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541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系统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换热组件、传感器组件、全热换热芯体、送风风机、回风风机、控制器组件、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环境传感器组件、压差传感器和过滤器组件,壳体内设有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回风室、出风室、循环风室、加湿室和控制室,换热组件设于室外机室及换热室内,传感器组件的传感部穿过壳体设于壳体外,全热换热芯体设于全热交换室内,送风风机设于送风室内,回风风机设于出风室内,加湿组件设于加湿室内,控制器组件设于控制室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供高效新风和空调功能的同时节约能源,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目前室内装修污染、室外空气污染等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新风系统能够净化室外空气并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使室内能够一直能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而空调是现有常见的室内温度调节电器。然而,目前常规的新风和空调系统是两套系统,两套系统不仅造价高,而且占地大,现有的一些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单一,仅有新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单一功能,未将两个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有效结合,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缺乏加湿、、安全报警等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回风室、出风室、循环风室、加湿室和控制室,所述的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加湿室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进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进风口,所述的进风室通过室外进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出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出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室通过室外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设于全热交换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回风进风口,所述的回风室通过回风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换热室的下侧,所述的循环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内循环进风口,所述的循环风室通过内循环进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加湿室内的右侧设有送风口,所述的送风室及加湿室通过送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的控制室设于进风室上侧,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换热组件、全热换热芯体、送风风机、回风风机、控制器组件、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环境传感器组件、压差传感器和过滤器组件,所述的换热组件、送风风机、回风风机、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环境传感器组件和压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的换热组件的部件设于室外机室及换热室,所述的全热换热芯体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送风风机设于送风室内,所述的回风风机设于出风室内,所述的加湿组件设于加湿室内,所述的环境传感器组件的部件设于进风室内及室内,所述的压差传感器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控制器组件设于控制室内,所述的防火报警组件设于壳体外右侧底部,所述的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所述的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均为可控风阀,所述的第一风阀设于进风室内的室外进风口处,所述的第二风阀设于回风室内左侧,所述的第三风阀设于回风室内顶部,所述的第四风阀设于循环风室顶部,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包括新风过滤器、回风过滤器和内循环风过滤器,所述的新风过滤器设于进风室内第一风阀的右侧,所述的回风过滤器设于回风进风口处,所述的内循环风过滤器设于内循环进风口处。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的压缩机、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室内,所述的室内换热器设于换热室内,所述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的管道内填充冷媒。所述的加湿组件包括超声波加湿器和加湿喷头,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连接控制器组件,所述的超声波加湿器连通进水管道,当室内湿度过低时,加湿组件启动,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所述的防火报警组件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蜂鸣器,所述的烟雾传感器和蜂鸣器分别连接控制器组件。当室内烟雾浓度过高,即发生火情时,烟雾传感器将延误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组件,所述的控制器组件控制蜂鸣器蜂鸣。所述的环境传感器组件包括室外传感器组件和室内传感器组件,所述的室外传感器组件设于进风室内,所述的室外传感器组件的传感部设于室外进风口与第一风阀之间,所述的室外传感器组件包括PM2.5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室内传感器组件固定安装于室内墙上,所述的室内传感器组件的传感部设于室内,所述的室内传感器组件包括PM2.5传感器,CO2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全热换热芯体上设有新风进风通道和新风出风通道,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包括进风压力检测部和出风压力检测部,所述的进风压力检测部设于新风进风口通道内,所述的出风压力检测部设于新风出风口通道内。所述的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和服务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别连接服务器、换热组件、送风风机、回风风机、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环境传感器组件和压差传感器,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智能手机,所述的服务器的信息输入端、输出端与智能手机的信息输出端、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上设于用于显示室内外空气情况及过滤器组件堵塞情况的显示器和控制按钮,所述的控制面板连接服务器。所述的新风过滤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的回风过滤器和内循环风过滤器均为粗效过滤器。所述的粗效过滤器对粒径大于等于5微米的颗粒有效,过滤效率大于等于70%,所述的高效过滤器对粒径大于等于0.5微米的颗粒有效,过滤效率大于等于99.9%。所述的新风过滤器、回风过滤器和内循环风过滤器均为抽拉式易更换过滤器。本技术使用时,包括制冷/制热/除湿、纯新风、免费制冷和内循环四种模式,制冷/制热/除湿下,换热组件启动,第一风阀、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打开,室外新风经过第一风阀、进风室进入全热换热芯体,换热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调温,然后经过送风室送入室内,室内循环风经过第四风阀、循环风室进入室内换热器,调温后经送风室、加湿室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过回风室和第三风阀进入全热换热芯体,换热后经过出风室送到室外;纯新风模式下,第一风阀、第三风阀打开,室外新风经过进风室进入全热换热芯体进行换热,然后经过换热室、送风室、加湿室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过回风室和第三风阀进入全热换热芯体,换热后经过出风室送到室外;免费制冷模式下,第一风阀、第二风阀打开,室外新风在进风室过滤后,经过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送入室内,室内回风经过回风室、第二风阀和出风室送到室外;内循环模式下,换热组件启动,第四风阀打开,室内循环风经过第四风阀、循环风室进入室内换热器,调温后经送风室、加湿室送入室内。