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本案是关于一种气压动力装置,尤指一种微型超薄且静音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帮浦、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输送结构为其关键技术,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举例来说,于医药产业中,许多需要采用气压动力驱动的仪器或设备,通常采以传统马达及气压阀来达成其气体输送的目的。然而,受限于此等传统马达以及气体阀的体积限制,使得此类的仪器设备难以缩小其整体装置的体积,即难以实现薄型化的目标,更无法使的达成可携式的目的。此外,传统马达及气体阀于作动时亦会产生噪音的问题,导致使用上的不便利及不舒适。如图8所示,其为已知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2,由微型流体控制装置2A以及微型阀门装置2B所组合而成,其中微型流体控制装置2A具有壳体2a、压电致动器23、绝缘片241、242及导电片25等结构,壳体2a包含集气板26及底座20,底座20则包含进气板21及共振片22,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微型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依序堆叠设置:/n一进气板;/n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n一压电致动器;/n一集气板,具有一凹置表面、一基准表面、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以及该凹置表面上凹置形成一集气腔室,该基准表面上凹置形成一第一卸压腔室及一第一出口腔室,该第一卸压腔室透过第一贯穿孔连通该集气腔室,该第一出口腔室透过第二贯穿孔连通该集气腔室;/n其中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间隙形成一第一腔室,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进入,流经该共振片,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再传输;/n一微型阀门装置,设置定位于该微型流体控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微型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依序堆叠设置:
一进气板;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
一压电致动器;
一集气板,具有一凹置表面、一基准表面、一第一贯穿孔及一第二贯穿孔,以及该凹置表面上凹置形成一集气腔室,该基准表面上凹置形成一第一卸压腔室及一第一出口腔室,该第一卸压腔室透过第一贯穿孔连通该集气腔室,该第一出口腔室透过第二贯穿孔连通该集气腔室;
其中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间隙形成一第一腔室,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气体由该进气板进入,流经该共振片,以进入该第一腔室内再传输;
一微型阀门装置,设置定位于该微型流体控制装置的该集气板上,包括:
一阀门片,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阀孔、该阀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且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粘贴区域及多个非粘贴区域;
一出口板,具有一基准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卸压通孔以及一出口通孔贯穿出口板的该基准表面,该基准表面上凹设有第二卸压腔室以及一第二出口腔室,该卸压通孔位于该第二卸压腔室中心部分,该出口通孔与该第二出口腔室连通,且于该第二卸压腔室与该第二出口腔室之间更具有一连通流道;
其中,该阀门片及该出口板依序堆叠组设于该集气板上,且该出口板面积小于该集气板面积,以使该出口板四边内缩与该集气板保持一封胶空间,以密封胶体涂于密封该封胶空间及完全密封该阀门片周缘,而该阀门片以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上的该粘贴区域粘贴组设定位于该出口板与该集气板之间,气体自该微型流体控制装置传输至该微型阀门装置内,以进行集压或卸压作业,其中,该出口板设置至少一限位结构于该第二卸压腔室内,辅助支撑该阀门片,以防止该阀门片塌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门片的该粘贴区域以双面胶贴附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气压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昌,廖家淯,程政玮,韩永隆,黄启峰,蔡长谚,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