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1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候车亭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壳体,壳体的内侧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活动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弹簧,支杆的底板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移动轮,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螺杆,螺杆的顶部连接有转动手盘,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滑块,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移动,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防止造成损坏,固定效果好,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
本技术涉及候车亭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
技术介绍
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每天上下班都会去等待乘坐公交,当新建立一个公交站时,会临时放置一个候车亭,现有的候车亭不便于移动,同时在移动运输过程中,缺乏减震效果,容易造成损坏,固定效果不好,使用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所述候车亭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支杆的底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壳体的底部四角开设有与所述支杆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侧的螺杆,所述螺杆的顶部贯穿所述支撑座连接有转动手盘,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滑块,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有锥形部。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有长板凳。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表面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候车亭本体的顶部固定有遮雨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通过在转轴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便于度候车亭本体及西宁移动,活动板、固定杆、第一弹簧、支杆和第二弹簧,当候车亭本体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颠簸时,活动板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的效果,当移动至目的地后,只需旋转转动手盘,转动手盘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移动块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同时滑块在滑轨的表面滑动,从而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杆底部的锥形部与地表接触,从而对候车亭本体进行初步固定,防止候车亭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的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候车亭本体;2、支撑座;3、壳体;4、活动板;5、第一通孔;6、固定杆;7、第一弹簧;8、支杆;9、第二弹簧;10、转轴;11、移动轮;12、第二通孔;13、固定机构;14、螺杆;15、转动手盘;16、移动块;17、滑块;18、移动杆;19、锥形部;20、长板凳;21、滑轨;22、遮雨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侧设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侧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杆8,所述支杆8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支杆8的底板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移动轮11,所述壳体3的底部四角开设有与所述支杆8匹配的第二通孔12,所述活动板4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机构13,所述固定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内侧的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顶部贯穿所述支撑座2连接有转动手盘15,所述螺杆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6,所述移动块16的一侧固定有滑块17,所述移动块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的下端贯穿所述壳体3固定连接有锥形部19。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座2的顶部设有长板凳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螺杆14的一侧设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表面与所述滑块17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顶部固定有遮雨棚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在使用时,通过在转轴10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11,便于候车亭本体1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板4、固定杆6、第一弹簧7、支杆8和第二弹簧9,当候车亭本体1在移动过程中遇到颠簸时,活动板4在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9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的效果,当移动至目的地后,只需旋转转动手盘15,转动手盘15带动螺杆14转动,进而使移动块16在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同时滑块17在滑轨21的表面滑动,从而带动移动杆18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杆18底部的锥形部19与地表接触,从而对候车亭本体1进行初步固定,防止候车亭移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侧设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侧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杆(8),所述支杆(8)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支杆(8)的底板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移动轮(11),所述壳体(3)的底部四角开设有与所述支杆(8)匹配的第二通孔(12),所述活动板(4)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机构(13),所述固定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内侧的螺杆(14),所述螺杆(14)的顶部贯穿所述支撑座(2)连接有转动手盘(15),所述螺杆(1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6),所述移动块(16)的一侧固定有滑块(17),所述移动块(16)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18),所述移动杆(18)的下端贯穿所述壳体(3)固定连接有锥形部(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公交临时候车亭,包括候车亭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车亭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底部一体连接有壳体(3),所述壳体(3)的内侧设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侧设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弹簧(7),所述活动板(4)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杆(8),所述支杆(8)的下端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支杆(8)的底板转动连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两侧底部均活动安装有移动轮(11),所述壳体(3)的底部四角开设有与所述支杆(8)匹配的第二通孔(12),所述活动板(4)的两侧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机构(13),所述固定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3)内侧的螺杆(14),所述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飞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邦兴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