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857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包括机架、第一驱动机构、滑座、第二驱动机构、转轴以及绕线头;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上,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且法兰部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法兰部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螺丝孔穿过上述切口;该绕线头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中。通过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法兰部,绕线头可更换地安装于法兰部上的安装槽中,当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将绕线头从法兰部上拆下更换新的绕线头即可使用,相较传统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更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单独更换绕线头即可,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线圈绕线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
技术介绍
线圈绕线机:顾名思义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线圈绕线机包括有绕线机构。绕线主要包括机架、绕线转轴和驱动该绕线转轴的电机,绕线转轴的下端为绕线头,线圈缠绕在绕线头上;当绕线转轴的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拆卸进行更换,导致成本的浪费,同时更换起来也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绕线转轴的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拆卸进行更换,导致成本的浪费,同时更换起来也非常的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应用于线圈绕线机中,包括有机架、第一驱动机构、滑座、第二驱动机构、转轴以及绕线头;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该滑座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滑座上并随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上并伸出机架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且法兰部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法兰部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螺丝孔穿过上述切口;该绕线头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丝杆,对应的,滑座上设置有螺合块,该螺合块与丝杆螺合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对应的,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自动齿轮相啮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轴承座,该轴承座的顶面抵于从动齿轮的底面上,轴承座的底面抵于法兰部的顶面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轴,上述滑座通过轴套安装于导向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于导向轴上上下运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滑座上下运动行程的两感应器,两感应器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滑座的侧旁,两感应器上下间隔排布于支架上,且两感应器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座上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位于转轴的上端侧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法兰部,绕线头可更换地安装于法兰部上的安装槽中,当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将绕线头从法兰部上拆下更换新的绕线头即可使用,相较传统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更换,本技术只需单独更换绕线头即可,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转轴的立体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架20、第一驱动机构21、丝杆30、滑座31、螺合块40、第二驱动机构50、转轴51、法兰部501、安装槽502、切口503、螺丝孔60、绕线头71、导向轴72、轴套73、主动齿轮74、从动齿轮75、轴承座81、感应器82、支架83、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第一驱动机构20、滑座30、第二驱动机构40、转轴50以及绕线头60。该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于机架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0为减速电机。该滑座30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20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20驱动滑座30上下来回活动,具体而言,第一驱动机构2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丝杆21,对应的,滑座30上设置有螺合块31,该螺合块31与丝杆21螺合连接,减速电机驱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驱动螺合块31于丝杆21上上下来回活动,滑座30随螺合块31上下活动。且机架10上设置有导向轴71,上述滑座30通过轴套72安装于导向轴71上,第一驱动机构20驱动滑座30于导向轴71上上下运动。该第二驱动机构40设置于滑座30上并随滑座30上下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0为伺服电机。该转轴50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30上并伸出机架10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40驱动转轴50转动,具体而言,第二驱动机构4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3、对应的,转轴50的上端设置有从动齿轮74,该从动齿轮74与自动齿轮73相啮合,从而第二驱动机构40通过齿轮配合带动转轴50转动。转轴50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51,该法兰部51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501,且法兰部51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502,法兰部51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503,螺丝孔503穿过上述切口502,螺丝从螺丝孔503插入并穿过切口,拧紧螺丝,切口502受力挤压产生变形,从而使安装于安装槽501中的绕线头60锁紧于法兰部51中。该绕线头60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501中,相较传统绕线头60与转轴50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将两者作为分体式,绕线头60磨损后,拆下更换即可,不用像传统需将整个一体式的绕线头60换掉,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转轴60上套设有一轴承座75,该轴承座75的顶面抵于从动齿轮74的底面上,轴承座75的底面抵于法兰部51的顶面上,轴承座75的设置,使转轴50转动起来更加的顺畅,同时有效增强了转轴60的结构强度。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控制滑座上下运动行程的两感应器81,两感应器81通过一支架82设置于滑座30的侧旁,两感应器81上下间隔排布于支架82上,且两感应器81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82上。所述滑座30上设置有感应器83,感应器83位于转轴50的上端侧旁。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法兰部,绕线头可更换地安装于法兰部上的安装槽中,当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将绕线头从法兰部上拆下更换新的绕线头即可使用,相较传统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更换,本技术只需单独更换绕线头即可,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应用于线圈绕线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第一驱动机构、滑座、第二驱动机构、转轴以及绕线头;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该滑座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滑座上并随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上并伸出机架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且法兰部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法兰部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螺丝孔穿过上述切口;该绕线头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应用于线圈绕线机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第一驱动机构、滑座、第二驱动机构、转轴以及绕线头;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该滑座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滑座上并随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上并伸出机架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且法兰部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法兰部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螺丝孔穿过上述切口;该绕线头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丝杆,对应的,滑座上设置有螺合块,该螺合块与丝杆螺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强罗皓
申请(专利权)人:佰力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