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85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属于测量装置领域,包括壳体、圆磁环、手柄、压紧部件以及线束稳定部件。壳体包括上圆环与下圆环,圆磁环包括上圆磁环与下圆磁环,上圆磁环、下圆磁环分别设置于上圆环、下圆环的内部。压紧部件包括压环、压柄以及抵柱。压环的两端分别与上圆环、下圆环连接。压柄由倾斜设置的连杆以及手杆组成,通过设置的手柄与压紧部件的配合,使得互感器可以轻松快捷地实现开合,以便使用者可以快速地连通的线路进行监测。同时本装置通携带方便,去掉了厚重的固定座,携带以及测量都更加方便。加入的线束稳定部件可以在测量的过程中将导线稳定在圆磁环的内部,避免其四处分散,提高测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式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测量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开口式互感器。
技术介绍
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其能够将高电压变为低电压、将大电流变为小电流,用于测量或者保护系统。现有的互感提大多是一体式整体结构的,并不会设置有开口。在需要测量线路时,需要将线路断开,然后将线路从互感器的中部穿过。这样的方式需要将电路断开再重新连接上,再比较麻烦。因此市面上出现了更为简单便捷的开口式互感器,这种互感器可以打开,让导线不需要断开即可进入互感器进行测量。但是开口互感器在开始比较麻烦,需要用到双手将其掰开,并且这类互感器通常会配有厚重的固定座来配合其放置,对于短时快速测量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其使用方便快捷,通过手持的方式可以快速地开合互感器,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对线路进行测量,并且采用手持的方式,减少了厚重的固定座的影响。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包括壳体、圆磁环、手柄、压紧部件以及线束稳定部件。所述壳体包括上圆环与下圆环,所述上圆环与所述下圆环的右端通过铰轮铰接,所述圆磁环包括上圆磁环与下圆磁环,所述上圆磁环、下圆磁环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圆环、所述下圆环的内部。所述手柄水平固定于所述下圆环的右侧,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压环、压柄以及抵柱。所述手柄上开设有通道,所述压环穿过所述通道,且所述压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圆环、所述下圆环连接。所述压柄由倾斜设置的连杆以及手杆组成,所述抵柱固定于所述手柄的底部,所述手杆与所述抵柱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与所述上圆环转动连接。所述线束稳定部件设置于所述上圆环与所述下圆环的内侧。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线束稳定部件等间距固定于所述上圆环的内侧、所述下圆环的内侧。所述线束稳定部件包括固定座、海绵块以及橡胶垫。所述海绵块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橡胶垫固定于所述海绵块上。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圆环的左侧、所述下圆环的左侧均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插接有固定钉。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圆环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下圆环上固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适配。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杆上设置有防滑套。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圆环的底部固定有卡块。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插接配合。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开口式互感器,通过设置的手柄与压紧部件的配合,使得互感器可以轻松快捷地实现开合,以便使用者可以快速地连通的线路进行监测。同时本装置通携带方便,去掉了厚重的固定座,携带以及测量都更加方便。加入的线束稳定部件可以在测量的过程中将导线稳定在圆磁环的内部,避免其四处分散,提高测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开口式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上圆环,12、下圆环,21、上圆磁环,22、下圆磁环,3、手柄,31、通道,41、压环,42、手杆,43、连杆,44、抵柱,45、防滑套,51、固定座,52、海绵块,53、橡胶垫,61、固定环,62、固定钉,63、限位块,64、限位槽,71、卡块,72、底座,73、卡槽,74、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包括壳体、圆磁环、手柄3、压紧部件以及线束稳定部件。壳体包括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的右端通过铰轮铰接,圆磁环包括上圆磁环21与下圆磁环22,上圆磁环21、下圆磁环22分别设置于上圆环11、下圆环12的内部。手柄3水平固定于下圆环12的右侧,压紧部件包括压环41、手杆42以及抵柱44。手柄3上开设有通道31,压环41穿过通道31,且压环41的两端分别与上圆环11、下圆环12连接。手杆42由倾斜设置的连杆43以及手杆42组成,抵柱44固定于手柄3的底部,手杆42与抵柱44转动连接,连杆43的一端与手杆42转动连接,连杆43的另一端穿过通道31与上圆环11转动连接。线束稳定部件设置于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的内侧。在初始状态下,由于压环41的抵持,使得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夹紧在一起,互感器处于闭合的状态。当需要对导线进行测量时,就要将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打开。