膜,且第一过滤膜底端设有第一纤维内芯,所述第一纤维内芯下方分别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的下壳左壁,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的下壳右壁,所述的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测柱均位于气体选择空腔内,所述气体选择空腔包括三个电子阀门,且中间的电子阀门与二次过滤膜直接连接,所述左边的电子阀门通过第二纤维内芯与二次过滤膜连接,且右边的电子阀门通过第三纤维内芯与二次过滤膜连接,所述二次过滤膜下方分别设有双向止回阀、呼气排气管以及吸气排气管,所述双向止回阀位于吸气排气管顶部,所述呼气排气管与吸气排气管的底部连接,所述吸气排气管位于热湿交换器主体底部。进一步的,所述的热湿交换器主体内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电子阀门、湿度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呼气排气管具体个数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的外端上侧设置有内嵌式绳柱,用于连接绑绳,适用于人体直立时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的一种热湿交换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进过一次热湿处理的气体是否达标,并通过三个电子阀门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了气体的热湿效果,让患者吸气变的更加舒适,其次二次过滤能够最大程度清除气体的杂质,且呼出气体易排出,故广泛适用于各个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热湿交换器主体,2、湿度传感器,3、第一纤维内芯,4、第三纤维内芯,5、电子阀门,6、呼气排气管,7、吸气排气管,8、二次过滤膜,9、第二纤维内芯,10、温度传感器,11、第一过滤膜,12、导气渗透层,13、双向止回阀,14、吸气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湿交换器,包括热湿交换器主体1、湿度传感器2、第一纤维内芯3、第三纤维内芯4、电子阀门5、呼气排气管6、吸气排气管7、二次过滤膜8、第二纤维内芯9、温度传感器10、第一过滤膜11、导气渗透层12、双向止回阀13、吸气进气口14,参照图1,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且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线圈,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顶部设有吸气进气口14,且吸气进气口14底部设有导气渗透层12,所述的导气渗透层12中间高边缘低,其中部渗透时间长,边缘时间短,引入第一过滤膜11气体的时间近似一致,保证其均匀性。所述导气渗透层12底端设有第一过滤膜11,且第一过滤膜11底端设有第一纤维内芯3,所述的第一纤维内芯3起到为气体增湿加热的目的,所述第一纤维内芯3下方分别设有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且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左壁,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0检测温度是否高于额定值,若低于则左边的电子阀门5开启,所述的湿度传感器2检测湿度,若低于额定值则右边的电子阀门5开启,气体温度湿度都超过各自额定值则中间阀门开启,若都低于额定值,则三阀门均不开,使其回流至第一纤维内芯3重新加温加湿,所述湿度传感器2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右壁,所述的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均位于气体选择空腔内。所述气体选择空腔包括三个电子阀门5,且中间的电子阀门5与二次过滤膜8直接连接,所述左边的电子阀门5通过第二纤维内芯9与二次过滤膜8连接,且右边的电子阀门5通过第三纤维内芯4与二次过滤膜8连接,所述的第二纤维内芯9起增温作用,但湿度几乎不增,所述的第三纤维内芯4起增湿作用,但温度几乎不增,所述二次过滤膜8下方分别设有双向止回阀13、呼气排气管6以及吸气排气管7,所述双向止回阀13位于吸气排气管7顶部,能够使呼吸气时,气体均能经过鼻腔,所述呼气排气管6与吸气排气管7的底部连接,所述吸气排气管7位于热湿交换器主体1底部,所述的热湿交换器主体1内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电子阀门5、湿度传感器2以及温度传感器10电连接,所述的呼气排气管6具体个数为两个,所述的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外端上侧对称设置有内嵌式绳柱,用于连接绑绳,适用于人体直立时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的一种热湿交换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进过一次热湿处理的气体是否达标,并通过三个电子阀门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了气体的热湿效果,让患者吸气变的更加舒适,其次二次过滤能够最大程度清除气体的杂质,且呼出气体易排出,故广泛适用于各个场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湿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湿交换器主体(1)、湿度传感器(2)、第一纤维内芯(3)、第三纤维内芯(4)、电子阀门(5)、呼气排气管(6)、吸气排气管(7)、二次过滤膜(8)、第二纤维内芯(9)、温度传感器(10)、第一过滤膜(11)、导气渗透层(12)、双向止回阀(13)、吸气进气口(14),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且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线圈,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顶部设有吸气进气口(14),且吸气进气口(14)底部设有导气渗透层(12),所述导气渗透层(12)底端设有第一过滤膜(11),且第一过滤膜(11)底端设有第一纤维内芯(3),所述第一纤维内芯(3)下方分别设有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且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左壁,所述湿度传感器(2)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右壁,所述的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均位于气体选择空腔内,所述气体选择空腔包括三个电子阀门(5),且中间的电子阀门(5)与二次过滤膜(8)直接连接,所述左边的电子阀门(5)通过第二纤维内芯(9)与二次过滤膜(8)连接,且右边的电子阀门(5)通过第三纤维内芯(4)与二次过滤膜(8)连接,所述二次过滤膜(8)下方分别设有双向止回阀(13)、呼气排气管(6)以及吸气排气管(7),所述双向止回阀(13)位于吸气排气管(7)顶部,所述呼气排气管(6)与吸气排气管(7)的底部连接,所述吸气排气管(7)位于热湿交换器主体(1)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湿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湿交换器主体(1)、湿度传感器(2)、第一纤维内芯(3)、第三纤维内芯(4)、电子阀门(5)、呼气排气管(6)、吸气排气管(7)、二次过滤膜(8)、第二纤维内芯(9)、温度传感器(10)、第一过滤膜(11)、导气渗透层(12)、双向止回阀(13)、吸气进气口(14),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且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设有密封线圈,所述热湿交换器主体(1)顶部设有吸气进气口(14),且吸气进气口(14)底部设有导气渗透层(12),所述导气渗透层(12)底端设有第一过滤膜(11),且第一过滤膜(11)底端设有第一纤维内芯(3),所述第一纤维内芯(3)下方分别设有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且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左壁,所述湿度传感器(2)的测柱贯穿热湿交换器主体(1)的下壳右壁,所述的湿度传感器(2)和温度传感器(10)的测柱均位于气体选择空腔内,所述气体选择空腔包括三个电子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书增陈三玲郅超凡田建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