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6317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鲜鱼发酵液先酶解,再调质,接着蒸煮干燥得到初步鱼粉,最后粉碎膨化的方式,得到最终的高效鱼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制备过程中酶解操作彻底高效,使得鱼粉中易吸收的氨基酸含量较多,调质操作合理有效,使得鱼粉自身加工和后续用于饲料制造时营养成分稳定性高,不易被破坏流失,以及饲料最终被食用率高,不易沉降崩解浪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饲料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水产配合饲料,指的是多种成分组合,用于满足水产养殖需求的组合型饲料,其组分主要包括蛋白、淀粉、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添加剂等,其中鱼粉就属于蛋白组分。但是另一方面,现有的饲料用鱼粉大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易吸收的氨基酸含量过低,这是由于酶解操作不到位造成的;第二,粗蛋白在膨化时受损大,含量大幅降低;第三,鱼粉直接与淀粉、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结合后制备的饲料,其整体食用效果差,食用不及时就会导致沉降崩解的问题,就直接在水底损失掉了。专利公开号为CN105146062A,公开日为2015.12.1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蛋白质利用率的鱼粉制备方法,包括集中发酵,干燥粉碎,分解处理,蒸煮,干燥粉碎及膨化处理等六步。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制备方法存在制备所得的鱼粉在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够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及其制备方法,其能通过鲜鱼发酵液先酶解,再调质,接着蒸煮干燥得到初步鱼粉,最后粉碎膨化的方式,得到最终的高效鱼粉。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制备过程中酶解操作彻底高效,使得鱼粉中易吸收的氨基酸含量较多,调质操作合理有效,使得鱼粉自身加工和后续用于饲料制造时营养成分稳定性高,不易被破坏流失,以及饲料最终被食用率高,不易沉降崩解浪费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所述高效鱼粉的成分中苏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以及甲硫氨酸的总重量占比为11.6-12.0%,所述高效鱼粉的TVBN≤112mg/g,盐分为1.2-1.8%的重量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合理的酶解操作,可以使得易被鱼类吸收的氨基酸含量远大于行业标准,而其中的TVBN指的是总挥发性盐基氮,本专利技术正是通过采用合理的酶系、合理的酶解操作,使得鱼粉中残留的酶极少,这样就可以适当地降低TVBN的数值,减少氨基酸的损失,最后是1.2-1.8%的盐分,这表明本专利技术中的鱼粉原料具有初始盐分相对较低的优点,可以方便后续按照实际需要再增大调节。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高效鱼粉在压力值为80-92kg/cm2,温度为160-180℃的环境下保持30min,其粗蛋白含量降低0.6-1.1%,过2.8mm筛的通过率由原先的99-99.6%降低至98.5-98.8%。在本专利技术中,粗蛋白在鱼粉膨化操作的相对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具有易破坏流失的风险了,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质操作,来使得粗蛋白被有效保护,而且所述高效鱼粉自身也不至于结块团聚。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对鲜鱼发酵液进行酶解处理,得到鲜鱼酶解液;S2、对所述鲜鱼酶解液进行调质处理,得到鱼粉料混合液;S3、对所述鱼粉料混合液进行蒸煮干燥、粉碎以及膨化操作,得到最终的所述高效鱼粉,其中所述酶解处理操作采用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所述调质处理操作添加的调质剂,包括悬浮剂、粘结剂以及结构强化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的优点是:第一,提高氨基酸分解获得的比例;第二,减少自身的用量,以及在鱼粉中的残留量;第三,通过对应不同的原料鲜鱼,采用合适的分解酶,保证相对彻底的酶解效果。此外,所述悬浮剂用于在鱼粉生产时就进行调质改性,这样后续生产配合饲料时就可以直接和其它营养成分混合了,相较于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再添加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预先添加方式具有工艺整合后效率更高的优点,而所述粘结剂则可以用于鱼粉自身以及鱼粉后续和其它营养成分之间的粘结效果,使得最终的饲料不易在水中过快的崩解沉降,因为对于浮性饲料,饲料沉到水底就不能被鱼类食用了。最后是所述结构强化剂,其作用主要是在膨化过程中支撑保护粗蛋白,减少粗蛋白的结构变化性损失。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所述鲜鱼发酵液的pH为6.2-6.5,所述鲜鱼发酵液中苏氨酸的重量占比为1.2-1.5%,色氨酸的重量占比为0.50-0.65%,所述鲜鱼发酵液采用的原料鱼类包括带鱼、鳀鱼以及玉筋鱼。