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618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包括进水管和水箱;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水箱上方;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溢流管;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连接有第一浮球;所述旋转机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设置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第二连杆一端设置有球塞;所述水箱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圆杆连接;所述球塞下方对应设置有出水管。本系统采用脉冲式灌溉系统,增加了畦灌流量,增加了单位宽度畦田内的进水量,延长了水流浸透时间,浸透效果较好,改善了畦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灌溉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畦灌在田间筑起田埂,将田块分割成许多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放入畦中,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这种灌水方法称为畦灌。畦灌适宜小麦、谷子、花生等窄行距、密植作物,在蔬菜、牧草和苗圃的灌溉中也常采用。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田规格、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时间它们的选择对保证适时适量灌水、湿度均匀一致十分重要。畦灌作为常用的灌溉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在平原井灌区畦灌过程中,当机井出水量不大(一般为30~40m3/h)时,灌溉水在畦田内推进较慢,灌溉时间较长,灌水均匀度差,同时也会增加灌溉水量。尤其在旋耕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灌水,灌水时间会更长。有研究表明,当单位宽度入畦流量(单宽流量q=Q/B,Q为入畦流量、B为畦田宽度)增大时,灌水均匀度会增加,同样灌水效果的灌水量会减少。提高单宽流量的方法有两种:(1)增加入畦流量;(2)减小畦田宽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种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1)和水箱(1);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设置在水箱(1)上方;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一端通过第一连杆(5)连接有第一浮球(6);所述旋转机构(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圆杆(9);所述圆杆(9)远离第二连杆(7)一端设置有球塞(11);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与圆杆(9)连接;所述球塞(11)下方对应设置有出水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21)和水箱(1);所述进水管(21)的出水口设置在水箱(1)上方;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设置有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一端通过第一连杆(5)连接有第一浮球(6);所述旋转机构(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7)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圆杆(9);所述圆杆(9)远离第二连杆(7)一端设置有球塞(11);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与圆杆(9)连接;所述球塞(11)下方对应设置有出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畦灌脉冲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转轴(301)和轴套(302);所述转轴(301)插接在轴套(302)内;所述轴套(302)与转轴(301)插接的一端表面设置有倒U形缺口;所述转轴(301)与轴套(302)插接的一端表面设置有限位柱(303);所述限位柱(303)位于倒U形缺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艳辉李金山孙秀路孙浩程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