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所述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包括:蓄水箱和墙体,所述蓄水箱安装于所述墙体的内部;若干个进风圆筒,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贯穿于所述蓄水箱的一端,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一端为开口设计;若干个螺旋进风管,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另一端;若干个喷头,若干个喷头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具有通过集水装置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雨水对空气进行换热,方便对室内进行降温或升温,且节约资源,通过在通槽处设置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且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在工厂,经常使用到通风装置,然而现阶段的通风装置不具备对室内进行升温或者降温,功能单一,仅仅起到对室内的通风作用,且不具备节能环保,然而在比较炎热的夏天或者较寒冷的冬天,一些工厂内需要时常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的温度较高或较低,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解决了不具备对室内进行升温或者降温,功能单一且不具备节能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包括:蓄水箱和墙体,所述蓄水箱安装于所述墙体的内部;若干个进风圆筒,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贯穿于所述蓄水箱的一端,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一端为开口设计;若干个螺旋进风管,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另一端;增加空气在储水箱的停留时间,与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充分的换热。若干个喷头,若干个喷头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另一端,若干个所述喷头的一端贯穿蓄所述水箱且延伸至蓄水箱的外部;两个卡接组件,两个所述卡接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上下两侧;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一侧通过所述卡接组件卡接于蓄水箱上;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一侧;通过发电机组利用风能进行发电,通过蓄电池进行电量的存储,环保节能。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连接罩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于连接罩的一侧且与出风口位置对应。优选的,所述蓄水箱通过出水管连通有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温层,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漏斗。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滑动块的另一侧通过弹簧与凹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杆相适配的卡槽。优选的,所述防护框的内壁上设置有活性碳层,所述防护框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上环形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优选的,所述活性碳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包括微型发电机,所述微型发电机的一端贯穿圆盘且固定连接有扇叶。优选的,所述防护框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防护框内壁的顶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连接罩的外侧设置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加热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的温度,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加热装置对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与螺旋进风管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将空气导入到室内进行加温。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通过集水装置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雨水对空气进行换热,方便对室内进行降温或升温,且节约资源。通过在通槽处设置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充分利用了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且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的侧面示意图。图中标号:1、蓄水箱,2、防护框,3、连接罩,4、发电机组,41、微型发电机,42、扇叶,5、圆盘,6、支撑板,7、通槽,8、活性碳层,9、加热装置,10、进风圆筒,11、螺旋进风管,12、蓄电池,13、集水装置,131、隔温层,132、储水箱,133、进水漏斗,14、出水管,15、墙体,16、抽风机,17、出风口,18、控制面板,19、喷头,20、卡接组件,201、卡接杆,202、凹槽,203、滑动块,204、弧形块,21、卡槽;22、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防护框的侧面示意图。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包括:蓄水箱1和墙体15,所述蓄水箱1安装于所述墙体15的内部;蓄水箱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材料,防止热量的流失。若干个进风圆筒10,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10贯穿于所述蓄水箱1的一端,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10的一端为开口设计;进风圆筒10开口的一端位于防护框2的内部,另一端位于蓄水箱1的内部,进风圆筒10与蓄水箱1的贯穿处为充盈配合。若干个螺旋进风管11,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11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10的另一端;设置的螺旋进风管11增加风量在蓄水箱1内的停留时间,对螺旋进风管11中的风量进行充分的冷却或者加热。若干个喷头19,若干个喷头19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11的另一端,若干个所述喷头19的一端贯穿蓄所述水箱1且延伸至蓄水箱1的外部;喷头19的一端变窄,使从螺旋进风管11进来的风通过喷头19快速进入到连接罩3的内部。两个卡接组件20,两个所述卡接组件2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1的上下两侧;防护框2,所述防护框2的一侧通过所述卡接组件20卡接于蓄水箱上;发电机组4,所述发电机组4设置于所述防护框2的一侧;连接罩3,所述连接罩3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1的一侧,连接罩3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17;抽风机16,所述抽风机16设置于连接罩3的一侧且与出风口17位置对应。抽风机16的进气口与出风口17连通,将连接罩3内的空气抽取到房屋内部。所述蓄水箱1通过出水管14连通有集水装置13,所述集水装置13包括储水箱132,所述储水箱132的内部设置有隔温层131,所述储水箱132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漏斗133。集水装置13置于房顶,对雨水进行收集,将收集的雨水送到蓄水箱1并储存在储水箱132中,通过雨水来对螺旋进风管11内的空气进行换热,环保节约资源。所述卡接组件20包括卡接杆201,所述卡接杆20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凹槽202,所述凹槽202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03。所述滑动块2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弧形块204,所述滑动块203的另一侧通过弹簧与凹槽20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框2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杆201相适配的卡槽21。弧形块204的一侧为弧形设计,便于进入卡槽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蓄水箱和墙体,所述蓄水箱安装于所述墙体的内部;/n若干个进风圆筒,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贯穿于所述蓄水箱的一端,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一端为开口设计;/n若干个螺旋进风管,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另一端;/n若干个喷头,若干个喷头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另一端,若干个所述喷头的一端贯穿蓄所述水箱且延伸至蓄水箱的外部;/n两个卡接组件,两个所述卡接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上下两侧;/n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一侧通过所述卡接组件卡接于蓄水箱上;/n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一侧;/n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连接罩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n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于连接罩的一侧且与出风口位置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水箱和墙体,所述蓄水箱安装于所述墙体的内部;
若干个进风圆筒,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贯穿于所述蓄水箱的一端,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一端为开口设计;
若干个螺旋进风管,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于若干个所述进风圆筒的另一端;
若干个喷头,若干个喷头分别连接于若干个所述螺旋进风管的另一端,若干个所述喷头的一端贯穿蓄所述水箱且延伸至蓄水箱的外部;
两个卡接组件,两个所述卡接组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上下两侧;
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一侧通过所述卡接组件卡接于蓄水箱上;
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一侧;
连接罩,所述连接罩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连接罩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
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置于连接罩的一侧且与出风口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通过出水管连通有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隔温层,所述储水箱的顶部连通有进水漏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涛,汤惠玲,林敏,雷永春,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