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降井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015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井盖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沉降井盖结构。该防沉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板、井圈和井盖,井圈包括锚环和预埋件,预埋件连接于锚环底部,预埋件预埋于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井盖包括井盖面板和井盖支座,井盖支座为设置于井盖面板底部的竖直环形结构,井圈的锚环支撑于井盖支座下方。该防沉降井盖结构的井圈直接预埋入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井盖支座由井圈支撑,井盖所受的荷载直接经井圈传递到基层或盖板上,不经过调节环,避免了因调节环损坏而导致井盖沉降和位移的问题;井圈与基层或盖板形成一个整体,加强了井盖系统周边应力集中区的整体性,井盖系统抗震性与抗滑移性能有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沉降井盖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井盖施工
,尤其是一种防沉降井盖结构。
技术介绍
各种地下管线井是现代市政道路不可或缺的设施之一,起着为各种地下管线检修、联结、配套附属设施安装提供场所等作用。目前,各种地下管线井主要由井身结构、盖板、调节环、井圈、井盖等组成。随着现代交通流量的增大和行车荷载的加重,在行车荷载(动荷载)作用下,井盖系统周边全部为应力集中区,调节环、井圈等构件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超负荷运行,容易发生损坏,导致井盖沉降、位移、振动或破坏,进而影响乘车舒适度,甚至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沉降井盖结构,避免因调节环损坏而导致井盖沉降和位移的问题。本技术公开的防沉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板、井圈和井盖,所述井盖板具有预留孔,所述井盖覆盖于预留孔上方,所述井圈沿预留孔的周向布置,所述井圈包括锚环和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连接于锚环底部,所述预埋件预埋于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所述井盖包括井盖面板和井盖支座,所述井盖支座为设置于井盖面板底部的竖直环形结构,所述井圈的锚环支撑于井盖支座下方。优选地,所述预埋件为L形钢筋,所述L形钢筋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L形钢筋通过竖直段与锚环相焊接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锚环下方。优选地,所述L形钢筋的水平段全部伸向锚环的外侧。优选地,所述L形钢筋与锚环的锚环焊脚高度应大于0.6倍L形钢筋直径。优选地,所述L形钢筋为HRB400钢筋,所述L形钢筋的直径为20~25mm,L形钢筋的水平段长度为10~15cm。优选地,所述锚环采用Q235B级钢板,所述锚环所用钢板的厚度为至少为5mm,所述锚环的宽度为10~15cm。优选地,所述锚环的外侧预埋于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优选地,所述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具有钢筋,所述预埋件与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的钢筋满扎。优选地,所述井盖支座的中心线与井圈的锚环中心线重合。优选地,所述井盖与道路基层以及道路面层之间注入有乳化沥青或者水泥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沉降井盖结构取消了调节环,井圈直接预埋入井盖板或者道路基层内,井盖支座由井圈支撑,井盖所受的荷载直接经井圈传递到基层或盖板上,不经过调节环,减少了行车荷载对井盖系统的不利影响,避免了因调节环损坏而导致井盖沉降和位移的问题;井圈与基层或盖板形成一个整体,加强了井盖系统周边应力集中区的整体性,井盖系统抗震性与抗滑移性能有显著提升;与传统工艺相比,取消了调节环,经济适用。附图说明图1为井圈预埋在基层内示意图;图2为井圈预埋在井盖板内示意图;图3为井盖大样图;图4为井圈大样图;图5为井圈剖面图(图4的A-A剖面)。附图标记:道路面层1;道路基层2;井盖板3;井圈4;锚环41;L形钢筋42;井盖5;井盖支座51;井盖面板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防沉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板3、井圈4和井盖5,所述井盖板3具有预留孔,所述井盖5覆盖于预留孔上方,所述井圈4沿预留孔的周向布置,所述井圈4包括锚环41和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连接于锚环41底部,所述预埋件预埋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所述井盖5包括井盖面板52和井盖支座51,所述井盖支座51为设置于井盖面板52底部的竖直环形结构,所述井圈4的锚环41支撑于井盖支座51下方。井盖板3通常包括有预制盖板和现浇盖板两种,对于现浇盖板而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在井盖板3浇筑时将井圈4的预埋件埋设入井盖板3,而对于预制盖板则只能在井盖板3施工完成,进行道路基层2施工同时,在基层内部预埋井圈4。井圈4预埋后可以使井圈4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形成一个整体。