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955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撒砂机,该撒砂机包括撒砂机本体和行走机构,撒砂机本体包括砂子容纳腔以及与砂子容纳腔连通的顶部进砂口和底部撒砂口;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和安装在撒砂机本体下方的多个轨道轮子,轨道轮子设置在行走轨道上方并能带动撒砂机本体沿行走轨道往复移动。行走轨道沿轨道延伸的两端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述撒砂机本体还包括轴线与呈狭长状的底部撒砂口的轴线平行布置且设置在底部撒砂口下方的撒砂辊,撒砂辊能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且辊体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撒砂机能快速均匀地撒砂,大大节省施工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撒砂机
本技术涉及路面施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撒砂机。
技术介绍
彩色防滑路面是一种崭新的路面美化技术,让传统的黑色沥青混凝土和灰色水泥混凝土的路面通过彩化施工达到路面色彩赏心悦目的效果。并且,彩色防滑路面具有防滑效果,高摩擦系数的彩色防滑路面能有效地提高行车安全。在彩色防滑路面的施工过程中,路面上的底涂涂料采用双组份材料,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固化反应,故操作人员需要在底涂的涂料干燥之前及时完成撒砂操作,使得涂料与砂料能牢固附着,增加彩色防滑路面的使用寿命和美观性。由于在这个施工步骤中要求撒砂时间不宜过长,故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同时进行操作,人力、物力的成本较高。此外,操作人员增多后难以保证撒砂的均匀性,影响彩色防滑路面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撒砂机,该撒砂机能快速均匀地撒砂,大大节省施工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撒砂机,该撒砂机包括:撒砂机本体,包括砂子容纳腔以及与砂子容纳腔连通的顶部进砂口和底部撒砂口;和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和安装在撒砂机本体下部的多个轨道轮子,轨道轮子设置在行走轨道上方并能带动撒砂机本体沿行走轨道往复移动。可选的,行走轨道沿轨道延伸的两端底部可设有多个行走轮。进一步的,行走轨道可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轨条,呈狭长状的底部撒砂口设置在两条所述轨条之间并垂直于轨条布置。更进一步的,行走轨道还可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两条所述轨条之间的固定梁。可选的,撒砂机本体还可包括设置在底部撒砂口下方的撒砂辊,撒砂辊的轴线与呈狭长状的底部撒砂口的轴线平行布置且能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周向旋转,撒砂辊的辊体周壁上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凹槽部。进一步的,轨道轮子与撒砂辊可传动连接以带动撒砂辊旋转。更进一步的,撒砂辊的两个端部可分别通过固定设置在撒砂机本体上的轴承与所述撒砂机本体可转动连接,撒砂辊的两个端部分别伸出轴承且撒砂辊的两个伸出端均分别套设有一个轨道轮子以通过轨道轮子带动撒砂辊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撒砂口与撒砂辊的轴线平行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弹性挡板,两个弹性挡板相对的挡板壁面分别与所述撒砂辊的辊体周壁接触。进一步的,砂子容纳腔的底壁可为呈向下收窄的倾斜壁体,底部撒砂口位于底壁的最低位置。可选的,轨道轮子和/或行走轮可通过人工推移移动或者驱动装置驱动。本技术的撒砂机包括行走机构和设置在行走机构上的撒砂机本体,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撒砂机本体下方的轨道轮子和行走轨道,由此撒砂机本体能通过轨道轮子在行走轨道上快速移动和撒砂,撒砂效率高且撒砂均匀,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大大节省施工成本。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展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撒砂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撒砂机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的撒砂机的侧视图,其中,图中未示出推杆把手;图5为图4的撒砂机的剖视图,其中,图中未示出行走机构。附图标记说明100撒砂机1撒砂机本体11砂子容纳腔111底壁12顶部进砂口13底部撒砂口14撒砂辊141凹槽部15弹性挡板2行走机构21轨道轮子22行走轨道221行走轮222轨条223固定梁224推杆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的撒砂机100,该撒砂机100能快速均匀地撒砂,大大节省施工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的撒砂机100包括撒砂机本体1和行走机构2,撒砂机本体1包括砂子容纳腔11、顶部进砂口12和底部撒砂口13,顶部进砂口12设置在砂子容纳腔11的顶部并与砂子容纳腔11连通,底部撒砂口13设置在砂子容纳腔11的底部并与砂子容纳腔11连通。