其中,免费制冷模式适用于室外温度合适的过渡季节,内循环模式适用于室外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系统结构能够实现制冷/热、纯新风、免费制冷和内循环四种模式,其中,制冷/热模式利用全热换热芯体对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进行换热后再进行调温,并加入室内循环风,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调节室温,有效节约压缩机消耗的能源;纯新风模式利用全热换热芯体对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进行换热,为室内带来经过滤的新鲜空气;免费制冷模式在室外温度适宜的季节,不换热直接引入过滤后的新风,排出室内气体,起到降温换气的功能;内循环模式能在外部空气污染严重时,仅利用室内循环风进行制冷、制热,防止将室外污染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壳体(12),所述的壳体(12)内设有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回风室、出风室、循环风室、加湿室和控制室,所述的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加湿室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进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所述的进风室通过室外进风口(2)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出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出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出风口(15),所述的出风室通过室外出风口(15)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设于全热交换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回风进风口(20),所述的回风室通过回风进风口(20)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换热室的下侧,所述的循环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内循环进风口(21),所述的循环风室通过内循环进风口(21)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加湿室内的右侧设有送风口(26),所述的送风室及加湿室通过送风口(26)与室内连通,所述的控制室设于进风室上侧,/n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换热组件、全热换热芯体(6)、送风风机(9)、回风风机(16)、控制器组件、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24)、环境传感器组件、压差传感器和过滤器组件,所述的换热组件、送风风机(9)、回风风机(16)、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24)、环境传感器组件和压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的换热组件的部件设于室外机室及换热室,所述的全热换热芯体(6)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送风风机(9)设于送风室内,所述的回风风机(16)设于出风室内,所述的加湿组件设于加湿室内,所述的环境传感器组件的部件设于进风室内及室内,所述的压差传感器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控制器组件设于控制室内,所述的防火报警组件(24)设于壳体(12)外右侧底部,/n所述的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3)、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9)和第四风阀(22),所述的第一风阀(3)设于进风室内的室外进风口(2)处,所述的第二风阀(17)设于回风室内左侧,所述的第三风阀(19)设于回风室内顶部,所述的第四风阀(22)设于循环风室顶部,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包括新风过滤器(4)、回风过滤器(18)和内循环风过滤器(23),所述的新风过滤器(4)设于进风室内第一风阀(3)的右侧,所述的回风过滤器(18)设于回风进风口(20)处,所述的内循环风过滤器(23)设于内循环进风口(21)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壳体(12),所述的壳体(12)内设有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回风室、出风室、循环风室、加湿室和控制室,所述的室外机室、进风室、全热交换室、换热室、送风室和加湿室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进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进风口(2),所述的进风室通过室外进风口(2)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出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出风室内的左侧设有室外出风口(15),所述的出风室通过室外出风口(15)与室外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进风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设于全热交换室的下侧,所述的回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回风进风口(20),所述的回风室通过回风进风口(20)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循环风室设于换热室的下侧,所述的循环风室内的底部设有内循环进风口(21),所述的循环风室通过内循环进风口(21)与室内连通,所述的加湿室内的右侧设有送风口(26),所述的送风室及加湿室通过送风口(26)与室内连通,所述的控制室设于进风室上侧,
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换热组件、全热换热芯体(6)、送风风机(9)、回风风机(16)、控制器组件、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24)、环境传感器组件、压差传感器和过滤器组件,所述的换热组件、送风风机(9)、回风风机(16)、加湿组件、风阀组件、防火报警组件(24)、环境传感器组件和压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组件连接,所述的换热组件的部件设于室外机室及换热室,所述的全热换热芯体(6)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送风风机(9)设于送风室内,所述的回风风机(16)设于出风室内,所述的加湿组件设于加湿室内,所述的环境传感器组件的部件设于进风室内及室内,所述的压差传感器设于全热交换室内,所述的控制器组件设于控制室内,所述的防火报警组件(24)设于壳体(12)外右侧底部,
所述的风阀组件包括第一风阀(3)、第二风阀(17)、第三风阀(19)和第四风阀(22),所述的第一风阀(3)设于进风室内的室外进风口(2)处,所述的第二风阀(17)设于回风室内左侧,所述的第三风阀(19)设于回风室内顶部,所述的第四风阀(22)设于循环风室顶部,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包括新风过滤器(4)、回风过滤器(18)和内循环风过滤器(23),所述的新风过滤器(4)设于进风室内第一风阀(3)的右侧,所述的回风过滤器(18)设于回风进风口(20)处,所述的内循环风过滤器(23)设于内循环进风口(2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加湿新风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压缩机(13)、四通阀(27)、室外换热器(14)和室内换热器(8),所述的压缩机(13)、四通阀(27)和室外换热器(14)设于室外机室内,所述的室内换热器(8)设于换热室内,所述的压缩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占权王艳薛顺陈开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泰电阻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