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所述酶解处理操作的温度为35-42℃,处理时间为3-5h,所述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中的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羧肽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所述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的pH为2-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包括蛋白酶、溶剂水以及酸性添加剂柠檬酸,保证酶解程度彻底的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2中,所述调质处理的温度为45-48℃,压力为65-85kg/cm2,搅拌调质的搅拌转速为150-220r/min,调质时间为0.5-6h。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2中,所述悬浮剂为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微球,所述粘结剂为羟甲基纤维素以及聚乙烯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结构强化剂为磷酸氢钙粉末。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微球为硝基基团接枝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的粒径为6-12μm。在本专利技术中,硝基基团具有疏水性,其接枝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水中悬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6-12μm粒径的所述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最终在饲料中混入、食用后是直接排出体外的,不被吸收,也不会影响鱼类的生长,而所述磷酸氢钙粉末的粒径为0.1-0.3mm,用于在膨化时支撑保护粗蛋白,并且在被鱼类食用后可以作为钙源补充。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所述蒸煮干燥操作中蒸煮温度为110-125℃,蒸煮时间为0.5-1.2h,干燥操作采用红外线加热干燥法进行,加热温度为85-88℃,干燥直至水份重量含量为2.5-3.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所述粉碎操作后鱼粉粒径为0.2-0.5mm,所述膨化操作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膨化压力为100-115kg/cm2,膨化温度为120-180℃。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蒸煮去除溶剂,得到初步鱼粉,再通过干燥、粉碎、膨化的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可以直接生产饲料的高效鱼粉,保证鱼粉自身营养成分及性能稳定,用于生产饲料后同样具有高营养价值、且易被鱼类食用吸收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鲜鱼发酵液先酶解,再调质,接着蒸煮干燥得到初步鱼粉,最后粉碎膨化的方式,得到最终的高效鱼粉。本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有效,制备过程中酶解操作彻底高效,使得鱼粉中易吸收的氨基酸含量较多,调质操作合理有效,使得鱼粉自身加工和后续用于饲料制造时营养成分稳定性高,不易被破坏流失,以及饲料最终被食用率高,不易沉降崩解浪费的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实施例1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对鲜鱼发酵液进行酶解处理,得到鲜鱼酶解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鱼粉的成分中苏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以及甲硫氨酸的总重量占比为11.6-12.0%,所述高效鱼粉的TVBN≤112mg/g,盐分为1.2-1.8%的重量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鱼粉的成分中苏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以及甲硫氨酸的总重量占比为11.6-12.0%,所述高效鱼粉的TVBN≤112mg/g,盐分为1.2-1.8%的重量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鱼粉在压力值为80-92kg/cm2,温度为160-180℃的环境下保持30min,其粗蛋白含量降低0.6-1.1%,过2.8mm筛的通过率由原先的99-99.6%降低至98.5-98.8%。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鲜鱼发酵液进行酶解处理,得到鲜鱼酶解液;
S2、对所述鲜鱼酶解液进行调质处理,得到鱼粉料混合液;
S3、对所述鱼粉料混合液进行蒸煮干燥、粉碎以及膨化操作,得到最终的所述高效鱼粉,
其中所述酶解处理操作采用复合酸性酶系处理液,所述调质处理操作添加的调质剂,包括悬浮剂、粘结剂以及结构强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鲜鱼发酵液的pH为6.2-6.5,所述鲜鱼发酵液中苏氨酸的重量占比为1.2-1.5%,色氨酸的重量占比为0.50-0.65%,所述鲜鱼发酵液采用的原料鱼类包括带鱼、鳀鱼以及玉筋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配合饲料的高效鱼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酶解处理操作的温度为35-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成张蕉南胡兵杨欢王云才李昌辉张坤陈庆堂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