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林峰专利>正文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84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包括处理罐体、混合管、臭氧产生器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喷嘴,处理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混合管的两端均与处理罐体的底部连通,且混合管上设置有混合泵,纳米气泡产生喷嘴设置于混合管上并与臭氧产生器相连;处理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利用纳米气泡产生喷嘴将臭氧与污水混合,产生大量的纳米臭氧气泡,纳米臭氧气泡从处理罐体的底部进入处理罐体,然后自动向上运动,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水充分有效地混合,有助于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提高分解效率。此外,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可促进污水的净化。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污水中残留的臭氧会逐渐分解,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
本技术属于污水净化
,尤其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物混合不均匀,有机物聚集,现有微生物污水处理设备在使用时,微生物的处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更高、功能更全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罐体、混合管、臭氧产生器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喷嘴,所述处理罐体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所述混合管的两端均与处理罐体的底部连通,且混合管上设置有混合泵,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设置于混合管上并通过臭氧输送管与臭氧产生器相连;所述处理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供给段、压缩段和喷射段,所述压缩段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具有空气入口和臭氧入口,所述臭氧入口与臭氧产生器相连,所述混合泵设置于纳米气泡产生喷嘴的前方;所述压缩段内部设置有压缩管,所述压缩管的内径与污水供给段的内径相同,喷射段的内腔呈锥形,且喷射段靠近压缩管一端的内径与压缩管相同,远离压缩管一端的内径大于压缩管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罐体内设置有多个菌床载体。进一步地,所述菌床载体上设置有活性炭颗粒。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处理罐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竖直段的中部连接有外排管。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罐,所述调节罐内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和驱动泵,所述驱动泵与污水进水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罐体内设置有第二液位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纳米气泡产生喷嘴将臭氧与污水混合,产生大量的纳米臭氧气泡,纳米臭氧气泡从处理罐体的底部进入处理罐体,然后自动向上运动,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水充分有效地混合,有助于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提高分解效率。此外,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可促进污水的净化。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污水中残留的臭氧会逐渐分解,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纳米气泡产生喷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罐体1、混合管2、臭氧产生器3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所述处理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所述混合管2的两端均与处理罐体1的底部连通,且混合管2上设置有混合泵6,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设置于混合管2上并通过臭氧输送管8与臭氧产生器3相连;所述处理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9。处理罐体1可采用内腔呈圆柱形的罐体,且处理罐体1的高度大于直径,可以使臭氧气泡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确保处理效率和效果。污水进水管5用于将外界的污水通入处理罐体1,为了对污水进行均质处理,同时确保单位时间内通入处理罐体1的污水量基本保持一致,还包括调节罐10,所述调节罐10内设置有第一液位计11和驱动泵12,所述驱动泵12与污水进水管5相连。第一液位计11用于检测调节罐10内的液位高度,从而判断污水存储量。驱动泵12用于将污水抽至处理罐体1。臭氧产生器3用于产生臭氧,可采用现有常规的臭氧制造装置。混合管2用于将臭氧和污水混合,且将臭氧气体变为纳米级的气泡。混合泵6用于驱动污水进入混合管2,以便于产生纳米臭氧气泡。本技术的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污水进水管5进入处理罐体1,启动混合泵6和臭氧产生器3,将处理罐体1中的污水吸入混合管2,同时臭氧产生器3产生的臭氧进入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当污水流经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时,臭氧与污水混合并产生大量的纳米气泡,纳米气泡与污水从处理罐体1的底部进入污水中,然后向上流动,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水充分有效地混合,有助于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提高分解效率。此外,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可促进污水的净化。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污水中残留的臭氧会逐渐分解,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如图3所示,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供给段41、压缩段42和喷射段43,所述压缩段42连接有进气管44,所述进气管44具有空气入口45和臭氧入口46,为了防止污水泄漏,可在空气入口45处安装进气单向阀,所述臭氧入口46与臭氧产生器3相连,所述混合泵6设置于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的前方,此处的前方是以污水流动方向作为参考,污水在混合管2中向前流动;所述压缩段42内部设置有压缩管47,所述压缩管47的内径与污水供给段41的内径相同,喷射段43的内腔呈锥形,且喷射段43靠近压缩管47一端的内径与压缩管47相同,远离压缩管47一端的内径大于压缩管47的内径。污水进入混合管2后,先进入污水供给段41,然后进入压缩段42由于混合泵6设置于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的前方,混合泵6启动后产生吸力,除了将处理罐体1底部的污水吸入混合管2,还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空气入口45吸入,空气与臭氧在进气管44中混合后进入压缩段42,然后与污水混合,形成气泡,然后通过具有锥形内腔的喷射段43喷至混合管2中,根据文丘里效应,污水流速增加,气泡变为更加微小的纳米气泡。所述处理罐体1内设置有多个菌床载体7。菌床载体7采用表面具有大量微小空腔的多孔材料,可作为微生物繁殖场地,且多孔材料表面的空腔直径小于纳米臭氧气泡的直径,避免臭氧气泡进入菌床载体7空腔而导致微生物死亡。所述菌床载体7上设置有活性炭颗粒,可吸收污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和色素等,同时活性炭颗粒带有大量的微孔,有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附着在菌床载体6上。所述排水管9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处理罐体1的底部相连,所述竖直段的中部连接有外排管,处理罐体1处理后的污水先进入水平段,再进入竖直段,当水位到达外排管与竖直段的连接处时才会排水,可保证处理罐体1内的水位始终不变。所述处理罐体1内设置有第二液位计13,用于检测处理罐体1内的水位,当水位异常时及时进行检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罐体(1)、混合管(2)、臭氧产生器(3)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所述处理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所述混合管(2)的两端均与处理罐体(1)的底部连通,且混合管(2)上设置有混合泵(6),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设置于混合管(2)上并通过臭氧输送管(8)与臭氧产生器(3)相连;所述处理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处理罐体(1)、混合管(2)、臭氧产生器(3)以及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所述处理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所述混合管(2)的两端均与处理罐体(1)的底部连通,且混合管(2)上设置有混合泵(6),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设置于混合管(2)上并通过臭氧输送管(8)与臭氧产生器(3)相连;所述处理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包括依次连通的污水供给段(41)、压缩段(42)和喷射段(43),所述压缩段(42)连接有进气管(44),所述进气管(44)具有空气入口(45)和臭氧入口(46),所述臭氧入口(46)与臭氧产生器(3)相连,所述混合泵(6)设置于纳米气泡产生喷嘴(4)的前方;所述压缩段(42)内部设置有压缩管(47),所述压缩管(47)的内径与污水供给段(41)的内径相同,喷射段(43)的内腔呈锥形,且喷射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豊岡正志金林峰
申请(专利权)人:金林峰豊岡正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