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44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该可穿戴式急救装置通过设有的支撑板、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固定机构,便于将该装置穿戴至患者的身上,其不仅穿戴方便,而且固定牢靠。同时设有的急救机构,即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压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胸口进行按压,一方面,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压块运动模拟胸外心脏按压,减轻了急救者的劳动量,同时其也避免了急救者因专业知识受限而导致延误最佳抢救时间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市场上缺少用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用急救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急救设备
,具体为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心肺复苏法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方式,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两名急救者分别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然而因病症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患者发病时,往往只有一个急救者给患者实行心肺复苏术,这就需要急救者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一方面,其增加了急救者的劳动量,耗费体力,且交替进行易耽搁最佳抢救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急救者受专业知识的局限,不能更好的实行胸外心脏按压;而现有的市场上缺少用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用急救装置,依靠人工进行心肺复苏存在一定局限,因此一种用于辅助心肺复苏的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市场上缺少用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用急救装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其中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所述支撑板的另外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板上的顶面中心处还设有急救机构。所述支撑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轨,且所述滑轨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位于滑轨的下方,所述连接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穿过滑轨并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卡紧螺丝,所述连接体的底面还设有吸盘。所述急救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顶面中心处的悬架,所述悬架的内顶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端部同轴设有限位块,所述电动推杆的下方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还设有弹簧,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穿过通孔,且所述限位块与空腔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底端同轴设有压块。优选的,所述支撑板整体呈弧形。优选的,多个所述固定机构沿支撑板的底面呈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带的顶面靠近左端处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毛面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底面靠近右端处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面魔术贴。优选的,所述滑块的高度与所述滑轨的深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压块的整体形状呈盘状。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数量为3至5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可穿戴式急救装置通过设有的支撑板、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固定机构,便于将该装置穿戴至患者的身上,其不仅穿戴方便,而且固定牢靠。同时设有的急救机构,即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压块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胸口进行按压,一方面,通过电动推杆带动压块运动模拟胸外心脏按压,减轻了急救者的劳动量,同时其也避免了急救者因专业知识受限而导致延误最佳抢救时间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市场上缺少用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用急救装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急救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11、滑轨;2、第一连接带;21、毛面魔术贴;3、第二连接带;31、刺面魔术贴;4、固定机构;41、连接体;42、滑块;421、螺纹孔;43、卡紧螺丝;44、吸盘;5、急救机构;51、悬架;52、电动推杆;53、限位块;54、活动块;541、通孔;542、空腔;543、弹簧;55、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支撑板1的另外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第一连接带2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底端紧密粘接,第二连接带3的一端与支撑板1的另外一个底端紧密粘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整体呈弧形,弧形的支撑板1与人体胸腔处的形状相适配,便于将该支撑板1更好的固定在胸腔处。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带2的顶面靠近左端处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毛面魔术贴21;第二连接带3的底面靠近右端处通过针线缝合连接有刺面魔术贴31,通过将毛面魔术贴21与刺面魔术贴31进行粘合,便于将该装置穿戴至患者身上,方便穿脱,为抢救节省了宝贵时间。请参见图4,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固定机构4。具体的,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体41,连接体41位于滑轨11的下方,连接体4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42,滑块42与连接体41紧密粘接,滑块42穿过滑轨11并与滑轨11滑动连接,滑块42的顶面开设有螺纹孔421,螺纹孔421内螺纹连接有卡紧螺丝43,连接体41的底面还设有吸盘44,吸盘44与连接体41的底端紧密粘接。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固定机构4沿支撑板1的底面呈等间距分布,多个固定机构4整形呈弧形分布,其便于固定在患者的胸膛上,便于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进一步的,滑块42的高度与滑轨11的深度相同,该设置便于通过卡紧螺丝43对滑块42进行限位,便于调节每个固定机构4所在位置,便于根据患者的身材进行固定,设计人性化。除此之外,固定机构4的数量为3至5个,固定机构4的优选数量为4个,4个固定机构两两对称分布在患者的胸膛两侧,便于对支撑板1提供更好和更稳定的支撑。请参见图5和图6,支撑板1上的顶面中心处还设有急救机构5。具体的,急救机构5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顶面中心处的悬架51,悬架51与支撑板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所述支撑板(1)的另外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固定机构(4),所述支撑板(1)上的顶面中心处还设有急救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轨(11),且所述滑轨(11)贯穿所述支撑板(1);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体(41),所述连接体(41)位于滑轨(11)的下方,所述连接体(4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块(42)穿过滑轨(11)并与滑轨(1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2)的顶面开设有螺纹孔(421),所述螺纹孔(421)内螺纹连接有卡紧螺丝(43),所述连接体(41)的底面还设有吸盘(44);所述急救机构(5)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顶面中心处的悬架(51),所述悬架(51)的内顶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2),所述电动推杆(52)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1)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电动推杆(52)的活塞杆端部同轴设有限位块(53),所述电动推杆(52)的下方设有活动块(54),所述活动块(54)的顶面开设有通孔(541),所述活动块(54)的内部开设有与通孔(541)相连通的空腔(542),所述空腔(542)内还设有弹簧(543),所述电动推杆(52)的活塞杆穿过通孔(541),且所述限位块(53)与空腔(542)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54)的底端同轴设有压块(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式急救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其中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2),所述支撑板(1)的另外一个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带(3);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多个固定机构(4),所述支撑板(1)上的顶面中心处还设有急救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轨(11),且所述滑轨(11)贯穿所述支撑板(1);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体(41),所述连接体(41)位于滑轨(11)的下方,所述连接体(4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块(42)穿过滑轨(11)并与滑轨(1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42)的顶面开设有螺纹孔(421),所述螺纹孔(421)内螺纹连接有卡紧螺丝(43),所述连接体(41)的底面还设有吸盘(44);所述急救机构(5)包括固定在支撑板(1)顶面中心处的悬架(51),所述悬架(51)的内顶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2),所述电动推杆(52)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1)并延伸至其下方,所述电动推杆(52)的活塞杆端部同轴设有限位块(53),所述电动推杆(52)的下方设有活动块(54),所述活动块(54)的顶面开设有通孔(541),所述活动块(54)的内部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医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