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21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包括大底和内底,所述大底前端形成有前部腔室,所述大底后端形成有跟部腔室,所述前部腔室中设置有前掌部,所述前掌部上对应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设置有支撑隆起,所述支撑隆起由前掌部边缘向前掌部中心渐矮设置,所述支撑隆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用于在支撑隆起受到侧向压力形变时抵触足底的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端部没入定位槽设置,所述支撑隆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可以有效对儿童走路时的足部形态进行矫正,并且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从而有效对儿童的足部形态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
本技术涉及童鞋
,尤其是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
技术介绍
2-10岁儿童骨骼尚未完全成型,在早起儿童不良姿势不是十分明显、对儿童的影响不大,因此不易察觉,因此容易在此阶段养成不好的走路习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在儿童六岁之后,他们的骨骼慢慢硬化成型,而不良的走路姿势、不健康的脚形使得儿童行走持续时间短、容易疲劳,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步行习惯的加深,并且伴随日积月累,使得骨骼容易出现严重的变形,尤其是外翻足以及内翻足等足部变形,随着个体的成长,还会影响个体腿部肌肉以及骨骼的影响,并且还会影响到膝盖的发育,并且由于足部的变形,使得膝盖的受力增加,增加患上关节病的风险,现有的童鞋矫正效果不佳,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很好的起到矫正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与使用者的交互,容易使得使用者一直处于错误的使用状态,影响使用效果,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可以有效对儿童走路时的足部形态进行矫正,并且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从而有效对儿童的足部形态进行矫正。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包括大底和内底,所述大底前端形成有前部腔室,所述大底后端形成有跟部腔室,所述前部腔室中设置有前掌部,所述前掌部上对应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设置有支撑隆起,所述支撑隆起由前掌部边缘向前掌部中心渐矮设置,所述支撑隆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用于在支撑隆起受到侧向压力形变时抵触足底的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端部没入定位槽设置,所述支撑隆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鞋底设置成这种形式,行走姿态规范时以及儿童足型正常时,儿童足底两侧,即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贴在支撑隆起位置,在支撑隆起位置受力平衡稳定,不会发生形变或是只发生轻微形变,不会使得定位槽中的定位凸柱露出抵触儿童足底,而外翻足和内翻足,在行走时,足部其中一侧会紧贴在支撑隆起所在位置,使得支撑隆起所承受的压力剧增,从而支撑隆起会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凸柱从定位槽中冒出,抵触在儿童足底,让儿童产生一定的不适感,由于不适感的存在,儿童会自发的调整足部姿态,避免受到定位凸柱的抵触,从而逐渐的规范足部形态,这里的支撑隆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在正常行走姿态下,受力均衡,不易形变或是只发生轻微的形变,不会将定位凸柱暴露出来,在针对外翻足或是内翻足时,支撑隆起受力剧增,一般会增加60%以上,从而发生充分的形变,将定位凸柱露出,由于支撑隆起在两种受力情况下差距巨大,而3至10周岁的儿童体重较轻,相同年龄的儿童体重差异不大,相同年龄下男女童体重也较为贴近,可以根据年龄段设置支撑隆起相应的形变临界值,即倔强系数,从而保证各个年龄段的正常使用,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并且便于调整,利于推广生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槽倾斜设置,所述定位槽开口处远离前掌部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槽底部靠近前掌部边缘设置,所述定位凸柱倾斜设置在定位槽中,所述定位凸柱端部呈球形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定位槽倾斜设置,与支撑凸起受力形变时的压缩方向相同,保证定位凸柱顺畅的从定位槽暴露出来,从而抵触在儿童足底,进行有效的刺激提醒,同时将定位凸柱端部设置成球形,减小对足底的抵触感,避免长时间抵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结构简单,利于生产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掌部上对应趾骨位置设置有导引槽。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与人体足部起伏相贴合,可以使得整体穿着更为舒适,并且可以在儿童穿着鞋子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保证足部位置的充分贴合,更为舒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跟部腔室中设置有脚跟部,所述脚跟部与根部腔室之间设置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中设置有缓冲气囊。