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间隙螺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71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包括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设有可提供径向收缩力的内缩组件,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螺母自转的防转机构(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延长螺母寿命,避免螺母使用时,由于转矩过大使防转机构断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间隙螺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母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
技术介绍
丝杠螺母副作为线性运动的基本传功单元,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使用需求。但是随着精密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于运动控制系统来说,螺母与丝杠之间的间隙,及运行一段时间后螺母磨损导致出现的间隙,而导致的换向时位值误差,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设计消间隙螺母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市面上常规轴向消间隙螺母,多为分段式,通过弹簧轴向连接相通导程螺母,由弹簧提供轴向推拉力,使螺母克服负载从而实现消间隙。然而该方案会在负载较大时使弹簧力无法克服负载,从而导致消间隙效果失效。同时多段螺母互相配合需要限制其轴向位移,避免两段螺母在被推开或拉近时螺母自转,导致消间隙效果失效。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595207U公开了一种不可逆消间隙螺母,通过设计斜面配合,使其在不可逆在消除间隙方面具备一定的功效,但是其存在螺母自身无法承载高负荷转矩,并且内缩环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均匀分布,提供均匀收缩力。从而存在消间隙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如何来防止螺母自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包括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设有可提供径向收缩力的内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螺母自转的防转机构(2),所述的防转机构(2)均布于螺母本体截面上,并且为具有定位作用的机构,使内缩组件均匀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包括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设有可提供径向收缩力的内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母本体(1)和第二螺母本体(5)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螺母自转的防转机构(2),所述的防转机构(2)均布于螺母本体截面上,并且为具有定位作用的机构,使内缩组件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转机构(2)为螺母自身机构或者外部增加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间隙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母自身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母本体(1)的凸起和第二螺母本体(5)的凹槽,或者相互配合的第一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栋曾凯吴志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