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00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止水效果好,能够消除或者降低水下通道基坑发生渗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技术介绍
在跨河、跨江等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施工工程中,由于基坑施工横跨江河等水域施工,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相对于土层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环境更加困难,极易发生渗漏漏水等安全隐患。特别是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渗漏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沿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临河基坑渗漏的情况更为多见。水下通道基坑因为穿越河流一般采用明挖的地下通道基坑施工来穿越河流底部,施工时采用围堰避水,然后开挖施工跨河水下通道基坑。现有的基坑止水帷幕包括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下的高压旋喷桩,以对水下通道基坑起到止水作用。在护岸完工后,由于受到地基沉降的原因,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与高压旋喷桩脱离形成渗漏通道,则江水、河水通过该渗漏通道渗漏到水下通道基坑。因此,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的防渗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以解决水下通道基坑渗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与第三高压旋喷桩之间通过黄沙回填密实层和素混凝土传力带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包括通过衔接板连接的下段桩和上段桩,所述衔接板位于外护岸以及所述下段桩和上段桩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深度小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