行走机构2包括行走轨道22和多个轨道轮子21,轨道轮子21安装在撒砂机本体1的下部,轨道轮子21设置在行走轨道22上并与行走轨道22轨道连接以带动撒砂机本体1沿行走轨道22往复移动。现有的撒砂操作一般依靠人工施工完成,若想加快撒砂速度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操作人员,人工成本和工具损耗成本较大。此外,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法存在差异化,更难以保证各个位置的砂均能撒布均匀,严重影响施工质量。本技术的撒砂机100的撒砂机本体1能通过轨道轮子21在行走轨道22上快速移动和撒砂,撒砂效率高且撒砂均匀,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还能大大节省施工成本,尤其在进行大面积施工时,撒砂机100能大大节省施工成本,更能体现出其优越性。需要说明的是,轨道轮子21和行走轨道22的设置方式可多种多样,如图3所示,轨道轮子21的外周部形成有周向凹槽,行走轨道22形成有与轨道轮子21的周向凹槽相配合的凸起部,行走轨道22的凸起部卡装在轨道轮子21的周向凹槽中形成轨道配合,当然,还可以例如轨道轮子21的外周部形成有周向凸起部,行走轨道22形成有与轨道轮子21的周向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部,轨道轮子21的周向凸起部卡装在行走轨道22的凹槽部中形成轨道配合等,本技术不限于此。另外,如图1所示,轨道轮子21至少包括4个并设置在撒砂机本体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的下部,当然,轨道轮子21也可设置在撒砂机本体1的底部,本技术不限于此。轨道轮子21与撒砂机本体1的具体安装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为了便于往砂子容纳腔11中进砂,顶部进砂口12可设置为顶部全敞开式,而底部撒砂口13可设置在砂子容纳腔11的底部中间位置或底部侧边位置,本技术不限于此。行走轨道22的轨条为直线轨条,撒砂机本体1通过轨道轮子21在行走轨道22上快速移动,由此撒砂机本体1能对待施工路面进行快速撒砂。其中,撒砂机100可根据实际的待施工面积进行设计,即可适当改变撒砂机100的行走轨道22的长度或撒砂机本体1的底部撒砂口13的尺寸,以适当增大撒砂机100的撒砂面积,进一步提高撒砂效率。此外,撒砂机100的行走机构2和撒砂机本体1可在待施工路面整体移动来实现进行连续撒砂操作。可选的,行走轨道22沿轨道延伸的两端底部可设有多个行走轮221,行走轮221可为万向轮,由此行走机构2和撒砂机本体1的整体移动更为简单便捷。进一步的,行走轨道22可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轨条222,呈狭长状的底部撒砂口13设置在两条轨条222之间并垂直于轨条222布置。由此砂子容纳腔11中的砂子可通过底部撒砂口13最大限度地撒在待施工的路面上。更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行走轨道22更加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砂机包括:/n撒砂机本体,包括砂子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砂子容纳腔连通的顶部进砂口和底部撒砂口;和/n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和安装在所述撒砂机本体的下部的多个轨道轮子,所述轨道轮子设置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方并能带动所述撒砂机本体沿所述行走轨道往复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砂机包括:
撒砂机本体,包括砂子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砂子容纳腔连通的顶部进砂口和底部撒砂口;和
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轨道和安装在所述撒砂机本体的下部的多个轨道轮子,所述轨道轮子设置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方并能带动所述撒砂机本体沿所述行走轨道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沿轨道延伸的两端底部设有多个行走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包括两条平行布置的轨条,呈狭长状的所述底部撒砂口设置在两条所述轨条之间并垂直于所述轨条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两条所述轨条之间的固定梁。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撒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撒砂机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部撒砂口下方的撒砂辊,所述撒砂辊的轴线与呈狭长状的所述底部撒砂口的轴线平行布置且能围绕自身的中心轴线周向旋转,所述撒砂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赢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