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线滑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96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线滑车,提线滑车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上连接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体设置的放线滑车和提升机构占用空间尺寸、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线滑车
本技术涉及铁塔架线领域中的提线滑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铁塔架线结构如图1~2所示,铁塔上悬挂有绝缘子串1,绝缘子串1的下端连接有联板2,联板2上通过螺栓3挂连有多个悬垂线夹4,各分裂导线5分别与对应的悬垂线夹4相连。分裂导线的放线过程如图3~4所示,首先在绝缘子串上1连接放线滑车7,分裂导线5通过放线滑车上的滑轮8放线后,通过提升机构6钩挂住对应的分裂导线5,并将分裂导线的高度提升,然后在分裂导线的对应位置连接悬垂线夹4,提升机构将悬垂线夹的高度提升至联板的对应高度位置处,将悬垂线夹4连接于联板2上,从而完成分裂导线5与联板2的连接。现有的这种放线形式存在的问题在于:要完成分裂导线与联板的连接,需要使用放线滑车和提升机构,分体设置的放线滑车和提升机构占用较大的尺寸空间,结构复杂,对于高空作业来说非常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线滑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体设置的放线滑车和提升机构占用空间尺寸、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的提线滑车的技术方案如下:提线滑车,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上连接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放线装置还包括供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安装的滚动体支架,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包括与滚动体支架前端相连的前侧拉绳和与滚动体支架后端相连的后侧拉绳。提升机构提升所述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时,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与分裂导线的接触位置高度一致。所述滚动体支架包括左侧支架板和右侧支架板,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安装于左侧支架板和右侧支架板之间。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的外周有一个用于与对应分裂导线摩擦滚动配合的导线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中,提线滑车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可以完成分裂导线的正常放线过程,在分裂导线通过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后,由于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供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因此可以在该连接空间内完成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的连接,提升机构通过提升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的高度来提升悬垂线夹的高度,直至将悬垂线夹安装到联板上,一个提线滑车即完成了放线和悬垂线夹高度提升的作用,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两个装置来完成对应功能而言,简化了产品结构,需要再进行提升机构与分裂导线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分裂导线与联板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分裂导线布线示意图;图4是3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提线滑车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图5前侧辅助放线轮、后侧辅助放线轮翻转至提线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的侧向上提线滑车与联板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提线滑车的实施例如图5~7所示: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由减速电机驱动的卷筒10,使用时卷筒需安装到铁塔上,卷筒上缠绕有同步升降动作的前侧拉绳11和后侧拉绳12,前侧拉绳11、后侧拉绳12构成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在动作输出端上连接有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滚动体支架,滚动体支架包括左侧支架板13和右侧支架板14,放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左侧支架板、右侧支架板之间的前后间隔布置的前放线滚动体15和后放线滚动体20,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前侧拉绳11与左侧支架板13相连,后侧拉绳12与右侧支架板14相连。前放线滚动体15、后放线滚动体20为直径相同的放线轮,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放线装置还包括与前放线滚动体15同轴线设置的前摆杆16和与后放线滚动体20同轴线设置的后摆杆24,前摆杆16远离前放线滚动体15的一端转动装配有前侧辅助放线轮17,即前侧辅助放线轮处于前摆杆的后端,后摆杆24远离后放线滚动体20的一端转动装配有后侧辅助放线轮18,后侧辅助放线轮处于后摆杆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前侧辅助放线轮17、后侧辅助放线轮18的直径与前放线滚动体15、后放线滚动体20的直径一致,且该四个放线轮的外周具有一个用于与对应分裂导线摩擦滚动配合的导线槽。滚动主体支架上设置有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与前摆杆16对应布置的支架第一销轴孔21和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与后摆杆对应布置的支架第二销轴孔25,前摆杆上设置有与支架第一销轴孔对应的前摆杆销轴孔22,后摆杆上设置有与支架第二销轴孔对应的后摆杆销轴孔26。使用时,在前摆杆销轴孔与支架第一销轴孔中插入前销轴30,可以将前侧辅助放线轮限位于高度高于前放线滚动体的放线位,前销轴30拔出时,前摆杆下翻,前侧辅助放线轮翻转至高度低于前放线滚动体的提线位;同理,在后摆杆销轴孔与支架第二销轴孔中插入后销轴18,可以将后侧辅助放线轮限位于高度高于前放线滚动体的放线位,后销轴拔出时,后摆杆下翻,后侧辅助放线轮翻转至高度低于后放线滚动体的提线位,当前侧辅助放线轮、后侧辅助放线轮处于高度较高的放线位时,可以进行分裂导线5的正常放线,如图5所示,分裂导线通过前放线滚动体、前侧辅助放线轮、后侧辅助放线轮和后放线滚动体,这四个放线轮一起配合放线,相当于一个直径较大的放线轮,增加了放线轮的放线半径,在不增加产品体积的情况下,避免分裂导线过渡弯折,如果放线轮放线半径较小,分裂导线放线过程中过渡弯折,则可能会导致分裂导线放线过程中的损坏,对于有绝缘皮的分裂导线,会造成绝缘皮与金属导线之间的分离,对于没有绝缘皮的分裂导线,也会造成金属导线丝之间的蓬松不紧密。放线结束后需要提线操作时,拔出前销轴30和后销轴19,将前侧辅助放线轮17、后侧辅助放线轮18下翻至提线位,前放线滚动体15、后放线滚动体20与分裂导线5的接触位置高度一致,也就是说钱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的分裂导线为水平的,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被让开,从而形成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在该连接空间中,实现悬垂线夹4与分裂导线5的连接,如图6所示,然后提升机构通过提升放线装置的高度来提升分裂导线和对应悬垂线夹的高度,直至将悬垂线夹提升至联板上的对应连接位置,通过螺栓将悬垂线夹与联板连接,就实现了分裂导线与联板的连接,随后可以下放放线装置的高度进行下一个分裂导线的放线和提线操作。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前侧辅助放线轮、后侧辅助放线轮还可以不设;前侧拉绳、后侧拉绳也可以分别由各自对应的卷筒提升;前放线滚动体、前侧辅助放线轮、后侧辅助放线轮和后放线滚动体还可以是履带轮。上述提线滑车的使用方法如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对应的分裂导线通过提线滑车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放线;提线滑车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提线滑车实施例中所述的提线滑车相同,在此不再详述,第二步,在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的分裂导线上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线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上连接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提线滑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上连接放线装置,放线装置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放线滚动体和后放线滚动体,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之间具有用于悬垂线夹与分裂导线连接的连接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放线装置还包括供前放线滚动体、后放线滚动体安装的滚动体支架,提升机构的动作输出端包括与滚动体支架前端相连的前侧拉绳和与滚动体支架后端相连的后侧拉绳。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君章蔡伟刘智民刘富明尚廷东冯晔冯逸君陈晓菲孙西峰任时朝郭云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牛帕力学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