如图3所示,所述井盖5包括井盖面板52和井盖支座51,井盖5通过井盖支座51直接支撑在井圈4的锚环41上,从而将井盖5所受的荷载直接传递到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上,达到防沉降的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加强整体性,除了井圈4的预埋件埋入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之外,作为优选方式,井圈4的锚环41外侧也预埋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预埋件可以采用各种现有的结构,在此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5所示,所述预埋件为L形钢筋42,所述L形钢筋42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L形钢筋42通过竖直段与锚环41相焊接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锚环41下方。L形钢筋42更有利于将荷载传递至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L形钢筋42沿锚环41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以保证荷载传递的均匀性。因为井盖板3和道路基层2的内侧即是井口,因此,所述L形钢筋42的水平段全部伸向锚环41的外侧。这样L形钢筋42可以具有更长的水平段,从而加强L形钢筋42与井盖板3或道路基层2的整体性。具体而言,所述L形钢筋42可以为HRB400钢筋,所述L形钢筋42的直径为20~25mm,L形钢筋42的水平段长度为10~15cm。L形钢筋42的间距和竖直段高度可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计算得出。所述锚环41可采用Q235B级钢板,所述锚环41所用钢板的厚度为至少为5mm,所述锚环41的宽度为10~15cm。锚环41和L形钢筋42可采用压力埋弧焊焊接成一体,焊接时,焊脚高度应大于0.6倍L形钢筋42直径,以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井圈4安装前,需根据井盖5直径和井盖板3上的预留孔位置准确计算井圈4安装位置,确保安装时井盖支座51与井圈4锚环41中心线重合。根据具体工程需要,井圈4可预埋在道路基层2或井盖板3上,预埋时,若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具有钢筋,所述预埋件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的钢筋满扎、扎紧。道路基层2或井盖板3施工时,应加强井圈4周边混凝土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基层和面层施工时,按照井盖5的厚度和直径在井盖5区域内安装模板,基层和面层强度上升后拆除模板,然后安装井盖5。井盖5安装时,需注意井盖支座51与井圈4锚环41中心线重合,井盖5中心与井盖板3预留孔中心应该在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井盖5安装完成后,应在井盖支座51和井盖面板52与道路基层2或道路面层1的接触面上注入适量乳化沥青或水泥浆,增强井盖5与基层(2)或面层的整体性,同时起防盗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沉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板(3)、井圈(4)和井盖(5),所述井盖板(3)具有预留孔,所述井盖(5)覆盖于预留孔上方,所述井圈(4)沿预留孔的周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4)包括锚环(41)和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连接于锚环(41)底部,所述预埋件预埋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所述井盖(5)包括井盖面板(52)和井盖支座(51),所述井盖支座(51)为设置于井盖面板(52)底部的竖直环形结构,所述井圈(4)的锚环(41)支撑于井盖支座(51)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沉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板(3)、井圈(4)和井盖(5),所述井盖板(3)具有预留孔,所述井盖(5)覆盖于预留孔上方,所述井圈(4)沿预留孔的周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4)包括锚环(41)和预埋件,所述预埋件连接于锚环(41)底部,所述预埋件预埋于井盖板(3)或者道路基层(2)内,所述井盖(5)包括井盖面板(52)和井盖支座(51),所述井盖支座(51)为设置于井盖面板(52)底部的竖直环形结构,所述井圈(4)的锚环(41)支撑于井盖支座(51)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沉降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为L形钢筋(42),所述L形钢筋(42)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L形钢筋(42)通过竖直段与锚环(41)相焊接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于锚环(41)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沉降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钢筋(42)的水平段全部伸向锚环(41)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沉降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钢筋(42)与锚环(41)的锚环(41)焊脚高度应大于0.6倍L形钢筋(42)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李武明程仕亿鲁丽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