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治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425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万向轮、支撑柱、操作台和护栏,所述操作台下表面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操作台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分为第一置物区间和第二置物区间,所述第一置物区间内设有若干置物空间,所述第二置物区间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垃圾桶,所述操作台上设有投入口和位于用于遮盖所述投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机构与位于底座上的脚踏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传动机构的设置,通过脚踩踏板即可将位于操作台上的盖板打开并投放垃圾,避免医护人员的手受到污染,照明灯和吸氧装置的设置,便于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多个置物抽屉的设置,使物品分类摆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治疗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治疗车。
技术介绍
急诊指医院的急诊科,分为紧急救治和抢救,急诊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在急诊的过程中,新型治疗车常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治疗车能够满足急诊设备及药品载放的需求,但传统的治疗车也存在诸多问题,结构过于简单,移动使用不便,投放垃圾时需要弯腰并用手将垃圾盖打开,容易使医护人员的手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普通的治疗车没有划分功能区间,不利于医护人员对丢弃物和存放物的分类放置,给医护人员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也影响了急诊室或抢救室的整体工作效率。因此,提供一种物品分类存放且医护人员不弯腰且不用手打开垃圾桶盖就能丢弃垃圾的新型治疗车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治疗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万向轮、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操作台和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护栏,所述操作台下表面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操作台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分为第一置物区间和第二置物区间,所述第一置物区间内设有若干置物空间,所述第二置物区间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垃圾桶,所述操作台上设有投入口和位于用于遮盖所述投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机构与位于底座上的脚踏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盖板打开或关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脚踏板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内的脚踩杆、与所述脚踩杆一端活动连接顶杆,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顶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吸氧装置,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有照明灯和治疗盘。所述脚踏板的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所述脚踏板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脚踩杆上设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底座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内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所述顶杆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投入口位于所述垃圾桶的正上方,所述投入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垃圾桶的进口。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操作台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销轴左侧。所述盖板的四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投入口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向配合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上方。所述照明灯包括与所述操作台吸附固定的吸盘、位于所述吸盘上表面的固定座、位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灯臂、与所述第一灯臂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二灯臂、与所述第二灯臂一端活动连接的第三灯臂、与所述第三灯臂一端固定连接的灯头,所述固定座内设有蓄电池,所述灯头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吸氧装置包括空气混合箱、氧气瓶、与所述氧气瓶出口连接的调节阀、与所述调节阀连接通过吸氧管连接的吸氧头,所述空气混合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吸氧管连接,所述空气混合箱的入口端设有过滤网。所述治疗盘包括试管架和容置盒。所述第一置物区的右侧设有锐器盒。积极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传动机构的设置,通过脚踩踏板即可将位于操作台上的盖板打开并投放垃圾,减轻以后人员的工作负担且避免医护人员的手受到污染,照明灯和吸氧装置的设置,便于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多个置物抽屉的设置,使物品分类摆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操作台和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治疗盘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底座1、操作台2、支撑柱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垃圾桶6、盖板7、销轴8、踏板9、连接块10、弹簧11、中间轴12、脚踩杆13、第一转轴14、顶杆15、第二转轴16、氧气瓶17、调节阀18、吸氧管19、吸氧头20、空气混合箱21、固定座22、第一灯臂23、第二灯臂24、第三灯臂25、灯头26、吸盘27、第一置物空间28、第二置物空间29、第三置物空间30、治疗盘31、护栏32、锐器盒33、万向轮34、试管架35、容置盒3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1、位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万向轮34、位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支撑柱3、位于所述支撑柱3顶部的操作台2和位于所述操作台2上的护栏32,支撑柱3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操作台2下表面的四个夹角处,护栏32分别位于操作台2上表面的左侧、右侧和后侧,所述操作台2下表面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4将所述操作台2和底座1之间的空间分为第一置物区间和第二置物区间,所述第一置物区的右侧设有锐器盒33,所述第一置物区间内设有若干置物空间,置物空间设置三个,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置物空间28、第二置物空间29和第三置物空间30,便于放置不同类型的物品和仪器,所述第二置物区间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隔板5,所述第二隔板5上设有垃圾桶6,所述操作台2上设有投入口和位于用于遮盖所述投入口的盖板7,所述投入口位于所述垃圾桶6的正上方,垃圾桶6的顶部与操作台2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投入口的尺寸小于所述垃圾桶6的进口,避免垃圾掉落在垃圾桶6外,垃圾桶6的底部通过吸盘与第二隔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盖板7的右端通过销轴8与所述操作台2活动连接,盖板7的右端绕销轴8进行转动,所述盖板7的四周设有第一台阶,所述投入口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向配合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第二台阶的上方,第二台阶阻挡盖板7向下掉落,所述盖板7通过连接机构与位于底座上的脚踏板9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盖板7打开或关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脚踏板9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1内的脚踩杆13、与所述脚踩杆13一端活动连接顶杆15,脚踩杆13的左端与脚踏板0的右端固定连接,脚踩杆13的右端通过第一转轴14与顶杆15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脚踩杆13上设有中间轴12,所述中间轴12与所述底座1的前内侧壁和后内侧壁活动连接,中间轴12靠近脚踩杆13的左端,即中间轴12相当于支点,与脚踏板9形成杠杆原理,所述第一隔板4内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所述顶杆15位于所述通道内,所述盖板7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转轴16与所述顶杆15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6位于所述销轴8左侧,所述脚踏板9的下方设有连接块10,所述连接块10上表面通过弹簧11与所述脚踏板9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块10的左侧与所述底座1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脚踏板9穿过底座左侧的开孔,脚踏板9的左端位于底座1的外侧,脚踏板9的右端位于底座1的内部,当需要仍垃圾时,用脚踩脚踏板9的左端,脚踩杆13的右端升起,同时带动顶杆15的顶部升起,则顶杆15顶起盖板7,盖板7打开,医护人员直接站立就可仍垃圾,且不用手将垃圾桶盖打开,扔完垃圾后,松开脚踏板9,弹簧11将脚踏板9恢复原来的位置,则顶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万向轮、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操作台和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下表面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操作台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分为第一置物区间和第二置物区间,所述第一置物区间内设有若干置物空间,所述第二置物区间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垃圾桶,所述操作台上设有投入口和位于用于遮盖所述投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机构与位于底座上的脚踏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盖板打开或关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脚踏板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内的脚踩杆、与所述脚踩杆一端活动连接顶杆,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顶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吸氧装置,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有照明灯和治疗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治疗车,包括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万向轮、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操作台和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下表面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底座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操作台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分为第一置物区间和第二置物区间,所述第一置物区间内设有若干置物空间,所述第二置物区间的中部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垃圾桶,所述操作台上设有投入口和位于用于遮盖所述投入口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连接机构与位于底座上的脚踏板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盖板打开或关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脚踏板一端连接且位于所述底座内的脚踩杆、与所述脚踩杆一端活动连接顶杆,所述盖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顶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设有吸氧装置,所述操作台上表面设有照明灯和治疗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的下方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所述脚踏板下表面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左侧与所述底座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踩杆上设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底座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内设有竖直方向的通道,所述顶杆位于所述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治疗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孙朋霞华小雪马俊黄静雅李亚男李莉尚腾云张鹏新张静石研卢燕高宇刘燕敏刘佳雨姜旭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