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缓冲气囊,在行走是为脚后跟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行走过程中的震动,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回弹效果,让儿童行走时更为轻松,减轻足部以及膝盖的负担,从而可以提高矫正效果,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果,同时结构简单,利于实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底贴设在脚跟部和前掌部上,所述内底遮挡在定位槽上形成对定位槽的封闭。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避免定位凸柱直接接触足部,减少不适感,并且在支撑隆起回弹时可以避免定位凸柱跑偏,造成支撑隆起变形,保证支撑隆起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槽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和图3公开了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包括大底1和内底,所述大底1前端形成有前部腔室11,所述大底1后端形成有跟部腔室12,所述前部腔室11中设置有前掌部2,所述前掌部2上对应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设置有支撑隆起4,所述支撑隆起4由前掌部2边缘向前掌部2中心渐矮设置,所述支撑隆起4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41中设置有用于在支撑隆起4受到侧向压力形变时抵触足底的定位凸柱42,所述定位凸柱42端部没入定位槽41设置,所述支撑隆起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鞋底设置成这种形式,行走姿态规范时以及儿童足型正常时,儿童足底两侧,即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贴在支撑隆起4位置,在支撑隆起4位置受力平衡稳定,不会发生形变或是只发生轻微形变,不会使得定位槽41中的定位凸柱42露出抵触儿童足底,而外翻足和内翻足,在行走时,足部其中一侧会紧贴在支撑隆起4所在位置,使得支撑隆起4所承受的压力剧增,从而支撑隆起4会发生形变,使得定位凸柱42从定位槽41中冒出,抵触在儿童足底,让儿童产生一定的不适感,由于不适感的存在,儿童会自发的调整足部姿态,避免受到定位凸柱42的抵触,从而逐渐的规范足部形态,这里的支撑隆起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在正常行走姿态下,受力均衡,不易形变或是只发生轻微的形变,不会将定位凸柱42暴露出来,在针对外翻足或是内翻足时,支撑隆起4受力剧增,一般会增加60%以上,从而发生充分的形变,将定位凸柱42露出,由于支撑隆起4在两种受力情况下差距巨大,而3至10周岁的儿童体重较轻,相同年龄的儿童体重差异不大,相同年龄下男女童体重也较为贴近,可以根据年龄段设置支撑隆起4相应的形变临界值,即倔强系数,从而保证各个年龄段的正常使用,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并且便于调整,利于推广生产。上述定位槽41倾斜设置,所述定位槽41开口处远离前掌部2边缘设置,所述定位槽41底部靠近前掌部2边缘设置,所述定位凸柱42倾斜设置在定位槽41中,所述定位凸柱42端部呈球形设置。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定位槽41倾斜设置,与支撑凸起受力形变时的压缩方向相同,保证定位凸柱42顺畅的从定位槽41暴露出来,从而抵触在儿童足底,进行有效的刺激提醒,同时将定位凸柱42端部设置成球形,减小对足底的抵触感,避免长时间抵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包括大底和内底,所述大底前端形成有前部腔室,所述大底后端形成有跟部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腔室中设置有前掌部,所述前掌部上对应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设置有支撑隆起,所述支撑隆起由前掌部边缘向前掌部中心渐矮设置,所述支撑隆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用于在支撑隆起受到侧向压力形变时抵触足底的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端部没入定位槽设置,所述支撑隆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包括大底和内底,所述大底前端形成有前部腔室,所述大底后端形成有跟部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腔室中设置有前掌部,所述前掌部上对应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位置设置有支撑隆起,所述支撑隆起由前掌部边缘向前掌部中心渐矮设置,所述支撑隆起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设置有用于在支撑隆起受到侧向压力形变时抵触足底的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端部没入定位槽设置,所述支撑隆起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矫正功能的童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倾斜设置,所述定位槽开口处远离前掌部边缘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炳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哆哆鱼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