此时手握手柄3以及手杆42,将手杆42的右端往上提,手杆42的右端在往上提的过程中,在抵柱44的作用下,手杆42的左端就会下降。手杆42左端下降的过程中,通过连杆43将上圆环11往后拉,此时压环41就会被压缩收缩起来。上圆环11由于受到连杆43的作用下就会与下圆环12发生转动,因此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的左端就会分离,此时将需要测量的导线通过这个开口放入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内。导线放置完毕后,将手杆42松开,上圆环11在压环41的作用下就会恢复,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合上,上圆环11内的上圆磁环21、下圆环12内的下圆磁环22就会合上,就可以进行测量。等到测量完毕后,通过重复上述的步骤,即可将导线取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线束稳定部件等间距固定于上圆环11的内侧、下圆环12的内侧。线束稳定部件包括固定座51、海绵块52以及橡胶垫53。海绵块52固定于固定座51上,橡胶垫53固定于海绵块52上。当导线放入上圆环11、下圆环12内后,橡胶垫53对导线提供支撑,同时橡胶垫53后面的海绵块52对导线提供缓冲,设置的多个线束稳定部件等间距设置,是使得线束可以保持在中间位置,方便测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圆环11的左侧、下圆环12的左侧均设置有固定环61,固定环61上插接有固定钉62。当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合上合上时,为了使两个连接紧密,两个圆环上的固定环61叠到一起,往环中插入固定钉62加固,在测量过程中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不易分开。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圆环11上固定有限位块63,下圆环12上固定有限位槽64,限位块63与限位槽64相适配。当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合上时,限位块63嵌入到限位槽64上,防止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发生滑动,从而影响测量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杆42上设置有防滑套45。防滑套45可以让手部握持手杆42时更加紧,不易打滑。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圆环12的底部固定有卡块71。还包括底座72,底座72上开设有卡槽73,卡块71与卡槽73插接配合。当装置需要长时间测量时,可以将固定座51与下圆环12插接起来,将本互感器变成一个带有底座72的装置,放置到台面或者地面来测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7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滑轮74。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圆磁环、手柄(3)、压紧部件以及线束稳定部件;/n所述壳体包括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所述上圆环(11)与所述下圆环(12)的右端通过铰轮铰接,所述圆磁环包括上圆磁环(21)与下圆磁环(22),所述上圆磁环(21)、下圆磁环(22)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圆环(11)、所述下圆环(12)的内部;/n所述手柄(3)水平固定于所述下圆环(12)的右侧,/n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压环(41)、手杆(42)以及抵柱(44);/n所述手柄(3)上开设有通道(31),所述压环(41)穿过所述通道(31),且所述压环(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圆环(11)、所述下圆环(12)连接;/n所述手杆(42)由倾斜设置的连杆(43)以及手杆(42)组成,所述抵柱(44)固定于所述手柄(3)的底部,所述手杆(42)与所述抵柱(4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一端与所述手杆(42)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31)与所述上圆环(11)转动连接;/n所述线束稳定部件设置于所述上圆环(11)与所述下圆环(12)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圆磁环、手柄(3)、压紧部件以及线束稳定部件;
所述壳体包括上圆环(11)与下圆环(12),所述上圆环(11)与所述下圆环(12)的右端通过铰轮铰接,所述圆磁环包括上圆磁环(21)与下圆磁环(22),所述上圆磁环(21)、下圆磁环(22)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圆环(11)、所述下圆环(12)的内部;
所述手柄(3)水平固定于所述下圆环(12)的右侧,
所述压紧部件包括压环(41)、手杆(42)以及抵柱(44);
所述手柄(3)上开设有通道(31),所述压环(41)穿过所述通道(31),且所述压环(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圆环(11)、所述下圆环(12)连接;
所述手杆(42)由倾斜设置的连杆(43)以及手杆(42)组成,所述抵柱(44)固定于所述手柄(3)的底部,所述手杆(42)与所述抵柱(4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一端与所述手杆(42)转动连接,所述连杆(4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道(31)与所述上圆环(11)转动连接;
所述线束稳定部件设置于所述上圆环(11)与所述下圆环(12)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式互感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线束稳定部件等间距固定于所述上圆环(1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淑婧郑淑彤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百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