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08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涉及安全建筑辅助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的顶面四角安装有自锁移动支架,所述自锁移动支架包括顶端与所述施工平台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竖直滑动安装在支撑套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套之间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所述支撑套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还安装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以及所述万向轮的转向轴线;以解决常见的便于移动的施工架,其不能很好解决施工架意外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
本技术涉及安全建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
技术介绍
施工架是建筑施工领域适用广泛的一种设备。在建筑施工时,通过多根施工架横杆和多根施工架竖杆的组装,能够形成框架结构的施工架,便于施工人员站立施工。然而现有的施工架,为了便于活动,都会在支架的底端安装万向轮,以便于施工人员直接推动施工架来进行移动,虽然安装万向轮能够让施工架的移动更加便捷,但是这样的设计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即当施工人员在施工架上作业时,或者在爬上或者爬下施工架时,有可能会造成施工架出现不需要的移动,同时在移动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无法及时的让施工架停止,从而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以解决常见的便于移动的施工架,其不能很好解决施工架意外移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包括施工平台,所述施工平台的顶面四角安装有自锁移动支架,所述自锁移动支架包括顶端与所述施工平台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竖直滑动安装在支撑套上,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套之间通过支撑弹簧连接,所述支撑套的底端通过轴承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还安装有定位针,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以及所述万向轮的转向轴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内设置有从其顶部贯通的移动腔,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移动腔内,所述支撑套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腔连通的用于所述定位针穿出的穿过通道,所述万向轮的转轴沿其轴线设置有与所述穿过通道连通的用于所述定位针穿出的移动通道。更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相对两侧通过水平杆转动安装有转动轮。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侧面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槽,所述移动腔的内壁安装有有嵌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块。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是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移动腔是与所述长方体结构匹配的长方体腔体。更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平台的侧面安装有人行梯。本技术与常见的建筑施工架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施工平台焊接安装在自锁移动支架上,以实现对施工平台的支撑,施工人员能能够站在施工平台上进行施工作业,并且通过自锁移动支架上的支撑杆与施工平台固定,当施工平台上进行施工或者站有施工人员时,施工平台的重量增加,下压支撑杆,让支撑杆在支撑套中向下移动,让支撑杆底端焊接固定的定位针伸出支撑套,并穿过万向轮的底端,从而能够让定位针插入施工架所在的地面,让定位针插入底面后,从而将支撑套底端安装的万向轮固定,避免其在地面上发生滑动,这样,既省去了需要对单独分别对不同的万向轮进行上锁的步骤,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对万向轮的锁定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万向轮无意滑动,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锁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施工平台、2-自锁移动支架、21-支撑杆、211-限位槽、22-支撑套、221-移动腔、2211-限位块、222-穿过通道、23-支撑弹簧、24-轴承、25-万向轮、251-转轴、252-移动通道、253-水平杆、254-转动轮、26-定位针、3-人行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包括施工平台1,所述施工平台1的顶面四角安装有自锁移动支架2,所述自锁移动支架2包括顶端与所述施工平台1固定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竖直滑动安装在支撑套22上,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支撑套22之间通过支撑弹簧23连接,利用支撑弹簧23让施工平台1在正常状态即正常放置状态时,能够恢复原位,所述支撑套22的底端通过轴承24安装有万向轮25,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还安装有定位针26,所述定位针26穿过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且沿着所述万向轮25的转向轴线伸出所述万向轮25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施工平台1焊接安装在自锁移动支架2上,以实现对施工平台1的支撑,施工人员能能够站在施工平台1上进行施工作业,并且通过自锁移动支架2上的支撑杆21与施工平台1固定,当施工平台1上进行施工或者站有施工人员时,施工平台1的重量增加,下压支撑杆21,让支撑杆21在支撑套22中向下移动,让支撑杆21底端焊接固定的定位针26伸出支撑套22,并穿过万向轮25的底端,从而能够让定位针26插入施工架所在的地面,让定位针26插入底面后,从而将支撑套22底端安装的万向轮25固定,避免其在地面上发生滑动,这样,既省去了需要对单独分别对不同的万向轮25进行上锁的步骤,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对万向轮25的锁定效果,有效的避免了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万向轮25无意滑动,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增加了施工人员在施工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性能。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套22内设置有从其顶部贯通的移动腔221,所述支撑杆21安装在所述移动腔221内,所述支撑套2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腔221连通的用于所述定位针26穿出的穿过通道222,所述万向轮25的转轴251沿其轴线设置有与所述穿过通道222连通的用于所述定位针26穿出的移动通道252。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转轴251的相对两侧通过水平杆253转动安装有转动轮254。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杆21的侧面设置有竖直的限位槽211,所述移动腔221的内壁安装有有嵌入所述限位槽211的限位块2211。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限位槽211与限位块2211的镶嵌结合设置,避免支撑杆21在移动腔221内发生转动。实施例5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杆21是长方体结构,且所述移动腔221是与所述长方体结构匹配的长方体腔体。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长方体结构的支撑杆21以及移动腔221的长方体腔体相互结合,从而利用长方体结构的棱边限位,避免支撑杆21在移动腔221内发生转动。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施工平台1的侧面安装有人行梯3。施工人员能够通过人行梯3上到施工平台1上,同时,人行梯3与施工平台1的侧面焊接固定,当施工人员踏上人行梯3时,你能够让支撑杆21向下运动,从而让定位针26插入地面内,进而避免施工人员在人行梯3上进入施工平台1的过程中,让整个施工架出现移动对施工人员造成影响的情况出现。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平台(1),所述施工平台(1)的顶面四角安装有自锁移动支架(2),所述自锁移动支架(2)包括顶端与所述施工平台(1)固定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竖直滑动安装在支撑套(22)上,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支撑套(22)之间通过支撑弹簧(23)连接,所述支撑套(22)的底端通过轴承(24)安装有万向轮(25),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还安装有定位针(26),所述定位针(26)穿过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且沿着所述万向轮(25)的转向轴线伸出所述万向轮(25)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平台(1),所述施工平台(1)的顶面四角安装有自锁移动支架(2),所述自锁移动支架(2)包括顶端与所述施工平台(1)固定的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竖直滑动安装在支撑套(22)上,所述支撑杆(21)与所述支撑套(22)之间通过支撑弹簧(23)连接,所述支撑套(22)的底端通过轴承(24)安装有万向轮(25),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还安装有定位针(26),所述定位针(26)穿过所述支撑杆(21)的底端且沿着所述万向轮(25)的转向轴线伸出所述万向轮(25)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防护钢结构建筑施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22)内设置有从其顶部贯通的移动腔(221),所述支撑杆(21)安装在所述移动腔(221)内,所述支撑套(2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移动腔(221)连通的用于所述定位针(26)穿出的穿过通道(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必友杨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诚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