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组件、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42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8
本申请提供一种减振组件、空调器,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待减振部件,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和待减振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具有间隔。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减振组件、空调器能够有效减少管路振动,防止管路因振动导致破裂,提高管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振组件、空调器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减振组件、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中的冷媒通过铜管在内、外机之间循环流动,以完成内、外机冷热的交换。推动冷媒在空调器内循环的主要动力来源为压缩机,构成压缩机的电机、泵体、活塞等部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特别的在压缩机停止运行的瞬间所产生的振动更强烈,这种振动会传递到与压缩机连接比较近的管路件上,管路件会因振动应力导致管路变形,甚至会导致管路件破裂,严重影响压缩机、空调器的可靠性,减少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组件、空调器,能够有效减少管路振动,防止管路因振动导致破裂,提高管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待减振部件,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和待减振管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具有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二减振部包括连接件和减振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减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减振件与所述待减振管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减振件的第一端上,所述待减振管路设置在所述减振件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减振槽。优选地,所述减振槽垂直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待减振管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卡槽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以将所述待减振管路卡接在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卡槽的槽口与槽底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插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孔内。优选地,所述连接孔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排布。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套接在所述第一减振部的顶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部包括减振座,所述减振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待减振部件通过支座套设在所述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减振部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减振座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定位件套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减振部设置在所述定位件的上。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杆和限位件,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减振座内,所述定位杆穿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限位件套设固定在所述定位杆上,并位于所述减振座的顶部,以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减振座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减振部套设在所述定位杆和所述限位件的顶部外侧。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减振组件。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底盘,当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定位杆时,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定位杆通过所述安装盘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优选地,待减振部件为压缩机。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减振组件,能够有效减少管路振动,防止管路因振动导致破裂,提高管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减振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1、连接件;12、减振件;121、减振槽;122、卡槽;123、连接孔;21、减振座;221、定位杆;222、限位件;3、压缩机;31、支座;4、管路;5、底盘。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第一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相连接,以支撑待减振部件,第二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和待减振管路4相连接,第二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之间具有间隔。通过设置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能够有效减少管路4振动,防止管路4因振动导致破裂,提高管路4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待减振部件在工作时因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会通过管路4件传递到外界环境中,造成噪音污染,通过本减振组件,能够减少管路4振动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本实施例中,待减振部件为压缩机3。进一步的,第二减振部与压缩机3之间具有间隔,即第二减振部与压缩机3不直接接触。进一步的,第一减振部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成,能够减少振动传递。第二减振部包括连接件11和减振件12,连接件11与第一减振部相连接,连接件11与待减振部件之间设有间隔,减振件12与待减振管路4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件11和减振件12,对管路4起到把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管路4的振动变形,减少压缩机3振动传递到管路4件而使管路4件损坏,减少因管路4振动而产生的噪音。进一步的,连接件11为直杆形,连接件11的顶部与减振件12相连接,底部与第一减振部相连接,减振件12为长条形。连接件11设置在减振件12的第一端上,待减振管路4设置在减振件12的第二端上,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减振槽121。通过设置减振槽121,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从第一振动部传递到管路4上。进一步的,减振件12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制成。减振槽121垂直于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设置,能够起到更好的减振效果。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即为减振件12的延伸方向,减振槽121垂直于减振件12的延伸方向设置。进一步的,减振件12具有对称结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122,待减振管路4卡接在卡槽122内,通过设置卡槽122,简化了减振件12与管路4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的,卡槽122的开口朝向远离第一端的一侧。卡槽122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相对设置,以将待减振管路4卡接在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之间,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卡槽122的槽口与槽底之间的距离,也即卡槽122为近似椭圆形,椭圆形的短轴长比振动管直径短,从而使得减振件12在短轴方向具有更大的夹持力,而沿着椭圆形长轴方向的宽度相比管路4的直径也变得越来越小,不利于管路4移动,从而形成多级缓冲作用。进一步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均具为弧形,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成弧形的开口相对。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123,连接件11插接固定在连接孔123内,保证了连接强度的同时,简化了连接方式的同时,便于装配。进一步的,连接件11插接在减振件12上的一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连接件11上套设有两个螺母,其中一个螺母位于减振件12的上方,另一个位于减振件12的下方,通过旋拧两个螺母,将连接件11与减振件12相固定,防止连接件11从连接孔123内脱出。进一步的,减振件12能够在水平面内以连接件11为轴旋转。连接孔123为多个,多个连接孔123沿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方向排布。通过设置多个连接孔123,能够便于连接件11与减振件12之间距离的调节,使减振件12连接在同距离的管路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待减振部件,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和待减振管路(4)相连接,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具有间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振部和第二减振部,所述第一减振部与待减振部件相连接,以支撑所述待减振部件,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和待减振管路(4)相连接,所述第二减振部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具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部包括连接件(11)和减振件(12),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第一减振部相连接,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待减振部件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减振件(12)与所述待减振管路(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设置在所述减振件(12)的第一端上,所述待减振管路(4)设置在所述减振件(12)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置有减振槽(1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槽(121)垂直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置有卡槽(122),所述待减振管路(4)卡接在所述卡槽(1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22)包括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以将所述待减振管路(4)卡接在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卡槽(122)的槽口与槽底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孔(123),所述连接件(11)插接固定在所述连接孔(123)内。


8.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远黄昌铎陈晓东韩顺训方淼刘安平王远荣黄伟青葛小婷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