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0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塔筒,该双层塔筒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塔筒段包括内层塔筒段、外层塔筒段和设于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之间的多条加强筋;其中,每一加强筋呈长条状沿塔筒段的纵向方向延伸。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大型化风机的塔架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了双层塔筒装置来降低塔筒直径和壁厚,实现了增强塔架强度的新型和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塔筒
本技术涉及风机塔架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塔筒。
技术介绍
随着风机的大型化,风机载荷不断提高,对塔架强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目前筒状钢塔筒主要为单层塔筒设计,而增加塔架强度的方法主要通过增加塔筒直径和增加壁厚两种方法来实现。但是,增加壁厚来增加塔架强度的方法有很大难度,随着厚度增加,钢材的实际许用强度需要折减,造成钢材的实际强度利用率降低。另外壁厚的增加对于钢板弯折和焊接的难度也会增加。同时,增加塔筒直径来增加塔架强度的方法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由于塔筒生产地与风场往往有较远距离,受到公路运输以及车辆尺寸的限制,直径不宜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塔筒装置。此装置旨在解决大型化风机的塔架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双层塔筒装置来降低塔筒直径和壁厚,实现增强塔架强度的新型和便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塔筒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塔筒段包括内层塔筒段、外层塔筒段和设于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之间的多条加强筋;其中,每一加强筋呈长条状沿塔筒段的纵向方向延伸。最优选的,塔筒段由多个弧形的塔筒单元拼接组成,每个塔筒单元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以及加强筋,第二弧形板设于第一弧形板外侧且第二弧形板和第一弧形板的弧形角度相同;加强筋包括设于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端部之间的端部加强筋,用于连接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各第一弧形板拼接形成内层塔筒段,各第二弧形板拼接形成外层塔筒段。最优选的,所述端部加强筋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塔筒单元上的相邻的端部加强筋连接,使得塔筒单元拼接成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最优选的,相邻两个塔筒单元上的端部加强筋通过焊接连接,使得塔筒单元拼接成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最优选的,所述加强筋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中间部分之间的中间加强筋。最优选的,加强筋为强框架或实肋板。最优选的,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均为环状的单体,加强筋固定于内层塔筒段的外壁和外层塔筒段的内壁。最优选的,内层塔筒段和外层塔筒段均为环状的单体,加强筋包括固定于内层塔筒段外壁的第一加强筋和固定于外层塔筒段内壁的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固定连接。最优选的,双层塔筒包括在纵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塔筒段,相邻的塔筒段通过设置于内塔筒段和外塔筒段上下端部的环形法兰连接。最优选的,双层塔筒还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平台;每一工作平台设置于环形法兰的下方,且焊接于外层塔筒段的内侧或内层塔筒段的外侧,平行于环形法兰的平面。最优选的,底层的塔筒段的内层塔筒段的筒壁上还设置有门孔和孔框。运用此技术,解决了大型化风机的塔架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了双层塔筒装置来降低塔筒直径和壁厚,实现了增强塔架强度的新型和便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塔筒装置从内外上做切分,使外层塔筒可以直接套在内侧塔筒上组合安装。2、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塔筒装置利用双层塔筒装置的双层设计可以降低塔筒直径和壁厚。