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62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封盖,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的上侧侧壁设有处理器主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移动固定方便,不便于对数据处理器的工作位置进行调节,能够将处理器主体收入壳体中对处理器主体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
本技术涉及粉尘
,尤其涉及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
技术介绍
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粉尘几乎到处可见。土壤和岩石风化后分裂成许多细小的颗粒,它们伴随着花粉,孢子以及其他有机颗粒在空中随风飘荡。除此之外,许多粉尘乃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发展的副产品;烟囱和内燃机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大量的粉尘,面粉,采石场等的作业引起的,火山爆发的火山灰,粉尘的监控过程中需要使用数据处理器;现有的数据处理器移动固定不便,且不便于对数据处理器的工作位置进行调节,数据处理器主体裸露在外易受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封盖,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的上侧侧壁设有处理器主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板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且两个第一夹板相对的一侧侧壁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夹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杆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第一支杆内均插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且两个滑板均通过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一支杆的底壁连接。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且第二支板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杆,所述转杆的贯穿壳体的侧壁设置,且转杆上套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滑轮,且壳体的底壁上设有与滑轮匹配设置的第二开口。优选地,所述封盖的下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杆,且壳体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杆匹配设置的插孔,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水平设置的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均依次贯穿壳体及插杆的侧壁设置,且壳体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螺纹杆匹配设置的螺纹块。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两个所述第三支板相对的一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支板匹配设置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杆,且第一支板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固定杆上。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与转杆匹配设置的滑动锁块。本技术中有益效果如下:1、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多个第一弹簧的辅助下将处理器主体固定,伸缩气缸能够带动第一支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处理器主体运动,便于将处理器主体收入壳体中队处理器主体进行保护,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在滑板及多个第二弹簧的配合下使第一支板的运动状态更加稳定;2、插杆插入插孔中能够保证封盖与壳体的连接状态的稳定,螺纹杆与螺纹块配合,保证插杆工作状态的稳定,转动转杆能够带动安装块转动,从而带动滑轮转动,将滑轮收入壳体中,便于壳体在地面上稳定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封盖、3安装板、4伸缩气缸、5第一支板、6处理器主体、7第一夹板、8第二夹板、9第一支杆、10第二支杆、11滑板、12第二支板、13转杆、14安装块、15滑轮、16插杆、17螺纹杆、18第三支板、19滑槽、20固定杆、21滑动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封盖2,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3,且安装板3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4,伸缩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5,且第一支板5的上侧侧壁设有处理器主体6,第一支板5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7,且两个第一夹板7相对的一侧侧壁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夹板8,第一支板5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杆9,两个第一支杆9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第一支杆9内均插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杆10,两个第二支杆10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11,且两个滑板11均通过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一支杆9的底壁连接,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18,两个第三支板18相对的一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支板5匹配设置的滑槽19,两个滑槽19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杆20,且第一支板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固定杆20上,第一夹板7与第二夹板8在多个第一弹簧的辅助下将处理器主体6固定,伸缩气缸4能够带动第一支板5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处理器主体6运动,便于将处理器主体6收入壳体1中队处理器主体6进行保护,第一支杆9与第二支杆10在滑板11及多个第二弹簧的配合下使第一支板5的运动状态更加稳定;封盖2的下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插杆16,且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与插杆16匹配设置的插孔,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水平设置的螺纹杆17,两个螺纹杆17均依次贯穿壳体1及插杆16的侧壁设置,且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螺纹杆17匹配设置的螺纹块,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12,且第二支板12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杆13,转杆13的贯穿壳体1的侧壁设置,且转杆13上套设有安装块14,安装块14上固定连接有滑轮15,且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与滑轮15匹配设置的第二开口,壳体1的两侧侧壁均滑动连接有与转杆13匹配设置的滑动锁块21,插杆16插入插孔中能够保证封盖2与壳体1的连接状态的稳定,螺纹杆17与螺纹块配合,保证插杆16工作状态的稳定,转动转杆13能够带动安装块14转动,从而带动滑轮15转动,将滑轮15收入壳体1中,便于壳体1在地面上稳定放置。本技术中,第一夹板7与第二夹板8在多个第一弹簧的辅助下将处理器主体6固定,伸缩气缸4能够带动第一支板5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处理器主体6运动,便于将处理器主体6收入壳体1中队处理器主体6进行保护,第一支杆9与第二支杆10在滑板11及多个第二弹簧的配合下使第一支板5的运动状态更加稳定,插杆16插入插孔中能够保证封盖2与壳体1的连接状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封盖(2),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3),且安装板(3)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4),所述伸缩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5),且第一支板(5)的上侧侧壁设有处理器主体(6),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开口匹配设置的封盖(2),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3),且安装板(3)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伸缩气缸(4),所述伸缩气缸(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5),且第一支板(5)的上侧侧壁设有处理器主体(6),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5)的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板(7),且两个第一夹板(7)相对的一侧侧壁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夹板(8),所述第一支板(5)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杆(9),两个所述第一支杆(9)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第一支杆(9)内均插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0)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板(11),且两个滑板(11)均通过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一支杆(9)的底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尘监控用数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板(12),且第二支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清蕾胡清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新世纪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