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57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包括机架、气缸、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夹具包括芯柱、套设在芯柱外部的夹紧套、滑套,滑套的顶部与上板体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铰链、第二连杆,气缸的活塞杆与铰链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利用连杆机构的死点特性解决了弹性套气密性检测设备中气密性不稳定的问题;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采用锥面或球面密封的方式,利用简单的机构便可获得非常好的密封效果。通过加装密封圈,即能取得最佳密封效果、又能避免夹具磨损,降低夹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属于手套及弹性套类产品气密性检测

技术介绍
目前,在许多气囊、手套等弹性套的生产企业,对于很多弹性套的气密性检测还是依靠人工进行,这种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漏检率非常高,不合格的产品到了客户手中以后,企业面临着许多的质量投诉问题,随着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弹性套的气密性检测成了相关企业越来越头疼的问题。弹性套检测的关键技术是用简单可靠的机构将弹性套稳定的夹紧在专用的夹具上,对弹性套充气以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压,然后通过检测弹性套内介质的压力变化判断弹性套是否漏气,对于弹性较大的弹性套,由于弹性套的收缩会补偿弹性套内介质的压力变化,因此,通过压力检测很难检测弹性套的微小泄漏,需要通过检测弹性套外形尺寸或体积等其它变化量来检测弹性套的气密性。无论以何种方式检测弹性套的气密性,弹性套检测装置的气密性越好,对于弹性套微小泄露的检测就会越准确。弹性套检测的关键部件是检测夹具。由于气囊、手套等弹性套的规格多种多样,而目前的夹具通常适应性差,只能适应特定规格的弹性套;一旦弹性套的类型、规格发生变化,即需要更换整个夹具,生产成本高。另外,目前的夹具在对弹性套进行夹紧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气动或人工的方式来驱动,人工驱动的方式效率低;而气动驱动的方式,在充气过程中,一旦发生失压则会导致气密性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包括机架、气缸、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机架包括上板体、侧板一、下板体、侧板二,夹具包括芯柱、套设在芯柱外部的夹紧套、滑套,夹紧套与芯柱滑动连接,芯柱的上部与下板体固定连接,下板体的板面安装有与滑套相适配的滑轨,下板体的板面设置有供滑套下端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滑套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且滑套的下端与夹紧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套的顶部与上板体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铰链、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上板体铰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滑套的上端铰接;气缸的尾端与侧板一铰接,气缸的首端设置有活塞杆,气缸的活塞杆与铰链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首端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连杆的尾端与第二连杆的下端通过铰链铰接,第三连杆的尾端与第一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铰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与第二连杆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轴线与第二连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与第二连杆的轴线相互垂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与第二连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连杆的轴线与第一连杆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板体的上方安装有多个上导轮,上导轮的转轴与上板体固定连接;所述下板体的下方安装有多个下导轮,下导轮的转轴与下板体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紧套的中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与芯柱相适配的圆孔、夹紧孔和导向孔,所述圆孔的轴线、夹紧孔的轴线和导向孔的轴线均共线,所述圆孔与导向孔之间通过夹紧孔连通,所述导向孔的孔壁为锥面结构;所述芯柱的下端设置有与夹紧孔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芯柱的上端设置有充气接头,所述充气接头下部的外周设置有螺纹,所述芯柱的中央设置有与充气接头下部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充气接头的内腔连通;所述芯柱的中央还设置有贯穿芯柱和凸台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气孔与螺纹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紧孔的孔壁为锥面结构,所述圆孔与芯柱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夹紧孔上端的直径小于夹紧孔下端的直径,所述导向孔上端的直径小于导向孔下端的直径,所述导向孔的锥角大于夹紧孔的锥角;所述凸台的外周设置有与夹紧孔相适配的锥面段,所述锥面段的上端直径小于锥面段的下端直径,所述锥面段的上端与芯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圆弧过渡段,所述锥面段的下端与凸台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圆弧过渡段,所述锥面段的中部设置有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一;所述锥面段下端的直径大于夹紧孔上端的直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紧孔的孔壁为球面结构,所述圆孔与芯柱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夹紧孔上端的直径小于夹紧孔下端的直径,所述导向孔上端的直径小于导向孔下端的直径,所述夹紧孔下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导向孔上端的直径;所述凸台的外周设置有与夹紧孔相适配的球面段,所述球面段上端的直径小于球面段下端的直径,所述球面段的下端与凸台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圆弧过渡段,所述球面段的中部设置有容纳密封圈的环形槽二;所述球面段下端的直径大于夹紧孔上端的直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紧套上部的外侧设置有用来安装滑套下端的台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板一的板面设置有用来与外部气源进行对接的对接接头一、对接接头二、对接接头三,对接接头一与气缸的无杆腔连通,对接接头二与气缸的有杆腔连通;对接接头三与充气接头之间设置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与对接接头三连通,所述气管的另一端与充气接头连通;所述对接接头三与充气接头之间还设置有用来控制气管内部通断的控制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结构简单的连杆机构,利用连杆机构的死点特性解决了弹性套气密性检测设备中气密性不稳定的问题;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2、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采用锥面或球面密封的方式,利用简单的机构便可获得非常好的密封效果。