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接头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43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管接头和空调器。风管接头包括第一管壁,第一管壁内形成通道;第一管壁的内壁面背向通道凹陷形成卡槽,卡槽沿第一管壁的周向延伸;在第一管壁的周向上,卡槽的延伸两端均设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具有靠近卡槽的中部的第一端部和远离卡槽的中部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靠近第一管壁的轴心,第二端部与内壁面连接。空调器包括风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扣合方式不受旋向影响,因此能通用于左侧出管和右侧出管的安装情况,维护时也无需判断风管接头的类型,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接头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接头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具有进风部件,进风部件与风管之间需要通过L型的风管接头连接。风管接头具有第一管壁,进风部件的进风口处具有第二管壁,第一管壁的内周具有卡槽,第二管壁的外周具有凸起,卡槽具有沿第一管壁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卡槽部分和沿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延伸的卡槽第二部分,第一管壁套装到第二管壁外,凸起进入并通过第一卡槽部分,旋转风管接头,凸起进入第二卡槽部分而实现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的扣紧。现有的该种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风管接头的第一管壁与进风部件的第二管壁之间只能单向旋转扣紧,而空调器壁挂机具有左侧出管和右侧出管的区分,现有的该种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连接方式不能同时适应于左侧出管和右侧出管的安装情况,且维护时无法得知风管接头内部的旋向构造,增大了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安装通用性的风管接头。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和维护的空调器。本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风管接头包括第一管壁,第一管壁内形成通道;第一管壁的内壁面背向通道凹陷形成卡槽,卡槽沿第一管壁的周向延伸;在第一管壁的周向上,卡槽的延伸两端均设有第一导向面,第一导向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相对于第二端部更靠近卡槽的中部;第二端部相对于第一端部靠近第一管壁的轴心,第二端部与内壁面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进风部件的第二管壁的外周设置卡条,将卡槽对准卡条后第一管壁套装在第二管壁外,在卡条的挤压下第一管壁弹性形变外扩,直至卡条进入卡槽中则完成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的扣紧。需要进行拆卸时,将第一管壁沿任意方向旋转,在第一导向面的导向下,卡条沿第一管壁的周向脱出卡槽并挤压第一管壁使第一管壁产生弹性形变,此时拔出第一管壁即完成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之间的拆卸。本技术提供的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扣合方式不受旋向影响,因此能通用于左侧出管和右侧出管的安装情况,维护时也无需判断风管接头的类型,便于维护。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管壁上设置有断口,断口从通道的入口处延伸至卡槽所在处。由上可见,断口的设置将提高第一管壁的弹性形变能力,降低安装难度同时延长风管接头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一管壁的周向上,卡槽的延伸两端各与一个断口连通。由上可见,此设置能进一步提高第一管壁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使工作人员安装时更轻松。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管壁在断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卡槽位于第一壁体上,第一导向面位于第二壁体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壁体具有第二导向面,第二导向面朝向通道的入口。由上可见,第二导向面用于与卡条抵接以使第一壁体弹性扩张,从而使第二管壁更轻松地进入第一管壁中,降低安装难度。进一步的方案是,在通道的入口处,第一壁体的内径大于第二壁体的内径。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第二管壁更轻松地进入第一管壁中,降低安装难度。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一管壁的周向上,第二壁体的延伸两端均具有弯折部,第一导向面位于弯折部上。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壁体的外径大于第二壁体的外径。由上可见,此设置使第一管壁整体厚度更薄,重量更轻且弹性形变能力更好。进一步的方案是,至少两道卡槽沿风管接头的周向布置在风管接头内。由上可见,此设置能增强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的扣合稳定性。本技术第二目的提供的空调器包括风管接头,风管接头采用上述的风管接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器还包括进风部件,进风部件具有第二管壁,第二管壁的外周面设置有卡条,卡条沿第二管壁的周向延伸;第一管壁套装在第二管壁外,卡条位于卡槽内。进一步的方案是,卡条上具有第三导向面,第三导向面朝向第二管壁的轴向且背向第二管壁的轴心。由上可见,第三导向面的作用与第二导向面的作用相同,均使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的套装更轻松,降低安装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风管接头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进风部件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二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三状态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三状态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四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五状态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风管接头实施例的结构图。风管接头为弯折状的接头,风管接头的其中一端为用于与空调器中的进风部件连接的第一管壁1。第一管壁1内形成通道100且第一管壁1的端部具有通道100的入口101。在第一管壁1上具有四个断口13,四个断口13均从第一管壁1上围绕入口101的端部沿轴向向第一管壁1的轴向中部延伸,第一管壁1在断口13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壁体11和第二壁体12,即第一管壁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道第一壁体11和第二壁体12,由于断口13的形成,第一壁体11和第二壁体12均具有更好的弹性形变能力。每道第一壁体11的内壁面110上背向通道100凹陷形成卡槽14,卡槽14沿第一管壁1的周向延伸成长形并贯穿第一壁体11,在第一管壁1的周向上,卡槽14的延伸两端各与一个断口13连接;第一壁体11在围绕入口101处设有第二导向面111,在通道100的入口101处,第一壁体11的内径大于第二壁体12的内径,第一壁体11的外径大于第二壁体12的外径。在第一管壁1的周向上,第二壁体12的延伸两端均具有弯折部121,在第二壁体12的内测,弯折部121上具有第一导向面122,卡槽14的延伸两端均具有一个第一导向面122,第一导向面122具有靠近卡槽14的中部的第一端部122a和远离卡槽14的中部的第二端部122b;第二端部122b相对于第一端部122a靠近第一管壁1的轴心,第二端部122b与第二壁体12的内壁面120连接。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进风部件的结构图。空调器具有进风部件,进风部件在进风口200处具有第二管壁2,第二管壁2的外周面设置有卡条21,卡条21沿第二管壁2的周向延伸成长形,卡条21上具有第三导向面211,第三导向面211朝向第二管壁2的轴向且背向第二管壁2的轴心。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的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空调器实施例中风管接头与进风部件第一状态的示意图。在进行进风部件与风管接头之间的安装时,先将第一管壁1和第二管壁2沿轴向对齐,随后,在周向上,将卡条21对其第一壁体11所在的位置,然后将第一管壁1往第二管壁2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风管接头,包括第一管壁,所述第一管壁内形成通道;/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面背向所述通道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延伸;/n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上,所述卡槽的延伸两端均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卡槽的中部;/n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管壁的轴心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内壁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管接头,包括第一管壁,所述第一管壁内形成通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壁的内壁面背向所述通道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上,所述卡槽的延伸两端均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部更靠近所述卡槽的中部;
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一管壁的轴心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内壁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壁上设置有断口,所述断口从所述通道的入口处延伸至所述卡槽所在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管壁的周向上,所述卡槽的延伸两端各与一个所述断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壁在所述断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壁体上,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壁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体具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朝向所述通道的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建樷安智游俊雄刘文榜林兆庆郭强文志鹏唐雪李仕铭王天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