3、本技术提供的双层塔筒装置采用分片建造运输,可到场组装,使公路运输上的限制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塔筒单元的主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塔筒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双层塔筒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的双层塔筒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内塔筒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外塔筒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双层塔筒装置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的双层塔筒装置的俯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并不是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双层塔筒,如图1和图2所示,双层塔筒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1,每个塔筒段1包括内层塔筒段6、外层塔筒段7和设于内层塔筒段6和所述外层塔筒段7之间的多条加强筋;其中,每一条加强筋呈长条状沿塔筒段1的纵向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塔筒段1由三个弧形的塔筒单元2拼接组成,每个塔筒单元2包括第一弧形板3、第二弧形板4和多条加强筋;第二弧形板4设置于第一弧形板3外侧,且第二弧形板4和第一弧形板3的弧度角相同。多条加强筋包括端部加强筋5,设于第一弧形板3和第二弧形板4端部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弧形板3和第二弧形板4;三个第一弧形板3拼接形成内层塔筒段6,三个第二弧形板4拼接形成外层塔筒段7。端部加强筋5上设置有连接孔,在风场现场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塔筒单元2上的相邻的端部加强筋5连接,使得塔筒单元2拼接成内层塔筒段6和外层塔筒段7,轴向拼装连接若干个塔筒单元2,组成塔筒段1;螺栓为免维护螺栓,如扭剪型螺栓。在车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相邻两个塔筒单元2上的相邻的端部加强筋5连接,使得塔筒单元2拼接成内层塔筒段6和外层塔筒段7,轴向拼装连接若干个塔筒单元2,组成塔筒段1。进一步的,除了相邻塔筒单元2上相邻的端部加强筋5之外,塔筒单元2的中间部分(指除端部以外部分)还可增设中间加强筋。中间加强筋5的数量根据实际载荷和刚度计算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为强框架或实肋板。加强筋至少有6个。双层塔筒包括在纵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塔筒段1,如图1所示,相邻的塔筒段1通过设置于内塔筒段6和外塔筒段7上下端部的环形法兰8连接。双层塔筒还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平台;每一个工作平台焊接于环形法兰8的下方的外层塔筒段7的内侧或内层塔筒段6的外侧,且平行于环形法兰8的平面,便于每一个塔筒段1在纵向高度方向上的对接安装。工作平台为环形扁钢;扁钢焊接在环形法兰8下方1.2米左右,且直径超出环形法兰8平面300-500mm。双层塔筒装置1之间内塔筒6和外塔筒7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设计,且内塔筒6和外塔筒7的第一弧形板3和第二弧形板4为钢板,能够进行弯折;双层塔筒装置1之间中间走线、走梯等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合设计。如图1所示,如有需要底层的塔筒段1的内层塔筒段6的筒壁上还可以设置有门孔9;通过门孔9与塔架连接;门孔9的外周还设置有孔框10,固定和加强门孔9;随着工业自动化发展内塔筒6的筒壁能够实现自动化螺栓固定。双层塔筒装置1的内塔筒6几乎与外界隔绝,防腐等级可适当降低,考虑其他设计和情况需要,内塔筒6和外塔筒7也可能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一种双层塔筒,如图5和图6所示,双层塔筒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1,每个塔筒段1包括内层塔筒段6、外层塔筒段7和设于内层塔筒段6和所述外层塔筒段7之间的多条加强筋5;其中,每一条加强筋5呈长条状沿塔筒段1的纵向方向延伸。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所述塔筒段包括:/n内层塔筒段;/n外层塔筒段;/n设于所述内层塔筒段和所述外层塔筒段之间的多条加强筋;其中,每一所述加强筋呈长条状沿所述塔筒段的纵向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塔筒段,所述塔筒段包括:
内层塔筒段;
外层塔筒段;
设于所述内层塔筒段和所述外层塔筒段之间的多条加强筋;其中,每一所述加强筋呈长条状沿所述塔筒段的纵向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筒段由多个弧形的塔筒单元拼接组成,每个所述塔筒单元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以及所述加强筋,所述第二弧形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外侧且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弧形角度相同;所述加强筋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端部之间的端部加强筋,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各所述第一弧形板拼接形成所述内层塔筒段,各所述第二弧形板拼接形成所述外层塔筒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加强筋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所述塔筒单元上的相邻所述端部加强筋连接,使得所述塔筒单元拼接成所述内层塔筒段和所述外层塔筒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塔筒单元上的相邻所述端部加强筋通过焊接连接,使得所述塔筒单元拼接成所述内层塔筒段和所述外层塔筒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宋磊建高宇峰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