3、在密封面之间加装密封圈,即能取得最佳密封效果、又能避免夹具磨损,大大降低夹具的使用成本。4、采用连杆机构,可将夹紧力放大数十倍,只需采用很小体积的气缸,便可获得非常大的夹紧力,极大地缩小了气缸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夹紧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的夹具与橡胶手套之间套装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中的夹紧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3中的芯柱、凸台、密封圈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3中的芯柱、凸台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套口处有弹性筋的橡胶手套与芯柱、凸台的套装示意图;图9为套口处有弹性筋的橡胶手套被夹紧套与凸台夹紧时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4中的夹紧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4中的芯柱、凸台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气缸(2)、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机架包括上板体(11)、侧板一(12)、下板体(13)、侧板二(14),夹具包括芯柱(22)、套设在芯柱(22)外部的夹紧套(21)、滑套(4),夹紧套(21)与芯柱(22)滑动连接,芯柱(22)的上部与下板体(13)固定连接,下板体(13)的板面安装有与滑套(4)相适配的滑轨(5),下板体(13)的板面设置有供滑套(4)下端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滑套(4)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且滑套(4)的下端与夹紧套(21)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套(4)的顶部与上板体(11)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3b)、铰链(3f)、第二连杆(3a),第二连杆(3a)的上端与上板体(11)铰接,第二连杆(3a)的下端与第一连杆(3b)的上端通过铰链(3f)铰接,第一连杆(3b)的下端与滑套(4)的上端铰接;气缸(2)的尾端与侧板一(12)铰接,气缸(2)的首端设置有活塞杆,气缸(2)的活塞杆与铰链(3f)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3c),第三连杆(3c)的首端与气缸(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连杆(3c)的尾端与第二连杆(3a)的下端通过铰链(3f)铰接,第三连杆(3c)的尾端与第一连杆(3b)的上端通过铰链(3f)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气缸(2)、用来夹紧弹性套套口的夹具,机架包括上板体(11)、侧板一(12)、下板体(13)、侧板二(14),夹具包括芯柱(22)、套设在芯柱(22)外部的夹紧套(21)、滑套(4),夹紧套(21)与芯柱(22)滑动连接,芯柱(22)的上部与下板体(13)固定连接,下板体(13)的板面安装有与滑套(4)相适配的滑轨(5),下板体(13)的板面设置有供滑套(4)下端上下滑动的第一通孔,滑套(4)的下端穿过第一通孔且滑套(4)的下端与夹紧套(21)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套(4)的顶部与上板体(11)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3b)、铰链(3f)、第二连杆(3a),第二连杆(3a)的上端与上板体(11)铰接,第二连杆(3a)的下端与第一连杆(3b)的上端通过铰链(3f)铰接,第一连杆(3b)的下端与滑套(4)的上端铰接;气缸(2)的尾端与侧板一(12)铰接,气缸(2)的首端设置有活塞杆,气缸(2)的活塞杆与铰链(3f)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杆(3c),第三连杆(3c)的首端与气缸(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连杆(3c)的尾端与第二连杆(3a)的下端通过铰链(3f)铰接,第三连杆(3c)的尾端与第一连杆(3b)的上端通过铰链(3f)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b)的轴线与第二连杆(3a)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3b)的轴线与第二连杆(3a)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三连杆(3c)的轴线与第二连杆(3a)的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c)的轴线与第二连杆(3a)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三连杆(3c)的轴线与第一连杆(3b)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体(11)的上方安装有多个上导轮(15a),上导轮(15a)的转轴与上板体(11)固定连接;所述下板体(13)的下方安装有多个下导轮(15b),下导轮(15b)的转轴与下板体(1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套气密性检测用固定和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套(21)的中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与芯柱(22)相适配的圆孔(211)、夹紧孔(212)和导向孔(213),所述圆孔(211)的轴线、夹紧孔(212)的轴线和导向孔(213)的轴线均共线,所述圆孔(211)与导向孔(213)之间通过夹紧孔(212)连通,所述导向孔(213)的孔壁为锥面结构;所述芯柱(22)的下端设置有与夹紧孔(212)相适配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圈(26);所述芯柱(22)的上端设置有充气接头(25),所述充气接头(25)下部的外周设置有螺纹,所述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广宇位士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泽宇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